《琅琊榜》为景琰选妃时为什么选中柳澄的孙女?

2018-04-23 11:33:55 首页

  平定了猎宫之乱,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够再阻挡景琰的未来。回到京城,议定了太子册封大典的日子,因为靖王妃位空悬,所以静贵妃做主,选定了中书令柳澄大人的孙女为王妃。

blob.png

  “中书令”这个官职,在南北朝时最为清贵华重,职高位隆。通过站班也可以看出,上朝之时,柳澄是位列百官之首的。

  用誉王的话说,中书令柳澄就是个“老狐狸”,皇上说他惯会“和稀泥”,是这样的吗?

  柳大人在剧中出场并不是很多,疏影印象深的有这么两次:

blob.png

  第一次是推荐沈追接任户部尚书。

  原尚书楼之敬获罪,太子和誉王为了争执这个肥缺各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皇上心烦意乱,向柳澄诉苦,柳大人不动声色地“劝”皇上,不用着急,户部的事,有沈追在代管着呢!

  皇上一听,对呀,现成的人选,为啥太子和誉王都不提呢?

  柳大人说,这个沈追呀,出身清贵,难免性子傲慢,只办实事,不善于交际,所以您那两个儿子没想起他来也正常啊。

  这明贬暗褒的话一出口,皇上的烦心事立刻就解决了,沈追就这样成为了新一任户部尚书,一代国之栋梁。

blob.png

  还有一次,就是沈追为灾民请命,希望靖王亲去主持赈灾。正为景琰上位憋了一肚子气的誉王怎肯善罢甘休,于是争着要做此差使。靖王据理力争,却渐渐被誉王引上邪路,说靖王不擅平衡官场、收服各方,不能胜任。耿直的景琰顺着他的思路说:这些事,别说我现在不学,将来也不会去学。朝廷有朝廷的法度,赈灾有赈灾的章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这绝非是朝廷和官场应有的风气。

blob.png

  这下子正被誉王抓住了把柄: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现在父皇在位朝政清明,你却说官场风气不好,你现在还仅仅是个亲王,就急着替父皇清理官场了吗?

blob.png

  要知道誉王和废太子斗了十年,在对方的言语里面找漏洞相互攻击本来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再加上景琰原本就对父皇的一些做法看不惯,这样的挑拨,实在是非常的厉害。眼看着皇上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景琰欲待分辨,誉王又哪里会给他半点机会?

blob.png

  “景琰在父皇面前一向如此,儿臣还以为他这一两年改好了呢……”

  这句话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柳澄大人扑哧一下笑了出来,然后急忙以袖掩口,又咳嗽了几声。

  皇上白了他一眼,你笑什么,朕的儿子们不贴心,你看笑话啊!

  看看柳大人是如何回话的:皇子们不是不贴心,而是更贴心啊,靖王殿下这个脾气好呀,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打肚皮官司。再说了即使他们说的不对,您还可以教导他们啊,陛下您不知道啊,我那两个儿子更闹腾,您看看我,整天还不是乐呵呵的啥事都没有?

blob.png

  几句话一说,皇上的气就消了。

  那么问题来了,柳大人是真的御前失仪,还是另有他的深意啊?

  --当然是为了保护景琰。

blob.png

  在誉王的步步紧逼之下,景琰渐渐被扣上了不敬父皇的帽子,皇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金殿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沈追暗自着急却一时想不出好办法,而我们这位圆滑、老到的中书令大人,借着打哈哈,玩笑当中就把事情的性质转化成了兄弟间的口舌之争,既不得罪誉王,又替景琰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危机,手段实在是高明得很啊!

  从这两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柳澄大人不但位高权重,而且持身中正,明事理、辨忠奸,又非常的机智风趣,实在是靖王的一大强援。而他的孙女经静贵妃亲自传见,“果然是温娴雅致,有世家风范”,于是,靖王妃的人选就这样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