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拉文斯基的经典作品与风格变化

2018-07-19 11:39:07 首页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性别:男,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

blob.png

  《彼得鲁什卡》

  《彼得鲁什卡》是俄罗斯近代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所写的一部芭蕾舞剧。在斯特拉文斯基创作出成名作《火鸟》以后,他的委约者贾吉列夫非常兴奋,决定再与斯特拉文斯基合作一部芭蕾舞剧供他的芭蕾舞团上演。该剧创作于1910年,由亚历山大·贝努瓦创作剧本,米哈伊尔·福金编舞,尼金斯基主演,1911年6月3日首演于巴黎。1947年,作曲家又对原谱进行过修订,目前的演出一般使用修订版。

  舞剧剧情由俄罗斯民间故事改编,叙述一位魔术师在市集上表演木偶戏,结果使三个木偶彼得鲁什卡,芭蕾舞女演员和摩尔人都有了生命。彼得鲁什卡爱上了女演员,但女演员却喜欢摩尔人。彼得鲁什卡无法忍受,便设法破坏了他们的爱情,摩尔人气得发疯,把彼得鲁什卡杀死。福金认为这部舞剧是他的得意之作,剧中的舞蹈具有强烈的现代性,采用机械式的造型和步法,突出了角色的性格特点,而且以男主角而非女主角作为作品的中心,在芭蕾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作用。彼得鲁什卡也是尼金斯基个人最喜爱的角色。

  从音乐角度来说,《彼得鲁什卡》是《火鸟》和《春之祭》之间的桥梁,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个人风格逐渐成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一环。该剧的音乐富于动力,配器尖锐粗粝,旋律充满俄罗斯民族风情,对打击乐器和铜管乐器的使用方面有很多开创性的贡献,是斯特拉文斯基最为人喜爱的作品之一。后来作曲家还将该剧音乐的三个片段改编成了钢琴曲。

blob.png

  《火鸟》组曲

  芭蕾舞剧《火鸟》完成于1910年4月。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前来观看演出的德彪西会见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并表达了自己对《火鸟》的赞赏。从此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有人还认为斯特拉文斯基自从写了《火鸟》组曲后,他就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拉威尔等人并驾齐驱了。

  芭蕾舞剧《火鸟》的剧本是由俄罗斯舞剧团的编导米哈伊尔·福金根据一个古老的俄罗斯传说而编写的。剧情大致为:王子伊凡为解救被魔王卡茨囚禁在城堡中的公主,与魔王进行了一番搏斗,但不幸被魔王捉住。关键时刻,王子得到了一只神奇火鸟的帮助,最终战胜了魔王,救出了公主。斯特拉文斯基后来根据芭蕾舞剧《火鸟》的总谱改编了三部组曲,其中以第二部组曲最为著名,是当今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剧本。

  这部组曲共分七段:

  一、引子--乐曲以带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器奏出一段起伏的阴暗旋律为开始。在这支旋律上,有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一些猎号般的短句。这段音乐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景:在荒野之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座城堡及其花园,天空中飘浮着不祥的云彩,整个画面的色彩显得有点阴森可怖。

  二、火鸟之舞--散布于整个弦乐器组的一个突如其来的颤栗,宣告了火鸟的来临。接着,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上一连串急促而略显焦躁的乐句,暗示出火鸟激烈、骄矜的舞蹈。

  三、火鸟变奏曲--这段变奏是在丰富的幻想中,由闪烁发光的弦乐器和尖刻辉煌的木管乐器的音响构筑起来的。

  四、公主之舞--公主们的舞蹈温柔而抒情,采用的是俄罗斯民间歌曲的旋律。霍洛沃多舞曲的一支副歌般的旋律由第一小提琴奏出,背景是加弱音器的弦乐器的轻柔音响。音乐的织体清晰透明,仿佛使人进入了仙境。

  五、魔王卡茨之舞--在这一段中,作曲家充分发挥了他擅长描绘怪诞异常、极其恐怖的事物之才能:强烈的切分节奏、闪耀着怪异光芒的乐队色彩、互相抵触的和声、引人注目的不协和音等,造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刻划出魔鬼卡茨及其同伙粗野、狂暴的险恶嘴脸。

  六、催眠曲--这是火鸟用来催眠妖魔的一段音乐。那种神秘的朦胧感、轻轻晃动的节奏、富有感染力的旋律,确实具有催眠作用。

  七、终曲-一支独奏法国号模仿着"公主之舞"中长笛引子的旋律,奏起了宣告胜利的欢歌。

blob.png

  风格变化

  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重要作曲家,也是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革新过三个不同的音乐流派: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序列主义,被人们誉为是音乐界中的毕加索。其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

  早期

  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创作以著名的三部芭蕾舞《火鸟》(1910)、《彼得卢什卡》(1911)、《春之祭》(1914)为代表,也包括管弦乐《烟火》(1908)等,既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也有强烈的原始表现主义色彩,还具有印象派风格,这些作品也为他在世界乐坛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根基。

  中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爆发后,瑞士成为斯特拉文斯基的居留地。在那里他的音乐转向了新古典主义。斯特拉文斯基的中期创作以舞剧《普尔契涅拉》、歌剧-清唱剧《俄狄普斯王》(1927)、《圣诗交响曲》(1930)和歌剧《浪子历程》以及一些器乐作品为代表,明显具有新古典主义倾向,采用古老的形式与风格,提倡抽象化的"绝对音乐"将古典音乐的特点与现代音乐的语言结合起来;代表作有清唱剧《俄狄普斯王》、合唱《诗篇交响曲》等。

  晚期

  晚期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应用了威伯恩的序列音乐手法,如《乌木协奏曲》(1945)、歌剧《浪子的历程》(1951)等则混合使用各种现代派音乐手法如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及点描音乐等。哑剧《士兵的故事》(1961)包含舞蹈、表演、朗诵和一系列由7件乐器演奏的段落,却没有歌唱角色,由此可看出其创作风格的不羁。代表作有舞剧《阿贡》、电视音乐剧《洪水》、管弦乐曲《乐队变奏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