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建筑的完美之花——巴黎圣母院

2018-06-21 16:42:30 首页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开欧洲建筑史先河,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lob.png

  (一)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特色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 “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巴黎圣母院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正面塔楼高68米,屋顶正中直插蓝天的尖塔高达90余米。底层有3座并排的桃形大门,中间门上是《最后的审判》浮雕。南北两门上为圣母子浮雕。教堂内大厅可容纳9000人。

  从正面看,巴黎圣母院很庞大很壮观,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三个哥特式的大门,华丽而繁杂的雕塑;巨大的玫瑰窗,一片灰暗,看不出彩色玻璃来;没有轻盈的指向高空的尖塔,很突兀的建筑就到此封顶,好像没有完全建造完成,可能本来有尖塔,后来被破坏了或者倒塌了,也可能它就是建成这个样子,所以才会成为早期的哥特式建筑。

  与鼎盛时期的哥特式教堂相比,这座圣母院看起来建造还是比较简单的,外观简约质朴,从正面看起来,像是一堵厚重的墙,打仗时可以用来很好的防御。艺术发展早期才会如此简单而自信,充满热情活力。

  从后面看,如果是远景的话,巴黎圣母院倒有点小家碧玉般,掩映于一片苍翠和绿水之中。近看的话,建筑繁杂,为了支撑这个庞然大物需要一大堆力学上的东西,其中最典型的叫做飞扶壁,确实有种飞起来扶着墙壁的感觉。虽然看起来繁多复杂,但也建造得精巧细致。

  建筑物的最精彩部分是:屋顶、塔楼和扶壁,它们全都采用尖塔或尖状券作顶;门窗设计成狭长的尖拱形,墙壁较薄,采光很足。屋顶部位的构架是垂直向上而聚成的一束,所有大大小小的矢状尖塔与券肋,像一个个飞向天空的箭头,直线上升。内部的扶壁与矢拱,给人以轻盈、灵巧和宽敞的感觉,只要立定殿内,举目仰望,就会产生与建筑本身一起向上的腾空感,这正符合天主教所要求造成的,人们进入教堂似入天国一般的神秘性。它与过去罗马式那种教堂建筑绝然不同,后者给人以一种阴暗与沉重感,人的精神力量易受到压抑。当阳光透过左右两侧那些用红、紫、蓝、黄等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图案窗子时,室内光影交错,环境更显得变幻莫测,缥缈虚无,俨然身临超尘脱世的太虚幻境。玻璃彩色镶嵌窗上的图案都是宗教内容,其形象比一般祭坛画更富于幻想性。总之,教堂内的诸般魔力,信徒们是在家里无法感受得到的。

  雕刻是圣母院中不可缺少的装饰,有植物图案和幻想的怪物;还有彩色玻璃大窗,使建筑形成一种恍惚的神的幻境,加强了教堂神圣的宗教色彩。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

blob.png

  (二)关于“哥特式”

  巴黎圣母院作为从罗马式到哥特式的过渡建筑,为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开创了新举,对后来哥特式教堂的建造有极大影响。因为巴黎圣母院才会有后来的兰斯主教堂、沙特尔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四大法国哥特式教堂。但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因为雨果,也因为巴黎圣母院的简约自然。其他哥特式教堂富丽堂皇,太过于浓墨重彩了。

  12世纪起流行于法国的所谓“哥特式”建筑,其实是欧洲民族在政治经济上发达的一种象征,然而“哥特式”一词,在16世纪意大利人的观念中,却是对中世纪艺术样式的蔑称:拉丁语Cothic(即哥特),含有野蛮的意思。意大利文人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张旗鼓地恢复古典文化,同时又批评了中世纪这种以尖削的矢状券拱为主要形式的建筑物,看来这是一种历史的误会。不过,这个名词现已普遍承认,它变成了12至15世纪时继罗马式建筑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建筑体系的称呼。哥特式建筑是在罗马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当然它与哥特人也毫无瓜葛。

  哥特式教堂在建筑史上贡献巨大,它的造型艺术极具特色。首先,哥特式教堂极力追求高度上的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在地面仰望如此高度,仿佛仰望天国,有一种头晕目眩之感。

  其次,哥特式教堂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壁还是塔楼,都是越往上建造得越细,装饰越多,越轻巧玲珑。而且建筑的顶上都有锋利的、直指苍穹的小尖顶,这使整座教堂充满了向上的冲力,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米兰大教堂就是一簇尖顶的代表之作,远看像个晶簇,或者说更像一堆又细又长的刺,让人看了都有手被扎痛的幻觉。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彩色玻璃窗。

  一小块一小块烧制好的彩色玻璃镶嵌在窗上,从外面看玻璃窗一片灰溜溜的,没什么特色,但从教堂里面,因为外面光线充足,教堂内部没什么东西照明,所以此时可以很清楚地欣赏彩色玻璃窗上的图案。在教堂里,彩色玻璃窗的图画就是一部无字的圣经,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

blob.png

  (三)巴黎圣母院的历史

  巴黎圣母院的院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这里曾经是一座罗马时代的丘比特神殿,公园6世纪时建立了一座长方形教堂,这座教堂有12块基石取自原先罗马神殿的遗址。到了12世纪,长方形教堂已经破损不堪,1160年,当时的巴黎主教苏利决定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教堂,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1163年亲自奠基,动了这座法国哥特式建筑代表作的建筑工程

  巴黎圣母院,英文名称为Notre Dame。,是圣母玛丽亚的意思。它是说圣母能够平静而宽宏地接受历史的辉煌和灾难。几百年来,它一直是法国宗教、政治和民众生活中重大事件和典礼仪式的场所。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同时,它也受到了“理性时代”人们的攻击;1789年大革命期间遭受了其历史上最严重的亵渎。到了1802年,拿破仑才又重新赋予巴黎圣母院宗教之职;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此加冕,仪式由七世教皇主持。

  历史成就了一座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巴黎圣母院,在这里,人们甚至能够触摸得到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那些灰色房顶之间点缀着的青铜塑像,经过这许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变得一身铜绿,看起来依然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感。岁月碾过的痕迹,伴随着沧桑的面目和肃然的神态,巴黎圣母院依然在述说着自己的历史,巴黎的历史……

  恩格斯把这座圣母院赞之为“神圣的忘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