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与共济会说起 哥特式建筑艺术的起源

2018-06-12 10:40:23 首页

  哥特式建筑是 12 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建筑风格,以教堂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建筑风格到 13 世纪中期已经传遍整个西欧,15 世纪中后期开始衰落,16 世纪逐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所代替。哥特式教堂与之前的罗马式教堂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肋拱拱顶,尖顶拱门,圆形花窗,簇柱,以及高耸向上的线条。哥特式教堂的整个外形和布局都较之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卧式的变成了高耸直立的。这种曾经风靡西欧三个多世纪之久的建筑风格,直至今日仍是许多设计师的灵感沃土。

blob.png

  1

  “哥特艺术”这一名称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哥特人(Goths)创造的艺术,这种说法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16 世纪, “艺术史之父”乔治·瓦萨里(GiorgioVasari ) 在其著述中,首次使用“哥特式”(Gothic)这一名称。从瓦萨里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这种高耸的、有着夸张高度的建筑充满了厌恶。他将这种建筑形式的起源归因于哥特人的入侵,认为哥特艺术是丑陋而野蛮的。他相信,蛮族入侵不仅造成了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使古典风格在艺术和建筑中绝迹。

  从时间上看,哥特人入侵罗马与哥特式建筑产生的时间之间相差六百多年,而且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式建筑还曾在数个世纪中风靡西欧各地。因此,哥特人的入侵似乎与哥特式建筑的产生之间并无直接关联,而且时间上也存在较大出入。但是,自从瓦萨里首次使用“哥特式”来形容这种带有尖拱、扶墙的高耸建筑之后,这一称呼就被一直沿用下来。

  目前,多数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带尖顶的高耸建筑风格,是由十字军传入欧洲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是英国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ChristopherW ren)。雷恩将这种建筑形式称作“萨拉森人的风格” (Sara-censtyle)。“神圣战争给了在这里的基督徒们一种萨拉森人才具有的艺术观念,后来他们将之带到了西方,并在建造教堂时使用了这种风格。”建筑史家 J.S.霍金斯(John SidneyH awkins)同样认为,“十字军东征使欧洲人的生活方式、风俗和追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毫无因由的,哥特式建筑就此产生了”。从时间上看,十字军东征与哥特式建筑产生的时间较为吻合。此外,十字军东征也确实对欧洲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包括艺术风格和人们审美品位的改变。

  但是,无论是雷恩还是霍金斯,都没有再进一步深究,十字军东征与哥特式建筑的产生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而是直接将问题归因于十字军东征的影响,这未免使问题过于简单化了。

  笔者认为,探究哥特式建筑艺术的起源,关键在于了解中世纪的建筑师团体,因为他们是哥特式建筑的直接设计和创造者。而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时间,恰好是新建筑师团体兴起的时间。12 世纪中期,世俗建筑师已经取代神职建筑师成为了建造教堂的主要力量。

  中世纪早期的建筑师大多由神职人员充任,因为“从古典文明的衰落,到 12 世纪欧洲各大学的兴起这一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里,修道院是贯穿其中的最为典型的文化组织”。在当时大多数俗人都是文盲的情况下,基督教垄断了文化和教育,填补了巨大的文化真空。但自从 11 世纪末 12 世纪初,欧洲各大学兴起以后,知识便从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世俗知识分子手中。到这时,那些原本由神职人员担任的建筑师已经被世俗建筑师所取代了。这个新兴起的建筑师团体被称为“共济会”。共济会在英文中写作“Freem asonry”,或“M a-sonicLodge”,意为“自由石匠”。由于共济会是一个带有秘密性的社团组织,所以相关史料并不多见。最早的共济会的手稿出现在 1390 年,但其产生的确切年代无从知晓。[7] (p13)据阿尔伯特·G.麦基(AlbertG.M ackey)考证,共济会在 12 世纪时已经扩展至整个西欧,并且哥特式建筑流行的 12 世纪中期至 16 世纪中期,也正是共济会在西欧以建筑师行业协会形式示人的时期。因此,似乎可以推测,这种高耸的建筑风格就是共济会的创造。

  共济会的产生以及它与建筑行业的密切联系,源于十字军东征的影响。从现有史料来看,共济会很可能是由十字军中的圣殿骑士团(KnightsTem plars)演变而来的。 “圣殿骑士团”这一名称,源自他们的驻扎地—— — 耶路撒冷的圣殿山(Tem perM ount ),人们相信这里就是当年所罗门圣殿的遗址。据说,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许多王室、贵族和普通市民一起,发誓要倾其所有在圣地修建基督教堂。于是,在1150~1180年间,大部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的基督教堂被重新修建起来,这些重建后的基督教堂,已经显现出罗马式与哥特式相混合的风格。当时,地中海东岸一带正是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交锋之所,圣地耶路撒冷也曾几度易手。两大宗教世界的信徒,在不断发生军事冲突的同时,也展开了圣殿建造方面的竞争。而象征着不同宗教精神的清真寺和基督教堂,也在两个文明交锋的过程中纷纷拔地而起,双方都立志要在规模、气势和高度上压倒对方。因此,这一时期修建的清真寺,在高度上较十字军东征之前有了明显增长,而基督教堂则从原来的卧式变成了直立的。

  借用建筑学家佩利(Paley)的话说: “仿佛一下从尘世的,变成了属天的。”即便是十字军东征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这种教堂建造方面的竞争仍在继续。奥斯曼王朝时期的建筑师希南(Sinan)曾骄傲地说: “那些基督徒的建筑师声称,在伊斯兰世界中,没有任何穹顶可以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相媲美,没有一个穆斯林建筑师可以建造出如此庞大的拱顶。然而,在神的保佑和苏丹塞里母可汗(Sultan Selim Khan)的支持下,我建造了一个比圣索菲亚教堂还要高出 6 肘,直径宽出 4 肘的拱顶。”希南俨然把建造出比基督教堂更庞大、宏伟的清真寺看作是伊斯兰世界对抗基督教世界的胜利。

  圣殿骑士团与十字军中的另外两个骑士修道团体(医护骑士团[KnightsH ospitallers]和条顿骑士团[TeutonicKnights] )不同。十字军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活动的两个世纪里,医护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的活动都是公开的,而圣殿骑士团却是秘密集会,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神秘教条和入会仪式。这一特点与共济会组织是一致的。“他们举行仪式或集会时,总是关闭所有门窗,屋外有人看守,以防他们的秘密泄露。”[7] (p229)圣殿骑士团的神秘性,应该源于其曾与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的秘密团体有所往来。就现有史料来看,与圣殿骑士团往来频繁的秘密团体有:艾赛尼派(Essenes)、德鲁兹教派(Druses)和阿萨辛派(Assassins)等。

  艾赛尼派的新成员准入制度与共济会极为相似,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年的预备期;第二阶段为期两年;最后他们将接受考验,通过考验者方可加入第三等级,成为正式会员。德鲁兹教派以牛犊为偶像的传统也与共济会相似。“该教派以牛犊作为崇拜的偶像,秘密集会时往往将牛犊摆上,这与圣殿骑士团和共济会的崇拜形式极为相似。”而阿萨辛派使用密语举行宗教仪式的做法,也与共济会相同。

  据保罗·诺登(PaulNaudon)研究证明,阿萨辛派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十字军的圣殿骑士团保持着秘密往来,而且这种往来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影响巨大。由此可以推测,圣殿骑士团或许是从这些秘密团体中吸收了一些特定的教义,并将之纳入自己的教条当中,带回了欧洲,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带有秘密性质的组织—— — 共济会。

  共济会回到欧洲后,继续发挥他们在建筑上的特长,并将其在东方见到的异教元素加以改造,应用到了西欧基督教堂的修建当中。从外形来看,哥特式教堂与伊斯兰建筑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高耸的尖塔结构原本是清真寺的典型标志,但自从哥特式建筑兴起以后,这种尖塔结构便成了哥特式教堂的特征。

  其次,伊斯兰建筑中喜用花、鸟、走兽等形象作为装饰,尤其是玫瑰花形图案随处可见,而哥特式教堂墙面上的巨大圆形花窗,明显与伊斯兰建筑中的花形图案十分相似。这种圆形花窗在之前的基督教堂中是不曾见到的。最后,尖顶拱门在哥特式教堂当中也被广泛采用,而这种带尖顶的拱门最初是出现在伊斯兰建筑中的。

  哥特式教堂的设计者们,不但亲历了东方的伊斯兰文化和建筑风格,而且在与异教徒相对抗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改造异教文化元素,从而设计出了新的建筑风格。这种崭新的建筑风格很快便风靡西欧各地。于是,带有异域风格的高、飘、耸的新式教堂纷纷拔地而起,旧有的罗马式教堂也被翻新改造,增添了当时时髦的哥特式元素。

  综上,十字军东征促成了共济会的产生,而共济会又在吸收异教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与罗马式教堂迥然不同的新式教堂。

  2

  哥特式教堂盛行的时期,正是西欧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之际。无论是文化中心还是宗教中心,最终都不可逆转地从修道院转移到了城市。而哥特式教堂在西欧的风靡,正是这一时期巨大社会变革的外在表现之一。这种崭新的教堂风格,能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喜爱,并迅速传播开来,也有其特殊的原因。

  首先,圣殿骑士团成员回到西欧后的广泛分布,有利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传播。

  三大骑士团当中,圣殿骑士团对欧洲的影响最为广泛。医护骑士团从巴勒斯坦回到欧洲后,直接去了罗德岛,他们在那里驻扎了约 200 年后,又迁移至马耳他;条顿骑士团去了当时尚未开化的德意志地区,在那里他们继续发挥好战的天性,和土著居民展开了长期的战争;只有圣殿骑士团回到欧洲后,分散在不同的王国里、城市中,和当地民众混居在一起,并融入其中,从而对当地居民的观念和品味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blob.png

  神殿教堂是12世纪圣殿骑士团在英格兰的总部

  据说中世纪的专业建筑师团体—— — 共济会,在东征还未结束时就已经在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地设有分会了。

  其次,12 世纪,随着王权的加强,整个西欧社会都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这使得当时的人们对带有异教色彩的文化元素变得更加宽容。

  十字军东征时期,恰恰是现代欧洲国家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这期间,教皇和世俗统治者之间斗争不断,而教会势力最终无力抵抗日益强大起来的王权。就连精力充沛的英诺森三世也没能摆脱世俗权力对教会的影响。新的宗教原则和敬拜形式逐渐兴起,新的观念也在所谓正统基督教与“异端邪说”的对抗中出现。在城市里,富裕的商人们开始建造豪华的私宅;学者们开始在大学里传授知识,切磋技艺;诗人们开始歌颂侠义的骑士和美丽的少女;而建筑师们则修建起直刺青天的哥特式教堂。文化的交流和眼界的开阔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对身边的各种变化见怪不怪,这种带有异域风格的高耸教堂一出现,便受到人们的追捧。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将哥特式建筑描绘成是“野蛮而丑陋的建筑”,但对于13、14 世纪的欧洲人来说,这种高、飘、耸的建筑却是当时最时髦的样式。

  最后,教会势力的支持是哥特式教堂在西欧各地纷纷拔地而起的后盾。

  教堂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如若没有教会势力的支持或默许,新式教堂建筑恐怕难以立足。18 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托马斯·波诺(Thom asPownall ) 断言,12 世纪末到13 世纪初,教皇曾颁布过诏书或特许状,授权共济会进行教堂的修建工作。但遗憾的是,托马斯·波诺说的这份教皇诏书或特许状并没有被载入史册,也没有相关记载可以作为佐证。但无论教皇的这份诏书或特许状存在与否,中世纪的共济会都应该从教会或教会的领袖那里得到过庇护和资助,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总之,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产生与盛行,都得益于十字军东征的影响。而世俗建筑师团体共济会的出现,应该是哥特式建筑艺术产生的直接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