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诗人最好的宰相张镐,数次倾力相救

2018-08-01 09:50:35 首页

  张镐,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宰相。自幼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青年时代,他辞别家中父母,单身游学京师。此人品德优秀,淳厚质朴,平时独居一室读书写作,一般不与平常人交往,被人视作不达时务的书呆子。他生性豪爽豁达,每当酒酣耳热之际,便抚琴自乐。朝中有些公卿士大夫听到他的名声,有时也邀请他参加一些聚会,张镐往往会携带着自己对于政务得失所写成的策论前去,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赏识,但却从来没有人用正眼看他。他见知音难觅,愤恨不已,惟有敞怀痛饮,只是求醉而已。

  至于他是如何被朝廷发现并重用的,所见史料记载出入很大。《旧唐书》说,

  “天宝末,杨国忠以声明自高,搜天下奇杰。闻镐名,召见荐之,自褐衣拜左拾遺。”

image.png

  《颜真卿墓志》说颜在平原太守任上发现了安陵处士张镐(今景县唐时为蓚县和安陵两县,都属于平原郡或曰德州)并向朝廷举荐:“在平原,尝荐安陵处士张镐有公辅之量,数年间镐位列鼎司,论者称之。”

  张镐入仕出任左拾遗,品位为从八品,但三年之后,即公元757年,便骤升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就是实际上的宰相。这样的迁升速度,简直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张镐从公元757年第一次担任宰相到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九月逝世,又曾数度遭贬,实际担任宰相的时间并不长,这极大地妨碍了这个极具经世之才的政治家在中唐危局之中施展抱负,历史往往会留下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但就在这样的遗憾中,张镐成了最令唐代文人最感亲切温暖的宰相。这缘于三个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昌龄、杜甫李白

  《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凡是粗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安史之乱”期间的睢阳保卫战。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兵十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张巡从雍丘(今河南杞县)引兵入驻睢阳,协同当地太守许远,唐将南霁云、雷万春等人死力防守,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坚持数月,最后城陷被俘,张巡、南霁云等36人全部不屈而死。

  当时,肃宗认为张镐“奏识多有弘益”,于同年八月派他出任河南节度使,持节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以挽救河南各州的战争危局。

  张镐得知睢阳危急,刚一到任,便率兵日夜兼程,赶到这里。路途中,张镐一边紧急赶路,一边还向浙东、浙西、淮南、北海等节度使还有谯郡太守闾丘晓发出告急文书,让他们火速派兵前来救援。可惜,当张镐到达睢阳时,这座英雄之城已经被攻破三天了。

  此番兵发睢阳,各地将领均能奉檄而至,唯独谯郡太守闾丘晓当时拥兵自保,逗留不进。张镐派专人调查此事,发现这人平素刚愎自用,暴戾专横,对部下将弁刻薄寡恩,特别是听不进旁人的任何意见,心中不由痛恨万分。他伫立于睢阳城下,遥望城内的残垣破壁、累累尸骸,尤为悲愤。张镐知道,这一场保卫战对于保护唐朝东南方向的财贸重地江淮、江南各处意义极大,正是由于有了张巡、许远在睢阳的死守,扼住了叛军向南进军的咽喉,这才防止战乱波及更多的地方,朝廷也才得以蓄积力量,全力平息叛乱。鉴于闾丘晓所犯罪行严重,他激于义愤,当场将其擒拿问罪,杖杀于军帐之内,以惩效尤。

  张镐杀闾丘晓,根本原因或许不是为王昌龄报仇雪恨,《唐才子传》所记张镐的那句话“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让人体会到他要为王昌龄申冤雪恨的强烈动机。

  就这一句话,让多少天下文士心热眼湿!

  第二个是杜甫。安史之乱之后,杜甫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期间,他的布衣之交房琯任宰相。房琯干了几件大事,第一件事:率大军在陈涛斜与叛军大战,房琯套用古战法,以牛车二千乘出战,官军死伤四万余人。肃宗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业被付之一炬

  第二件事:房琯的门客琴师董庭兰招纳货贿,颜真卿弹劾。

  唐肃宗怒贬房琯,杜甫挺身而出,上书搭救房琯。但奏章中对肃宗言辞多冲撞冒犯之语,甚至有谩骂味道,触怒肃宗,诏三司会审。

  当时的三司有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而我们的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大理寺卿又是颜真卿的门生,所以杜甫一案,基本由颜真卿定夺。颜鲁公秉承唐肃宗的旨意,似乎对杜甫动了杀机。

  这时候,张镐又走向了前台。他利用自己身后的人脉,利用各种利害关系,不停地劝说颜真卿,不停地劝谏唐肃宗,最终将一场几乎将杜甫推向断头台的危机消弥于无形,保住了唐诗的另一座高峰。

  第三个是李白。

  公元755年,李白追随谋反的永王李璘,想帮李璘打江山,自己闹个开国元勋什么的。

  但历史总是以恶作剧的方式来残忍地折磨人心。

  朝廷派来的负责平叛的淮南节度使是高适。高适将永王打得落花流水,李白稀里糊涂成为阶下之囚。当年,李白跟杜甫、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大平原,携美姬,登歌台,酣酒高歌,情如金兰,可如今……李白的窘迫尴尬、痛苦沮丧可以想见。

  这个时候,李白可能首先想起向高适求救,但似乎没有行动。他真正求助的对象是张镐。

  但这次,张镐已经无力相助了。《旧唐书》载:肃宗以鎬不切事机,遂罢相位,授荊州大都督府长史。

  公元758年夏天,李白前往流放地到了夏口。已被贬斥到荆州的张镐仍然派人给李白送来了一封书信和一身绫罗衣衫。李白读着张镐信中虽不是敷衍塞责,但却对自己的“罪名”讳莫如深的文字,这才意识到自己背负的罪名多么丑恶。他万念俱灰,意态怏怏地开始了西进的旅程。

  《茌平县志张镐传》最后说;镐布衣,二期至宰相位。居身廉洁,不殖私产。善待士,性简,重论,议有体,在位虽浅,而天下之人推为旧德。

  不错,张镐入相这几年,正逢国难当头世风日下之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出相人将,却迭遭罢黜,实堪为乱世臣僚之楷模。他数次垂顾人文,倾力相救的古道热肠,也堪为历史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