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是个诗人也是个功臣,是怎么一语跳出生死关?

2018-05-15 13:40:56 首页

  袁凯是个诗人,因为歌咏白燕,其中有“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一联,赢得人们的赞颂,因此,外号“袁白燕”。

  他才华很好,心底善良。

  可是,他任职的时候,很不幸的是,皇帝是杀人魔王朱元璋

  朱元璋杀人简直杀红了眼,尤其对功臣,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开刀问斩,血染法场。这些功臣,一般都是大老粗出身,也不知道什么礼仪。这个缺点,过去打江山时没什么。现在,江山到手,就成为朱元璋开宰的借口。袁凯一见,忙跑来给元首出主意,办一个礼仪培训班,把那些功臣找去,好好培训一下,以免他们见了皇帝出错,从而带来杀身之祸。

  朱元璋眨巴一下眼睛,心说,这老家伙,不是和我对着干嘛,我就是想让他们出错啊。

image.png

  不过,这话也不能明说。

  但是,朱元璋记住了袁凯,很想找个借口,把这个拦路虎除掉。

  监狱里关的功臣多了,朱元璋不愿意让别人审理:别人审理,就会一松手,放掉这些家伙,这会让朱元璋很不爽的。于是,朱元璋就绕过刑部,自己上场,亲自当了法官,拍着惊堂木,将这些囚犯带上大堂,一顿板子,一顿酷刑,让他们招什么,没有不立马兑现的。

  朱元璋乐得嘎嘎的,当即进行判决,所有的人,轻的处死,重的诛灭九族。然后手一挥,让再次关进大牢,等着秋后问斩。

  袁凯觉得,皇帝的手段太残酷了,太没人味了。于是,他悄悄跑去,将消息告诉了太子朱标,并告诉他,这些功臣也实在太可怜了。别人不敢劝皇帝,还是请朱标去劝劝皇帝,事情别做得太绝了,那样实在良心有愧。

  朱标就去了,劝告自己父亲,这些都是功臣,别太赶尽杀绝了。

  朱元璋很不满,瞪着眼睛呼呼生气。太子“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脑门叩在地上,咚咚地响。朱元璋叹口气,下了一道圣旨,太子既然说判刑重了,就让太子去复查一下,看有没有冤枉的。

  于是,朱标带着圣旨,也就堂而皇之地去当法官去了。

  朱标审案,和朱元璋不一样。朱元璋靠酷刑,朱标靠的是事实。因此,一圈审下来,冤案成堆。朱标拿了笔,能轻则轻,能减则减。监狱里的死囚,绝大部分都是冤枉的,都得以重见天日。

  朱元璋听了,再次气得呼呼的,自己想大杀功臣的想法,看来再次泡汤。自己的儿子,自己当然下不了手,可是,谁给太子告密的,他可是让锦衣卫打听得清清楚楚的,就是那个袁凯。朱元璋气得直咬牙。

  当时的袁凯,也陪伴在太子的旁边,坐在旁听席上。

image.png

  太子审案结束,整个审理的卷宗,要上交给皇帝。本来,这应当是太子自己呈上来的,可是,朱元璋发布一条命令,不用了,就让袁凯呈上来吧。

  朱元璋已经想好了对付袁凯的方法。他想,让你多嘴,让你做佛爷,从此,我让你永远闭上你的嘴。

  等到袁凯进宫,将卷宗呈上去,朱元璋看了两眼,捋着胡须,重重哼了一声,眼睛射出冷光,盯着袁凯问道:“我和太子,谁处理的正确?”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无论回答谁对,都是大不敬,按照朱元璋的逻辑和手段,都是要杀头的。其他大臣一听,都暗暗替袁凯捏了一把汗。朱元璋更是暗暗直乐,等着袁凯话一出口,自己就开始动刀子。

  袁凯面对朝堂上紧张气愤,不慌不忙,微笑着回答:“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袁凯话里的意思是,皇帝和太子都没错:皇帝这样做,是执法严明;太子这样做,是心存仁慈。

  所有大臣听了,都暗松一口气。

  朱元璋呢,瞪大眼睛愣了一会儿,一挥手,宣布散朝。他的恶狠狠的诛杀计划,就这样被一句话轻轻化解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