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登战役:詹姆斯党人在不列颠岛上的最后一次挣扎

2018-08-14 09:48:15 首页

  1746年的卡洛登战役是詹姆斯党人在不列颠岛上的最后一次挣扎,也是苏格兰高地部落最后一次大规模叛乱,结果以英军对詹姆斯党人和高地部落的大屠杀告终。这场战役往往被好事者渲染成另一部《勇敢的心》,是弱小的被压迫者对强大的压迫者的一次反抗,是冷兵器和热兵器的跨时代对抗,是苏格兰中世纪浪漫主义在18世纪的延续。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让我们先谈谈双方在卡洛登战役的兵力数量吧。簇拥在白色蔷薇旗下的军队数量达到7000多人和12门火炮,对面的英军则是8000多人和16门火炮。很显然,就双方兵力而言,哪怕不是旗鼓相当的,至少也不是力量悬殊的。关于卡洛登战役是一场冷兵器和热兵器的跨时代对抗又是弥天大谎,了解过詹姆斯党人军队构成的人绝不会相信这种无知言论。

blob.png

  苏格兰籍佣兵

  指挥詹姆斯党人军队的美王子查理斯不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他的父亲是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二世国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位波兰公主,他出生在罗马。他1745年登陆不列颠岛更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乘座两艘共载炮82炮的军舰从法国返回的,随船而来的还有法国对他的支持——1000多名低地籍、法籍、苏格兰籍、爱尔兰籍的佣兵。

  那些佣兵们是查理斯王子的主力。自上个世纪的英国内战结束后,大量涉嫌叛国罪的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流落欧洲大陆,充当佣兵维持生计,在法国和西班牙都有成建制的苏格兰籍或爱尔兰籍的外籍步兵团,他们乐意参与任何反对汉诺威王朝的一切事业,在法国的帮助下,查理三世招募到了他们。低地籍佣兵是欧洲有名的佣兵,雇佣价格比同行黑森人高得多。法国提供了一些军官和技术人员。

blob.png

  著名的爱尔兰旅

  无论是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抑或是低地人和法国人,他们都使用火器并熟悉欧洲流行的线列战术(排队枪毙)。在查理三世登陆后不久,他还得到一些在苏格兰政府军中服役的英格兰士兵的支持。待到卡洛登战役爆发时,詹姆斯党人军队中的职业军人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人之众。

  7000人减去2000人剩下的5000人是拥护查理斯王子的苏格兰高地部落武士。和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这些骜不驯的高地部落武士装备火器的数量比他们装备冷兵器的数量多得多。

blob.png

  我们所熟悉的高地武士

  在16世纪以前,苏格兰高地部落武士习惯携带沉重的斧头和双手剑,在战场上以密集的阵型向敌人发动突击。进入17世纪后,由于火器的广泛应用,高地人抛弃了沉重的斧头和双手剑,拾起了轻便护手剑和小圆盾。为了更好地应对火器的挑战,这些有着精湛冷兵器使用技巧的战士们还开始适量地装备手枪和步枪。

blob.png

  高地剑盾兵

  他们的战术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以密集的步兵方阵发动突击,转而发展成一个个按亲缘关系从10几个到数十个战士组成的小编队,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装备步枪和手枪,再由这些小编队组成一个松散的大方队。

blob.png

  高地火枪手

  不过他们没有放弃鲁莽的习性,他们依旧酷爱突击。他们喜欢占据高地或者上坡的阵地,以便居高临下对敌人发起排山倒海式的中世纪冲锋。在他们冲到距离敌人50到60码这个火枪有效射程时,他们当中手持火枪的战士会向敌人零星射击,然后正面接受敌人一轮足以击倒数百人的齐射。通常高地人如果能承受这波伤亡巨大的瞬间打击,那么他们就会如愿以偿地冲进敌军横队里,和敌人展开冷兵器格斗。在没有卡座刺刀以前,高地人的这种冲锋方式是难以抵挡的。在卡洛登战役之前,高地人曾创造了自损800斩杀2000英军的传奇战绩。

  英军在卡洛登战役结束后搜寻死者(主要是高地人,他们在第一线死的人最多)战利品时,缴获了2000多只火枪枪机,护手剑仅缴获了190把。

blob.png

  那为什么同样拥有大量火器和专业战士的詹姆斯党人会在卡洛登战役中败得如此之惨,数以千计的武士横尸荒野,英军只损失数百人。这就和詹姆斯党人的指挥官查理斯王子的愚蠢密不可分。

  查理斯王子没有接受手下军官们关于撤退的正确建议,反而听从高地部落酋长要求迅速和英格兰人决一死战的意愿,把战场选择在一片墙垣、沼泽、草地交错的开阔荒野上,并把高地人部署在第一线主动进攻已经构建了完备野战阵地的英军,自己率领职业军人在二线。

  这些致命的错误导致随后的惨败。犬牙交错的地形让高地人无法完全发挥高地冲锋的实力,他们只能小股股地顶着子弹和霰弹的杀伤靠近英军,然后在已经装备卡座刺刀的英军面前无计可施。溃败的高地人引起了雪崩式的效应,二线的职业军人一枪未发便被溃军冲散。

blob.png

  悔恨不已的查理斯王子抛弃了他在不列颠的支持者,灰溜溜地逃回法国,结束了这场闹剧。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詹姆斯党人再也没有能力掀起像1745年这样的叛乱了,汉诺威王朝的地位安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