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什么节日?“三元”具体日期分别是哪一天?

2018-08-08 11:22:45 首页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blob.png

  ◆上元节---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blob.png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道教认为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

  祭祖先、荐时食我国南京及江淮地区又将中元节称为斋孤,旧时僧人在河边超度亡魂,将纸做的荷花灯放在河里,所以又称“斋河孤”。旧时的中元节整个节日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lob.png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古老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关于下元节的记载:

  《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下元节吃什么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长期的、众多的节日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特殊的节令食品,诸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它同其它风俗习惯一样,作为民族的一种共同情感、共同心态.统一着人们的节日行为,对节日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