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心学大家王阳明:虽仕途不畅,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乱

2018-10-18 11:38:30 首页

  明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最后正统继承法理的汉人王朝,对我国的封建制度进化起着承前后的作用,封建制度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朝之前是来自蒙古的游牧征服者,他们用奔腾的铁骑,燃烧的烈箭征服了中原大地,建立了国祚不过百的元朝,一路向南征伐的道路最终逼得陆秀夫背着小皇帝琼崖跳海,结束了宋朝的历史。明朝之后是来自东北的女真建立的清朝,女真族受到小冰河时代的影响,同时还有明朝的腐朽不堪,内部混乱,最终被东北一隅的女真族一举击溃,建立清朝,封建社会也在此时达到顶峰。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在明朝这个封建社会顶峰承前启后的王朝中两位可称完人的王守仁。他是一位是心学大家,虽仕途不畅,但仍挺身而出,平定番乱。

image.png

  王守仁,号王阳明,所以又被称为王阳明,这也是大众熟悉的姓名。传说王阳明出生之时天有异象,而往往只有圣人,开国君主才会有异象,这也震惊了他的家人。相传一名僧侣路过,向王阳明的父亲说这孩子明事理,知大义,但不能说具体是何前途。王阳明的祖父听到此事,根据论语中一篇典籍,取“仁不能守之,虽得必失”中的文字,给他取名为王守仁。王阳明从小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天赋,熟读诗书且有自己的的想法。当时正值明英宗在位时期,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人的大事: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受到太监王振的蛊惑,同时也有自己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渴望,御驾亲征北方逐渐强大起来的瓦剌。结果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团团围住,最终城破,明英宗被俘,王振直接被击杀,众多大臣战死。这给幼年的王阳明心里埋下了国仇家恨,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志向。再加上其父也在朝中为官,王阳明更是对朝廷忠心耿耿,还多次上书提出自己的建议。

image.png

  在他二十岁时开始参加科举,但前两次都没考中。直到二十八岁在礼部组织的会试中中榜,考中进士。这是王阳明的第一次“入世”。虽然考中了进士,但是在工部观礼几年后也没有得到重用,而且还因为上书建议释放被逮捕的南京官员而被掌握朝政的大太监刘瑾所嫉恨,也因此被捏造理由处罚受丈刑,被贬到当时地处偏远,尚未开化的贵州。这是他的第一次“出世”。这次出世,王阳明第一次体会到了儒家学说的浩瀚,对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也有了新的感悟。在龙场的这次对大道理论的感悟,可能他都没有想到,居然是后世传播久广的阳明学的开端。对圣人阶段的摸索,也进入到了若有若无的境界。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有着自我的良知。而时刻保持这种良知不被其他人或环境所影响,正是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所在。

image.png

  随着刘瑾的倒台被罢免和贬谛期的结束,王阳明第二次“入世”,从遥远的龙场回到京城,回到官场。这次回到官场,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剿灭了南中地带的匪寇,平定了当地为时已久的匪患。二是用胆识和计略镇压了分封地在江西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在平定朱宸濠叛乱的最后时刻,为了防止朝中掌权太监的嫉恨,主动将叛王朱宸濠交给太监张永。一方面保全了自己,没有因为过多的功劳受到嫉恨,一方面也给了自己一个再次出世修道的机会。所以这次大功并未受赏,想必这也是他想要的。不久,明世宗从藩王的位置继承大统。父亲的去世给了王阳明出世的机会,王阳明修建了书院,继续传播他的格物致知的理念。虽然还有过广西平叛的经历,但王阳明的心思已经全部放在了学术之上,直到嘉靖七年的去世之时。

image.png

  王阳明对儒学的传承和再次发扬光大影响范围之深远,影响规模之广泛,直到现在东南亚,日本等地区仍有他的信徒。近些年来国内也有大量王阳明的著作出版和发行,也给我们介绍和认识了不同面貌的他。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王阳明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论也许也会继续进行下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