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悖论什么时候出现的?道家悖论讲了什么内容

2018-08-20 14:32:40 首页

  道家悖论,是中国春秋时代墨家思想家墨子及西汉儒家思想家扬雄,在道家思想家老子及庄子其著作表述中所发现的一系列悖论,分别是"言尽悖"(所有言论都无法表达真理)、"学无益"(学习并无益处)、"非诽"(不应驳斥他人)、"辩无胜"(辩论双方都没有赢家)。墨子及扬雄在其著作中对以上悖论进行逻辑分析,并用之评击道家学说。

blob.png

  言尽悖,转作白话文的意思是"所有言论都是错的"、"所有言论都无法表达真理",类似的表述素见诸老庄著作,用以表示"道"(道理,广义指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之玄妙。

  庄子在其著作《庄子·齐物论》之中提到: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园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庄子表示,大道理并非单是言语就能表达得出来(大辩不言),用言语表达出来都会令原本的意思大打

  折扣(言辩而不及),故引申出"所有言论都无法表达真理"的道理(言尽悖)。进而对应老子著作《道德经·观妙章》中表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地万物的道理用言语表达,就并非原本道理的意思了;道理有名相,就并非原本的道理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示意天地万物的道理是无形无相的,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blob.png

  然而,作为墨家思想家的墨子,在著作中《墨子·经下》和《墨子·经说下》评击"言尽悖"的说法:

  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以,悖,不可也。之人之言可,是不悖,则是有可也;之人之言不可,以当,必不审。

  "天地万物的道理用言语表达,就并非原本道理的意思了;道理有名相,就并非原本的道理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示意天地万物的道理是无形无相的,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墨子表示,"言尽悖"这句表述本身便是错谬,若以"所有言论都无法表达真理"为前提,那前提本身是不是真理了?

  他以逻辑学分析:假定"所有言论都无法表达真理"为前提,立论结果为真,那么便有言论表达真理,然而和自身表述"言尽悖"自相矛盾;另又假定"所有言论都无法表达真理"为前提,立论结果为假,那么依照前提定义,"言尽悖"必为假,然而和自身表述的结果相同,反令"言尽悖"为真(此处墨子的逻辑分析有谬误,即若"言尽悖"必为假,即可能假在"尽"上,亦可能假在"悖"上;而只有当"悖"为假,才会出现令"言尽悖"为真的悖论)。如此推断下去,兜转重覆,没有结果,因此墨子将"言尽悖"定为悖论,引申道家的学说确立在悖论之上,其表达虚无缥缈且故作玄妙,不能正确说出所言来。

  但"言尽悖"想表达的道理,却可以被人感受到。事实上,墨子在批评"言尽悖"的表述错误的同时,也恰好说明了"言尽悖"表达的道难以明说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