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时代什么时候出现的?简述其发展史

2019-01-08 09:46:55 首页

  吠陀时代指哈拉巴文化衰亡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以及两部史诗中,故称作吠陀时代。

  其中《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2-前9世纪,称早期吠陀,而《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成书于前900年-前600年或更晚,故又称晚期吠陀。

image.png

  早期吠陀时代

  早期吠陀时代亦称梨俱吠陀时代,雅利安民族正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前2000年上半叶,居住在里海以及中亚草原的一些游牧民族开始移民,一支向西南进入伊朗高原,旋即又闯入两河流域和意大利地区及埃及。东南的一支则穿过伊朗、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抵达印度河河谷地区。

  这些人自称为"雅利安人",意即"高贵之人",当地居民与雅利安人进行战争后被征服,雅利安人称其为"达休",意即"贱民"。雅利安人对当地土著居民发动大规模战争,摧毁了先前居民的定居点。最初的雅利安人以畜牧业为主,并且利用牲畜粪便做燃料。转入定居生活后,又开始种植大麦等农作物,同时使用畜力耕作和沟渠灌溉以及施肥技术,也使用轮耕休耕法来保养土壤肥力。铁在早期吠陀时代后期开始出现,但是较为稀少。根据考古资料,商品交换也在此时出现,但是仍然是以物易物的阶段。

  在到达印度后,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生活开始瓦解,雅利安人称村落为"哥罗摩",由父权制的大家族组成。部落和氏族有着公民大会(雅利安人称其为"维达塔"),全体成员参加,负责军事、祭祀、战利品分配等问题。此外,氏族部落中还有"萨巴"和"萨米提",是部落长老会议和部落的民众大会,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负责军事的军事首领"罗阇"则是主要的权力机构之一。

  随着战争不断的增多,"罗阇"的权力增大,僧侣贵族的权力也增大,社会开始发生分裂,氏族部落正式解体,私有制开始产生,大量穷人开始变为债务奴隶,瓦尔那制度(即种姓制度)开始出现,雅利安人开始步入晚期吠陀时代。

image.png

  晚期吠陀时代

  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雅利安人势力扩张到恒河流域,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不断的融合。同时,在这一时期,铁器在南亚次大陆广泛使用。大面积的森林和沼泽被开垦,农业开始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雅利安人此时已经开始使用重犁,并按节令来种植作物。除了麦、豆外,水稻、棉花也开始被种植。手工业在此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大批专业的工作部门和职业。并且依希腊史籍记载,大流士一世曾向被征服的印度河西部地区居民要求年贡金360塔兰特的金沙,可见当时采矿业和冶炼业的兴盛。随着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商业也开始兴盛起来,牛车、马车和象驮开始成为运输的主要承担者。黄金成为了主要的支付货币,另外高利贷也开始出现。

  随着战争的扩大和频繁,以及经济的发展,雅利安人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一些部落开始过渡为国家,"罗阇"变为世袭君主。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完全一致,如恒河上游的居楼国和般陀罗在前9世纪-8世纪就过渡到了国家,而更多地区则是在前7世纪以后才完成过渡。

  在晚期吠陀时代,由于"罗阇"和僧侣贵族的权力扩大,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制度和军事民主制度都相继瓦解,出现了瓦尔那制度,雅利安人内部出现三个不同的阶级即婆罗门、罗阇尼亚(即后来的刹帝利)、吠舍。再加上首陀罗成为印度四大种姓,种姓之间不允许通婚,不能同餐,此外,四个种姓在宗教仪式和社会权利上也不尽相同。至今仍然对南亚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

  除瓦尔那制度外,婆罗门教也在此时产生。婆罗门教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以梵天为主神,此外有毁灭之神和舞蹈之神湿婆,以及光明之神毗湿奴。婆罗门教还宣扬善恶轮回的观念,主张梵我一致的观念。除此之外,婆罗门教还主张人祭,极其野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