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的生平简介

2019-02-19 11:25:18 首页

  鲁隐公,名息姑,鲁国第十四代国君,在位十一年。隐,是谥号。惠公死时太子允还年幼,于是隐公代掌国君之位,后为桓公所弑。

  孔子所作之《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由于春秋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故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的。鲁隐公也因为其纪年年号常被提及而出名了。

image.png

  鲁隐公息是周公八世孙,鲁惠公与继室声子之子。成年后,父惠公为其娶于宋。然宋女至鲁后,父亲惠公见宋女美丽,于是自纳之,宋女是为仲子。不久仲子为惠公生下公子允,就是后来的鲁桓公。息和允二人的母亲都是陪嫁的"媵" ,允的母亲仲子是右媵 ,地位仅次于嫡夫人,所以仲子地位比声子高贵。子以母贵,允虽然年幼然而地位尊贵,息虽然年长然而地位卑贱。但由于地位相似,所以息和允这种尊卑关系是隐秘的,鲁国人并不知晓。到惠公死时,息因年长而贤能,鲁国大夫们都举荐他,并要立他为国君。因为允当时太幼小,在这种情况下息如果推辞,那么就不知道允将来是否一定能被立为国君;如果允被立为国君,息又担心大夫们不能很好地辅佐年幼的国君,所以息只好代替允上台执政,息是为了立允才做国君的。

  隐公五年(前718),在棠地观看捕鱼。八年(前715),与郑国交换天子所赐之封邑太山的枋和许田。

image.png

  隐公十年(前713),鲁国联合齐、郑攻打过宋、许两国。在其中几场战役中,公子挥都立了大功,这样就导致了公子挥在鲁国的专权。

  十一年(前712)冬,公子挥来见隐公,他神秘地屏退左右,然后对隐公说:"主公当了这么多年国君,国家非常安定,老百姓也都非常富足,满朝文臣武将没有不听从您的。现在太子允已经长大了,依我看,我最好还是趁早为您把他除掉,您好安安稳稳地继续当您的国君,也让我当个太宰,好吗?"鲁隐公听了,非常惊愕地说:"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太子允要当国君是先君的命令呀!我不过是因为太子允年幼的缘故,才代他做了十几年的国君,现在太子允确实已经长大了,所以我正在菟裘那个地方修建房子,将来好在那里养老送终。至于国君之位,我已经决定还给太子允了。"

  公子挥害怕公子允听到这个事之后杀了他,反而向公子允说隐公的坏话诬陷隐公想要除掉公子允真正做国君,并请求让自己杀掉隐公。公子允听信公子挥之话,于是同意公子挥请求去杀隐公。 鲁隐公做公子时,曾与郑国作战,被郑国俘虏,贿赂了郑国大夫尹氏才得以脱身,所以隐公把尹氏的家神供一座园子里,时不常地去祭拜一下,祭拜完就住在附近大臣蒍氏家里。羽父就趁隐公去祭拜时率军把隐公给杀了。公子允上台,即为鲁桓公,为了掩人耳目,桓公和公子挥又下令讨伐蒍氏弑君之罪,最后找了个替罪羊挡了过去。

  《春秋》没有记载鲁隐公是如何被安葬的,因为要隐瞒隐公被桓公所弑这件事。按照《春秋》的体例,国君被弑,而弑君的坏人不被讨伐,就不记载葬礼,认为就像没有臣子一样。《春秋》也没有记载隐公死的地点,是不忍心说明。

image.png

  人物轶事

  惠公夺妻

  鲁隐公名息,一作息姑,其母声子。其父惠公的夫人是孟子,孟子死得早,声子成为继室。 隐公长大以后,鲁惠公为他聘娶了宋武公弟弟女儿仲子为妻,新妇来到鲁国,惠公见其貌美,竟强占为己妻,生了儿子允,就是后来的鲁桓公。

  观鱼台观鱼

  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天,都城到处有人传说棠地有善渔者总是能捕上最多最大的鱼(一说用弓箭射鱼),鲁隐公在他摄政的第二年,就在棠邑与徐戎签订过盟约,深知棠地的风景秀丽,人民安乐,于是决定前去观赏。

  此事被老臣公子区(臧僖伯)知道了,他立即面见隐公进谏:"我听说无论什么东西如果和祭祀、战争无关,那么做国君的就不应当去理会它。国君的职责在于使人民服从于自然的秩序,如果不遵从自然秩序就称作乱政,经常去做乱政的事,国家就会衰败。所以春天摘除不孕果实的枝杈,夏天为谷苗间草除害,秋天收获后打鸟捕兽,冬天旷野里结伙狩猎--这都是在农忙空隙所干的事情啊!……飞禽猛兽的肉不能放在宗庙里的祭器里,这是从上古就定下来的规矩。至于如何去采集山川林泽的果实,如何去准备充当器用的物件,一般小臣所做的事情,是有关部门官员的职守,绝不是一个国君所应当亲自去做的。"

  这一番明讲暗喻的大议论直说得鲁隐公哑口无言,过了好一阵才嗫嚅着说:"我并不是专门去观鱼,我只不过是要去视察一下那个地方的防务罢了。"公子区明知鲁隐公在为自己辩护,但也不好说破,只得称病不从。鲁隐公到了棠地,早有地方筑造好华美的台子,命令善渔者大设捕鱼之具请隐公临水而观之。其后此地遂留下鲁隐公观鱼台遗迹,今鱼台县之名即由此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