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获由余西称霸,秦国前四百年历史中的功臣

2018-08-28 16:52:46 首页

  公元前626年,西戎最强大的绵诸部落首领派遣由余访秦。公元前625年,由余在被秦国滞留将近一年时间后,才被放回绵诸国。紧接着,由余和绵诸王失和,在穆公的多次秘密邀请下,心灰意冷的由余投奔了秦国,受到了超规格的礼遇和重视,成为秦攻戎方面的专家顾问。公元前624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一举攻伐绵诸戎、昆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戎国,开地千里,称霸西戎,周天子遣使以金鼓作贺。

  有时我也在想,穆公为什么没有用类似于李斯秦始皇建议的那个收买不了就灭口的方法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主远谋,必然惜才;君主英明,臣子明智。

image.png

  在挖由余这件事上,穆公的内史廖就给献了一个很有水平的一石二鸟之计。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让西戎绵诸王失德丧志,而就有效的方式就是用美人计让他喜欢上贪图享乐,学会了享受就听不进忠言。二是,要破坏绵诸王和由余之间的相互信任,就得用离间计来疏远他们之间的关系,而这次用的离间计就是表面上进行长时间的滞留和厚待,私底下自然也要传播一些小道消息,给人一种乐不思蜀、厌弃旧主的感觉,让戎王和由余君臣二人心生芥蒂。

  如果再联系到春秋战国时期这段大历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朋友们重视:

image.png

  一是,各种关系太乱。周王内部、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之间、诸侯国内的卿大夫之间、华夏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甚至于家人兄弟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自己人跟自己人,自己人跟外人,在斗智、斗勇、斗狠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时真的说不清谁对谁错,结果是打得乱成一团。

  二是,大家生活都难。周天子们从神坛上被拉了下来,不要说管不住小兄弟们,就是想稳稳当当地过好自己的日子,享几天清福都难;诸侯国的老大们也很难,想做大做强走出困境,外面有被其它诸侯国兼并的危险,内部还有可能卿大夫们架空的威胁;社会精英们也难,阶级固化,几乎没有向上晋升的出路,导致他们只能去当人身依附性的家臣;普通老百姓更难,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落后,缺衣少食还战乱不断,基本上过的就是奴隶般的生活。

  三是,人才流动宽松。那时的君王只看你的忠诚度,好像没有汉奸、叛徒这个意识,好像也不太记仇,只要你是能人,在各个国家之间甚至是敌对国家之间都可能很随意的来回的任职,公孙衍在秦攻魏、到魏攻秦,靠合纵抗秦游说的苏秦竟身佩六国相印……像“楚材晋用”、“朝秦暮楚”类人才流动的事例不胜枚举。只要你是真正的人才,只要没有被君主杀掉,就会有人来挖你,就能找到落脚的地方,就会有人收留你。

  秦穆公的计划很成功,西戎绵诸王玩物丧志失去了英主模样,由余多次进谏都是被气得恼愤无奈而归,君臣二人之间也因怨而生隙,因隙而心离,由余心悦诚服的来到了秦国。

  人和人因交往配合而能取得功绩的,多在于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在于惺惺相惜,在于尊重信任,在于互相之间的理解扶持。

  强强联手不一定会获得强中更强的效果,强人还得强人用。

image.png

  秦穆公费心尽力地从敌国挖来的由余,确实没有让穆公失望,绝对是物超所值。熟悉西戎情况的由余,给秦穆公献的攻戎策略是:擒贼擒王,平戎攻强;强灭弱惧,望风而降;熟人开刀,知彼知己;兵贵神速,远袭急攻;措手不及,乘胜追击;彻底解决,不留后患。在由余的带领和参与下,秦军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西戎十二国的领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中原诸侯震惊。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凡成大功,必刻意谋划,因激逼而成。当戎王正在忙于享乐之时,上天就已经将优胜劣汰的大棒交到了奋发有为的穆公手里,由余是就促使穆公挥动大棒的那个人。

  由余的成功,在于他能乘势而动,先于天时而行事,即“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在秦国历史上,由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划时代性的人物,在秦国无力东进的情况下,提出了西进战略,并将它付诸变成了现实;他不仅能早于圣人孔孟提出“仁义”治国的理念,更助秦穆公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仅提高了秦国在诸侯中的影响和地位,更给尚处在发展阶段的秦国一个比较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发展空间,为四百年后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