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印度支那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2018-07-27 11:00:37 首页

  印度支那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亚洲印度支那半岛越、老、柬三国以越南战场为主体的三次局部战争,即印支三国抗法战争(1946年至1954年7月)、抗美战争(1961年5月至1973年1月)和越南对柬埔寨的军事入侵(1979年1月7日到1989年9月27日),国际上将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视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分。

blob.png

  战争背景

  18世纪,法国外交使节成功地在交趾站住了脚。路易十六(1793年被推上断头台)支持外交使节及那里的贸易活动,因此,法国从当地统治者那里得到了大片的领土。在拿破仑三世(1808-1873)的领导下,法国开始向交趾派兵,进行军事征服。即使在普法战争(1870)拿破仑三世失败,以及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帝国主义扩张(不仅在法国)仍在进行,在19世纪末达到高潮。

  到1893年,交趾、柬埔寨、老挝、安南和东京湾(北部湾的旧称)均属于后来所谓的法国印度支那的一部分。这一地区占地面积285.714万平方英里,人口230万。这里大量种植水稻,同时还拥有橡胶、木材和煤炭。

  18世纪以来,法国曾宣布了所谓的"解放人民大众"的蒙政策,允许印度支那农民、伐木工人以及矿工的孩子在印度支那成立的学校里上学。最聪明、最应受到嘉奖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河内大学,甚至到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全部费用由法国政府资助。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发现最聪明、最优秀的印度支那学生会成为最顽固的敌人。胡志明成为反法军事指导官、政治家,最先反抗法国的殖民压迫,继而反抗美国的干涉。

  1930年,胡志明是一名富有前途的律师,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胡志明根本没有打算为法国的利益服务,相反,他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将这个国家变成共产主义国家。

  30年代,法国在河内扶植傀儡国王保大,并建立了天主教徒吴庭艳领导的改革委员会。吴庭艳在保守派中极不受欢迎,因此不得不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但1954年,他又回到了南越,成为总统。

  1941年,日本入侵印度支那。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戴高乐将军代表法国提出对印度支那的拥有权,并派出由勒克莱尔将军率领的远征部队。此时,东南亚所有地区都希望摆脱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的重负。

  1945年8月18日,在二战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国民党军队按照盟军协议开进越南北部,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初,在取得法国对越南华侨、越盟地位等问题的让步承诺后,中国国民党军队撤出越南北部,法军接防。

blob.png

  印度支那人(严格来说是越南人)的独立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因此,胡志明决定在河内(印度支那古老的首都)成立严格意义上的越共联盟政府,宣称要废黜保大国王。法国对此做出了反应。首先,法国在北部第二主要城市海防港口附近与越南人民军开战。接下来,法国于1946年11月23日重炮轰击了海防,造成6000人死亡。

  越盟开始采取报复行动。武元甲将军率领人民军包围了河内。

  1946年12月19日,双方在河内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翌日,胡志明发表《告越南人民书》,号召全国抗战。战争初期,法军投入10万兵力,后在美国援助下逐步增兵,至1954年春达到48万人(含西贡军队33.4万人)。越军从8万人逐步发展到33万人,并拥有人数众多的地方武装和民兵游击队。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