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战争的结果如何?冬季战争的评价及影响

2018-07-05 10:27:23 首页

  冬季战争(芬兰语:talvisota,瑞典语:vinterkriget,俄语: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结束。

  自立国以来,苏联一直对与芬兰相接的国境存有异议,认为过于威胁到第二大城列宁格勒的安危,且芬兰在独立过程中与德国关系密切,苏联视其将可能成为德国入侵本国的帮凶,于是持续以谈判、威胁或尝试颠覆芬兰政府的方式来解决其边界问题,必要时直接通过军事行动并吞芬兰,重回以往俄属芬兰的地位。

  芬兰方面则力保独立之成果,视苏联为唯一的假想敌,持续以外交手段来避免战争。1930年代,苏芬之间的几次谈判皆无结果,苏联决心武装入侵芬兰。1939年11月26日,苏联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以此为借口对芬宣战,在两国边境发动全线进攻。国际联盟将苏联的行动视为非法攻击,于12月14日将该国除名。

  冬季战争中,苏联投入巨大兵力却损失惨重,国家声誉也受到很大的伤害,也未达到原先征服芬兰全境的目标。芬兰则不仅保有了主权,还赢得了国际声望。苏联此战中的表现也令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对发动侵略苏联的企图更具信心,并开始着手联系芬兰加入其计划,最终引爆了1941年6月底的「继续战争」,芬兰同德国出兵夺回冬季战争中失去的土地。

image.png

  战争结果

  到1940年3月5日,芬兰军队已濒于兵员枯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德国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迫于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于3月7日派代表至莫斯科与前苏联议和。但矛盾并未了结,它使芬兰丧失了1/10即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痛楚地说:"该条约给我国的战略地位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丧失了本来可以保证我们阻止入侵军队前进的全部要地。新的国界使芬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汉科则像一支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

  根据1940年3月12日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丧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22万2千居民,占芬兰总人口12%的人丧失了家园被遣送,只有极少量人口选择留下加入前苏联籍。

  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这个协议对于芬兰来说是非常严酷的,仅仅过了一年,就又在德国支持下和苏联爆发了继续战争。

  几十年来,苏联官方材料始终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芬兰挑起的,是芬兰对苏联进行武装挑衅的结果。到6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则说:"我们要芬兰人让给我们一定面积的领土,把边界移得离列宁格勒更远一点。这可满足我们保卫安全的需要。芬兰人拒绝接受我们的条件,所以我们无计可施,只好用战争解决问题。"

  苏芬战争共持续了约3个半月,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拥有兵力优势的苏联红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但在战争第1阶段,劣势的芬兰军队却挫败了苏联红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创造了以劣胜优的光辉战例,迫使苏联红军重新调兵遣将,调整部署,再次组织进攻。最终,苏联红军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它为这个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苏联为发动这场战争也受到了国际谴责。因此,当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后来承认:"芬兰战争是我们的一大耻辱,它败坏了我军在国内外的形象,许多事情都需要作出交待。"

image.png

  战争评价

  苏联红军损失惨重

  这次战争中苏联红军损失惨重。苏联人民委员会议主席、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1940年3月28日向苏联红军最高苏维埃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伤亡数字为:死亡48745人,伤158863人。这个报告由于是对外公开的,所以一直被视为是苏联的宣传手段,并不反映苏联红军当时的实际伤亡,而是大大缩水后的数据。1970年,已经卸任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其秘密出版的个人回忆录《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提到了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损失时说"我们损失了上百万人"。

  根据更近一些的苏联军事历史学家的说法,如索科洛夫在《影响世界的100场战役》里说:"据伟大卫国战争后统计的名单,1939~1940年有131476人没有从芬兰战场上回来,据其它资料显示,有大约20%~25%的人没有统计在内,因此确切数字可能为17万人","红军的伤病员很可能超过50万",苏联红军的损失约为近20万,伤亡合计70万以上。之所以没有准确的数字一是因为苏联红军在统计伤亡时准确率一向较差,"统计只能精确到百万位"(索科洛夫在《二战秘密档案》中语)。芬兰老兵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此外苏联还丧失了两千辆坦克。战争结束后,一位苏联红军将领悲痛地说:"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得到了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

  仓促出兵,准备不足

  对芬兰的抵抗估计过低。开战前,苏联以为,芬兰是个小国,国力不强,军力薄弱,政府不得人心,苏联一旦出兵,芬兰民众会起而响应,从而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这种错误估计导致苏联红军仓促出兵,麻痹轻敌,准备不足,没能在战争开始时就投入决定性力量:芬兰在主要战场上集中了13万人和500门炮,而苏联只投入了20万人和900门炮,虽然有一千辆坦克,但没有好好运用,反而损失惨重,苏联红军也没有准备冬季在森林中战斗的装备,大量使用战斗车辆,这些车辆必须24小时不熄火才能保证油料不会冻住。造成第一次进攻的惨重失败。因此,被迫重新制订作战计划,增调兵力,调整部署,收缩战线,重点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这反映了苏联红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的失误。

  指挥不力,协同不灵

  作战方法不适应战场条件。苏芬边境是一个不同于中欧平原的特殊战场。这里湖泊纵横,森林茂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气候严寒。它不利于前苏联红军重装备、大兵力的行动,适合于芬兰军队轻装备、小兵力的使用。参加冬季战争的苏联军队主要是由南方的部队组成,不适应芬兰的冬季寒冷和森林中的战斗。

  在1950年代,绝大部分芬兰人还生活在农村,他们自己的御寒衣物已经足可以使他们在严冬中战斗,当年的冬季是芬兰历史上有记录的最寒冷的三个冬天之一。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的苏联红军,因受道路所限常常形成兵力拥挤,给芬兰军队造成火力杀伤的有利目标。踏雪行进的步兵因前进缓慢,常与坦克脱节,被芬兰军队各个歼灭。炮兵因受观察的限制,常常误伤己方部队。在拉多加湖以北沿林间道路行进的苏联红军纵队,因机动受限,不便展开,首尾难以相顾,坦克与火炮则陷于无用武之地。

  在1937~1938年大清洗后上任的许多年轻师职指挥官都缺少实战经验,也缺少指挥器材,在作战中常常情况不明,判断失误,举措缓慢。据历史记载当时苏联军队甚至手挽手唱着国歌向芬兰战线挺进。在大清洗中,苏联军官有80%被撤换,新上来的都是忠于斯大林而不懂指挥战争的,熟悉当地环境的芬兰军队发挥滑雪特长,避免正面作战,以小分队广泛进行伏击战、阻击战,打了就跑,突袭苏联红军的翼侧与后勤,切断苏联红军的补给,使苏联红军火力优势无法发挥,经常陷入挨冻受饿的境地。

  苏联空军的落后

  芬兰空军的规模远小于苏联空军,不过他们的训练扎实,要求标准很高,飞行员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很普遍。芬兰空军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使用四机编队做为他们空战的基本编制。这种编队和德国在西班牙内战时期发展出来的战术编组的基本概念是相似的。

  四架飞机当中以两架为小队进行战斗,通常是由较为资深的飞行员担任小队的长机,在战斗中居于主动的地位,另外一架由较为资浅的飞行员操作,负责掩护和伺机攻击敌机。这种战术编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逐渐被各国家采用,并且成为现代战斗机作战编队的基础。

  苏联空军当时还是采用沿习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三机编队战术,无论是在飞行员个别的训练、编队间的默契以及作战的企图心上都远不如芬兰,有不少的报告指出三机编队中的僚机有的时候无论有没有目标,都会随着长机开火,形成浪费弹药的情况。负责支援轰炸机的战斗机有的时候还会丢下同伴,脱离作战空域。

  较差的训练以及呆板的战术,使得苏联空军虽然数量大于芬兰空军,然而在作战效果上远不如芬兰空军的表现,导致苏联空军损失惨重之外,对芬兰境内目标的轰炸效果也非常有限。

  加深了芬兰的反苏情绪

  这场战争虽满足了苏联对芬兰的领土要求,使芬兰丧失了约10%的国土,但却加深了苏芬之间的矛盾,激起芬兰人的反苏情绪。这就成了1年后芬兰联合德国对苏联作战的重要因素。战争还牵制、消耗了苏联红军大量兵力,使正在准备入侵西欧的德国,解除了东顾之忧。

  因此,到1940年1月,当芬兰通过外交途径试探德国能否出面调停苏芬冲突时,德国明确拒绝芬兰的请求,表示德国无意劝说苏联恢复与芬兰的谈判,坚持说"德国政府认为目前还没有解决这场冲突的前景"。显然,苏芬战争持续得越久对德国越有利。

image.png

  国外支援

  由于苏联的行为是明显侵略,引起许多外国团体的不满,送来物资和药品援助芬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芬兰移民,有许多回来参加战斗。在战斗期间共有1,010丹麦志愿者、895位挪威志愿者、372英国志愿者、346位芬兰在外国的移民和210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参加了战斗。还有许多外国记者来芬兰报道。

  瑞典当时还非中立国,只是声称为"不结盟国家",但也支援芬兰军事物资和现金,有8,700位瑞典志愿者准备到芬兰参加战斗,其中包括一支空军,有12架战斗机、5架轰炸机和8架后勤飞机,占当时瑞典空军的1/3,他们放弃瑞典军衔,准备到芬兰战斗,还包括900位地勤工人和工程师。

  瑞典志愿军有8,402人在2月中旬参加了战斗,33人战死。

  直到1940年2月,同盟国才决定援助芬兰,2月5日同盟国考虑3月20日在挪威北部登陆10万英国军队和3万5千法国军队,穿过瑞典进入芬兰,但需要在芬兰政府要求的条件下。3月2日正式向挪威和瑞典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将这两个中立国带入同盟国一方。但12月时希特勒已经向瑞典政府照会,如果同盟国军队踏上瑞典国土一步,就意味着德国立即进攻瑞典。

  当时瑞典和挪威政府都没有同意同盟国的要求,战后透露的文件证实,其实同盟国根本无意和苏联交火,只是想借此占领挪威北部的铁矿,以阻断德国的战略物资来源。

  瑞典拒绝了同盟国军队入境的要求,也拒绝了芬兰希望瑞典正规军参加战斗的要求,同时明确表示不能进一步对芬兰援助了。芬兰已经处于两难地步,同盟国希望战争继续拖下去,而瑞典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害怕会殃及池鱼。德国也希望尽快结束战争。

image.png

  当时各国都在敦促芬兰,英法答应送来20,000人部队,德国和瑞典希望答应和平条件,芬兰军队指挥对战斗发展比较悲观,所以芬兰政府下决心在1940年2月29日开始和平谈判。

  听到芬兰开始谈判,英法又答应送来50,000人部队,但实际只有6,000人准备援助芬兰,其余人准备夺取挪威铁矿和港口。这个情报到达苏联决策部门,也促使了和平协议的迅速达成。

  武器

  在冬季战争中,有两种武器被冠上了有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之名的戏称。

  苏联空军于开战首日即展开了针对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为首大都市的空袭,其中甚至包括了子母弹形式的燃烧弹,然而,面对苏联对芬兰轰炸行为的指责,莫洛托夫却辩称苏联空军并未轰炸芬兰,而是为都市内饥饿的工人空投"面包";因此之故,在整个战争期间,芬兰人都将苏联空军的炸弹戏谑的称为"莫洛托夫的面包篮"。

  另外,在冬季游击战期间,芬兰军大量使用发明于西班牙内战,以玻璃瓶等容器盛装石油、磷、助燃剂等物的燃烧瓶,对苏联红军阵地与车辆造成极大损害,由于多以酒瓶为容器,故有芬兰官兵将之称为"这是给莫洛托夫的鸡尾酒",于是"莫洛托夫鸡尾酒"遂成为汽油弹的别称。

  战争影响

  1940年的奥运会举办地点原本定在日本东京,但由于日本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奥委会将举办地点改到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可没多久,苏芬战争爆发,1940年1月1日芬兰通知国际奥委会主动放弃主办权。随后,战火遍及欧洲大陆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届奥运会也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流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