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机密》中“宫刑”的有何秘密呢?原来汉代与明清割法不同

2018-04-24 15:57:49 首页

  根据马伯庸小说《三国机密》改编的网络剧《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已经悄然播出,补原著的小热潮也随之暗流涌动。书中的关键设定是东汉末帝汉献帝有一个孪生兄弟,汉献帝病入膏肓自知时日无多,于是将寄养在杨家的孪生兄弟刘平接入宫中,以汉献帝刘协的身份继续支持汉室。以伏皇后伏寿为代表的保汉一派先将刘平假扮宦官入宫,再制造火灾,阉割已经驾崩的汉献帝,制造小黄门救火牺牲的假象,完成掉包记。但伎俩很快就被许都卫满宠识破,破绽处在被处置成“小黄门”的汉献帝刘协被阉割得太干净了——“黄门”同寺人、宦者、宦人、宦官、宦吏、中官、中人等同理,是受阉割者因官职所得称呼。

  小说里是这样写的,“(满宠)知道荀彧不喜欢这个话题,很快就回到正题:‘我刚才还检查了死者的胯下,什么都没有摸到,切得干干净净——事实上,依宫里的规矩,宦官只须除去阳锋,却不必连两枚肾囊也切掉。’”网络剧增加了一段伏皇后阉割前叩首行礼的场景,揭露破绽时则采用了与原著类似的表述。

image.png

  无论割得干不干净,在刘协死后阉割下体假扮宦官的举动都是非常不明智的。唐代学者张守节为《史记·秦始皇本纪》作注时说:“宫割,一百日隐于蚕室养之乃可,故曰隐宫、下蚕室是。”唐初学者颜师古解释受宫割之人密闭之地被称作蚕室的原因时称:“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须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蚕尔。”死去的汉献帝不再担心中风,伏皇后为掩人耳目放火焚烧宫殿或许有蚕室“熏合之”的功效,但是阉割之后伤口光靠这一次性猛熏是无法愈合的,总还需要时间来平复伤口。人死之后血液停止流动,书中设定汉献帝驾崩于清晨,晚上才被阉割,尸体已经僵了,胯下崭新的伤口像是一份自白书,死者身份昭彰,一看就不是宦官,根本就不需要许都运用对宫中规矩的深度了解才可获知。

  再者,身在宫中多年的皇后也不大可能犯下割得太干净这样的“低级错误”。

  万茜饰伏寿

  汉代宦官是怎么来的?

  汉代宦官的主要来源有三种。一种是天生就有生理缺陷或者发育不全的人,在汉代庞大的宦官群体中只是个别例子。《后汉书·卷五十七·栾巴传》中有记载,“顺帝世,(栾巴)以宦官给事掖庭,补黄门令,非其好也。性质直,学览经典,虽难在中宫,不兴诸常侍交接。后阳气通畅,白上乞退。”栾巴因发育障碍充当宦官,“阳气通畅”之后就丧失了做宦官的资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