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宗是如何死的?司马宗的生平简介及历史事迹

2018-06-19 17:28:23 首页

  司马宗,字延祚 ,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第四子 ,晋朝宗室,受封南顿王。其父司马亮被杀时因年纪尚幼而幸免,后来在永嘉年间南渡江南,并成为东晋的开国功臣,但是,王敦之乱被平定后不久便受到庾亮的排挤而被免去左卫将军的职务遂心生不满。之后又被御史中丞钟雅弹劾谋反之罪,司马宗随即起兵反叛,不久战败被杀。

blob.png

  元康年间(291年-299年),司马宗受封南顿县侯,不久进封南顿公。司马宗后因征讨刘乔有功,进封南顿王,增加食邑五千户,加上以前的食邑共一万户,并升任征虏将军。司马宗与兄长西阳王司马羕一起从中原渡过长江。琅琊王司马睿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时,授任司马宗为散骑常侍。晋愍帝司马邺当时在西都长安,任命司马宗为平东将军。司马睿即皇帝位后,授任司马宗为抚军将军,兼任左将军。

  永昌元年(322年),司马睿去世,其子晋明帝司马绍即位。晋明帝即位后,加任司马宗为长水校尉,后改任左卫将军。司马宗与虞胤都受到晋明帝的亲近,晋明帝把禁军交给他们负责。司马宗与王导、庾亮志向兴趣不同,联结豪侠,用来作为自己的心腹,王导、庾亮都对此有些说法。晋明帝因为司马宗是皇亲贵戚,常常宽容他。等到晋明帝病情加重,司马宗、虞胤密谋作乱,庾亮冲门而入,登上御床,流泪告诉晋明帝,晋明帝这才醒悟。太宁三年(325年)闰八月,晋明帝去世,其子晋成帝司马衍即位。同年九月,晋成帝改任司马宗为骠骑将军,虞胤为大宗正。司马宗因此怨恨流露于言语神色.

  咸和元年(326年)十月,御史中丞钟雅弹劾司马宗谋反,庾亮派右卫将军、从事中郎赵胤收捕司马宗。司马宗率兵抵抗,被赵胤所杀,朝廷贬其家族改为马氏,流徙司马宗的妻子儿女到晋安,不久又赦免他们。

  司马宗被杀时,晋成帝司马衍并不知情。过了很长时间,晋成帝问舅舅庾亮说,往常那位白头公在什么地方(司马宗多白发,所以晋成帝这样称呼他)。庾亮回答说司马宗因谋反已经伏诛。晋成帝听完后,哭泣着说,舅父说他人是叛贼,就轻易地杀害他。如果别人说舅父是叛贼,那该怎么办?庾亮听完吓得脸色恐惧,半天无语。

  父祖祖父:晋宣帝司马懿。祖母:伏夫人。父亲:汝南文成王司马亮。

  兄弟长兄:司马粹,早卒。次兄:汝南怀王司马矩.三兄:西阳王司马羕。五弟:汝阳王司马熙.

  儿子司马绰,因其父谋反被废为庶人。咸康年间,恢复其宗族谱籍。司马超,因其父谋反被废为庶人。咸康年间,恢复其宗族谱籍。司马演,因其父谋反被废为庶人。咸康年间,恢复其宗族谱籍,后任奉车都尉、奉朝请。司马柔之,太元年间袭封齐王,作为齐献王司马攸和齐武闵王司马冏的继嗣,历任散骑常待.

  庾亮主政

  阮孚见太后临朝听证,国家大事都由皇帝的母舅一族把持,对自己的亲信说:“如今江东创业的时间不长,君主年幼,时世艰难,庾亮年轻,德行和信誉却未能使人信服,在我看来,祸乱就要发生了。”于是自请出任广州刺史。西晋末年,司马氏五王(司马睿、司马羕、司马宗、司马佑、司马纮)南渡长江,史称五马渡江。其中南顿王司马宗是支持晋元帝司马睿登基的东晋开国功臣,王敦之乱平定后受到庾亮的排挤,免去了他左卫将军的职务,改任骠骑将军,司马宗心生不满,他平素又与苏峻交好,庾亮想杀他,他也想废黜庾亮,自己执政。此时,御史中丞钟雅弹劾司马宗欲谋反,庾亮便马上派右卫将军赵胤拘捕司马宗,司马宗领兵抵抗,被赵胤所杀,朝廷下诏贬其宗族为马氏,三个儿子都被贬为庶人。接着,庾亮又免除了西阳王司马羕的太宰官职,降低他的爵位,大宗正虞胤也被降职为桂阳太守。司马宗是皇室近亲,司马羕则是先帝的太保、太傅,二人都是明帝时期的重臣,庾亮却轻易地杀戮和废黜了他们,天下人都认为庾亮是在铲除宗室。司马宗的党羽卞咸和他一起被杀,卞咸的兄长卞阐逃奔苏峻,庾亮以符节命令苏峻交出卞阐,苏峻却将他藏匿起来。晋成帝司马衍才六岁,对这些事一点都不知道,有一天他问舅舅庾亮:“往常那位白头公(司马宗一头白发,故有此称)在哪里啊?”庾亮奏道:“司马宗谋反被诛。”司马衍很伤心,哭着说:“舅舅说谁是叛贼,便轻易地杀了他,如果有人说舅舅是叛贼,我又该如何?”庾亮一听,吓得面无人色,无言以对。

blob.png

  五马渡江

  又称五马浮江,五马渡江。具体是指西晋末皇族司马氏五位王爷(琅琊王司马睿、汝南王司马矩、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彭城王)避战乱南渡长江 ,最后琅琊王司马睿于建邺 (今南京 )建立东晋王朝事。所以民间说有“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的说法。 出处 《晋书·元帝纪》:“ 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 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帝指东晋元帝司马睿 ,原为琅邪王.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菴人。”亦作“ 五马浮江 ”。

    唐张说《颍川夫人陈氏碑》:“五马浮江,侨人占乎 南海 。”故事 五马渡是古都南京的一个地名,位于南京城北幕府山北麓,长江南岸,西距离长江大桥约4公里,东距燕子矶约3.5公里。 五马渡的地名缘于1700年前的一段历史,说的是三国后期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魏登基之后,抚蜀灭吴,一统天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前后只持续了51年,社会奢侈和贪糜之风日盛,尤其政治上失策分封诸王,最终酿成八王之乱,朝廷元气大伤,周边胡族趁机“乱华”,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是当时晋惠帝司马衷的发明。公元316年,匈奴汉国将领刘曜攻克长安,俘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 经历了史上著名的窝里斗加外患频仍,西晋眼看着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公元307年左右,琅琊王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南京),获八王之乱最后的大赢家司马越的批准,与一批司马家族的子孙东渡长江来到江南,图谋建立根据地中兴晋祚,几年后在建康建立了地方政权。公元316年,还在洛阳的晋愍帝司马邺遇害身亡,司马睿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史称东晋,中国由此进入了南北分治的大格局。 五马渡说的就是司马睿东渡的故事,五马指的是五位司马家族的王,分别为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一说为其兄司马雄)。据资料介绍当时一同过江的并不仅仅“五马”,至少有十王以上,但只有前面的“五马”为皇室谪系或近系子孙,其中琅琊王司马睿为司马懿之弟司马孚的曾孙。而早在八王之乱期间,洛阳当地就流传有民谣“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司马睿率五马渡江正好应了几年前的谶语,而且越传越神,说司马睿渡江后,所乘之马化龙飞去,于是司马睿承接晋之大统便成了天经地义的了。 

    至于司马睿五马渡江的具体位置,据宋代翰林御史张敦颐所撰《六朝事迹编类》记载,“五马渡,图经云:在县西北二十三里幕府山之前,晋元帝与彭城等五王渡江处……及永嘉中元帝登大位,乃其符云。五马之名取此。”后来历代文人墨客对五马渡则多有题咏,如唐代诗人李白有:“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太白昼经天,颓阳掩馀照”,详述五马渡江来龙去脉。宋代王安石诗《答张奉议》:“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曾极诗《五马渡》:“仲达欺孤与操同,岂能长世抚提封。瑶图间换君知否,班特浮江自化龙”;山阴名士苏泂:“五马渡江一马龙,事未几见嗟江东”,等等,对西晋末期政局乱象及五马东渡或咏或叹,贬褒有加。 五马渡位于幕府山北麓,幕府山自古以来就享有江山共景、六朝祥土之美誉,明清时代的金陵四十八景中,仅幕府山周边就占了六景(幕府登高、达摩古洞、永济江流、化龙丽地、嘉善闻经、燕矶夕照),其中的“化龙丽地”,指的就是“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之处。近些年来,随着南京市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幕府山西麓南至五马渡、北至燕子矶长达12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的“幕燕滨江风光带”,成为古都南京城北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