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格雷的经典巨著《墓畔挽歌》——英国诗作中的极品

2018-09-12 09:47:02 首页

  此诗创作长达8年之久,最初是为了哀悼他在伊顿公学读书时的好友里查德·韦斯特,诗末所附的“墓志铭”即为他而作。内容却远远超越了对具体人物的哀思;诗通过对乡村墓地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由于贫困,农民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他们身上没有“骄”、“奢”,虽然“贫瘠”,但有“德性”和“天良”,他们就是自然本身。诗赞扬了他们纯朴善良的品质,为他们没有机会施展天赋和才华而惋惜,同时也表现了对权贵骄奢糜烂生活的谴责、人间虚荣的嘲讽和蔑视。

image.png

  《墓畔挽歌》可以说是英语诗作中的极品,这首诗一共224行,托马斯·格雷整整写了8年。格雷是英国十八世纪描写死亡与哀挽的墓畔派诗人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不慕功名,拒绝“桂冠诗人”的称号,但他却以这首长诗成为那个世纪最为著名的诗人,而此诗也是迄今人类依然存活在心中的诗篇。 死亡和生命虽然是沉重的话题,但《墓畔挽歌》写得非常安宁和从容。

  长诗描绘了一幅幅英格兰乡村生活的图景:教堂的尖顶直刺灰蓝的天空,广袤的田野像一片巨大的草坪,农夫赶着马车走在乡间小道上,柔和、淡却的空气笼罩着小墓园和它褪色的记忆。正是精细捕捉住了一种脱俗而又罕见的美,格雷对于死亡才能看得那么透彻,他在诗中揭示了命运之现实,即人生除了死亡没有第二个结局;同时,也揭示了人生之真相,即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事实上,如果此诗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还算不得伟大,它真正打动人并具有永恒价值是在于对平凡简单生活的褒扬,诗中所展露的浓重的哀伤和惋惜是献给普通民众的,表达了对默默无闻的下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image.png

  格雷用真挚的笔触赞美底层人民纯朴善良的品质,为他们没有机会施展天赋和才华,死后葬身荒野,留下不忍卒读的墓志铭而叹惜,同时,也表现了对权贵、人间虚荣的蔑视和嘲讽,对大人物傲慢奢侈生活的谴责。这样的人文情怀感人至深,哀挽至绝。弥漫于全诗的民主思想和感时伤怀,使《墓畔挽歌》成为世界诗坛上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这次推出的《墓畔挽歌》系中文首译本,译者文爱艺在《跋》中写道:“诗中凝结的民主思想,是解决我们纷乱现实的钥匙,因为它所张扬的精神,正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它所彰显的情感,恰恰是我们目前所缺失的!”该书刚刚荣获201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精致的设计烘托出该诗本身所具有的恬静的气息,闪烁着太阳般温暖动人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