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孺的孝道故事,王僧孺抄书养母

2018-10-11 09:36:38 首页

  王僧孺是南朝时期人。他的祖上是王姓贵族,历经魏晋数百年,可是到了他父亲王延年的时候,因不善于经营,家道中落,生活贫苦。由于父亲没有钱供他读书,他就只好在家中自学。王僧孺3岁时,有一天,当地一个很有学问的老者见他勤奋好学,就问他:“你想不想学《孝经》啊?”王僧孺听后眼睛睁得大大的,说:“《孝经》是什么书呀?我怎么没有听过。”那老者答:“天下的书多得像河里的鱼一样,你怎么能每一本都听说过呢?《孝经》就是讲孝敬父母长辈的书。”王僧孺高兴地点点头,说:“我想学《孝经》,您现在就教我吧!”老者听后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同一时间,老者给王僧孺送来了一本《孝经》。从此,王僧孺不分黑夜和白天,开始苦读《孝经》。由于王僧孺天资聪颖,一目十行,因此不到半个月,就把《孝经》中的内容记得差不多了。有一天,王僧孺正在家门口背《孝经》,那位送书的老者刚好路过,就停下来问王僧孺:“你背得很熟练,可是你知道你背的是什么意思吗?”

image.png

  王僧孺被问得一头雾水,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时老者又说:“你能记住还不是真正的学会,只有你能按照书上面讲的去做,才证明你真的会了。”老者说完就离开了。

  之后,王僧孺不仅更加努力地背诵《孝经》,同时也开始思考书中的意思,并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想。这天,父亲的友人送来了一筐红彤彤的李子,李子很新鲜,看上去非常好吃。当时父母都没在家,只有王僧孺一人看守家门,父亲的友人就说:“这李子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非常甜,你先吃几个尝尝吧!”说着就抓了一把,递到了王僧孺的手里,而王僧孺却怎么也不肯要。这时,父亲的友人就说:“你是嫌少对吧?我再多给你抓一些。”

  王僧孺听后赶忙制止,说:“谢谢,我不是嫌少。《孝经》里面说过,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给父母品尝,然后自己才能吃。”

  父亲的友人被王僧孺的纯朴言语和孝心打动了,说:“真是个好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王僧孺长到6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写文章了。7岁的时候,一天能读上万字的书籍,写得一手好字。可就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补贴家用,王僧孺就常常替别人抄书,把抄书挣来的钱给母亲买好吃的,而且好吃的东西买回来后,一定要先让母亲吃,母亲吃好以后自己才会吃。王僧孺“抄书养母”的事迹很快传了出去,听说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