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贞的命中克星: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

2018-10-07 10:42:10 首页

  平定三镇,特别是平定李守贞,是五代史上的著名事件。由这一事件可以看到五代藩镇试图走向“九五之尊”,屡仆屡起、屡起屡仆的抽风式间歇发作有多么滑稽—但在当事人那里,却是一个严肃的征略天下第一等大事。李守贞,也是我进入五代史研究后,很关心的一位名将。他所经历的若干大战都与契丹有关。应该说他是反契丹不遗余力的威武军人。但杜重威死后,他也有了“异志”。

image.png

  他自以为后晋时曾为上将,有战功,好施舍,得士卒心,也是一个“兵强马壮”的人物。后汉新造,天子年少,朝廷执政中也是年轻人多,没有几个老人,于是有了轻慢朝廷之心。史称李守贞“招纳亡命,养死士,治城堑,缮甲兵,昼夜不息”。让我惊讶的是:这位抗击契丹的英雄李守贞,居然也多次派人“间道赍蜡丸结契丹”,派人带着蜡丸密信,从小道抄近路,去联络契丹!这意图就是继续走石敬瑭曾经走过的路,走杨光远、赵德钧、赵延寿、杜重威走了多年没有走通的路。他以为他或许能走通。李守贞的逻辑是:后汉是反契丹的;而我李守贞是可以反后汉的;我应该就是“石敬瑭第二”的最佳人选。

  但让后汉幸运的是,李守贞的蜡丸密信“屡为边吏所获”,多次被边防哨所所缴获,他根本就没有送出去。按照儒学理念,李守贞这类做法除了犯了政治上的“叛逆”之罪外,还属于伦理意义上坏了“夷夏之防”,深人一点分析,更属于哲学上的“不知天命”。有一个河南浚仪人,名赵修己,史称此人“素善术数”,懂《周易》象术星命之道。李守贞守滑州时,赵修己做司户参军,管理户籍民政。他一直跟着李守贞到河中(今山西永济县)。此人读圣贤书,对天道、天命,有不俗的思考。他看出李守贞的勃勃野心,于是很诚恳地劝谏道:“天时、天命都不对,公不要轻举妄动!”

image.png

  这是源于儒学深邃智慧的一种批评——要人臣“当位”,不要“越位”去做不可能的流血试验,由此而制止可能的灾殃。他前后恳切劝谏多次,但李守贞听不进去。于是赵修己“称疾归乡里”。自称有病,还乡,不陪无道者继续沉沦。赵修己的举动符合儒学价值观。儒学认为,对于无道君王,可以有三次劝谏,如三谏不从,则可“卷而怀之隐退藏身,明哲保身,不再贡献智慧,也不再愚蠢地和无道之君玉石俱焚。赵修己虽然不一定是儒学中人,但他的这种做法是可以被儒学认同、支持欣赏的。五代时期,具有赵修己这样明智思考的读书人,寥寥无几。李守贞部下另有一个与赵修己全然不同的人,此人是个和尚,名总伦。史称此人“以术媚守贞”,以流行方术媚惑李守贞。他讨好李守贞的拿手好戏就是坚定地告诉李守贞“你必为天子!”“九五之尊”,这个巨大的诱惑又来了!

image.png

  史称“守贞信之”。为了验证“必为天子”是不是真的,李守贞给自己设计了一个难题作测试。有一次,他与将佐聚会饮酒,然后指着墙上一幅《舐掌虎图》,画面上是只老虎在舔舐自己的虎爪。李守贞操起一张弯弓,箭在弦上,说:“我如果有非常之福,当中其舌。众人看时,但见他挽弓如满月,箭去似流星,一发射中那大虫的舌头!在左右的祝贺声中,李守贞更加得意、自负。另一位叛军首领赵思绾,又从长安给李守贞送来了表章和御衣,表示愿意接受他的调遣,并有劝进之意。李守贞大喜,自谓此乃“天人协契”,上天与本人协调默契,要推我为天子啦。于是先自称“秦王”——按照“帝、王、公、侯”之排序,“王”,再往前进一格,就是天子啦!于是,李守贞派遣他的骁将王继勋据守潼关,任命赵思绾为晋昌节度使,公开造反。但是李守贞这一次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克星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感谢大家的品读,欢迎大家评论留言互动,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以后更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