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时,为什么留了齐国最后两座城池?

2019-02-21 14:00:57 首页

  公元前285年进行了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也是影响了战国走向的一场决定性的事情,那就是五国伐齐。事情的起因是齐国在十年前派出大将匡章,差点将齐国全部消灭,最后留下三座城池,十年之后燕国拜名将乐毅为统帅,率领除了秦国大楚之外其他五国先去攻打齐国,最后只剩下莒,即墨这两座城池。那么在当时五国联军为何不把齐国连根拔起?而这场战役到底又给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image.png

  首先,战争爆发的起因也很简单,在济南以西齐国和魏国先是展开了一场冲突。由于齐国当时风头正劲。并且其他四个国家早就对其颇有忌惮,于是一拍即合选择组成联军一起攻打齐国,作为和齐国有深仇大恨的燕国,自然是当仁不让冲向第一,乐毅这位将领在五个国家之间颇有名望,五国集结了约50万大军前来进攻山东。虽然齐国当时实力于战国之中属于顶尖,但是好汉架不住群狼。

image.png

  被联军接连攻破了齐国大约70多座的城市。,种珍宝文物典籍被搜刮一空,齐国的王室不得不前去楚国进行避难。门户大开的情况下乐毅居然还留下了两座对齐国来说非常重要的城市,一个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即墨。另一个则是生产粮食的沃土,莒。其实,乐毅和燕留下这两座城池是特别有深意的。首先在当时联军之中出力最多,或者说伤亡人数最多的就是燕国。

  假设他们真的将齐国全部击败,得到的战利品也是按照比例五个国家一起分割,那么韩国和燕国其实是得到了这些不义之财之后,他们的实力还是在战国之中属于倒数的。因为,别的国家也能有一定比例的增,大家共同的敌人齐国被彻底击败之后,很可能会将韩国燕国作为新的目标,到时他们两个小国家可就非常困难了。

image.png

  所以留下两座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给齐国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并且派出士兵严格管控齐国今后的一举一动,这样的话既能转移仇恨目标,同时又不会做得太过火,保存了自己有生力量,从这种种方面来看,留下一个半死不活得大齐比彻底消灭要好得多了,这也是乐毅这位名将他包含的深意,而更长远来说,燕国当时已经损失惨重了。

  虽然他们得到很多的金银珠宝,但是战国时期人口锐减的话,对于一个国家是无可估量的损失,这是用钱也买不来的,因为不可能凭空变出人。加上战争对于平民以及疆土影响是需要用时间来平复,所以燕国他自身的实力太弱了,吃不了那么多城池。空有地盘却无人驻守,那不等于毫无设防吗?所以才留下了两座城市留给齐国,想让它苟延残喘的继续吸引火力。

  而这五国伐齐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便宜了大秦,很简单。赵国,魏国,韩国这三个国家是抗击秦国的桥头堡。一旦大秦选择南下进攻这三个国,齐国肯定会派出士兵前去支援,四对一大秦也占不到任何好处,只能灰溜溜的退回函谷关,可是齐国被打成这个惨样子。大秦此后接连南下进攻作为强齐变成了弱齐,他也没有力量前去支援这三个国家,只能听之任之了。

  这场战役最终的利益获得者,并不是那五国联军,而是秦国占了极大的便宜,可能很多人不解为何燕国会做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其实很简单,翻开战国的历史燕国这个国家是毫无存在感的,它经常在背后捅刀子,比如齐国前线抗击秦国的时候,燕国却绕到后面前去进攻齐国的都城,这真是帮了倒忙,而最后没有了齐国的帮衬,燕国也是首当其冲的被大秦所击败,客观而说齐国和这些五个国家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吗?

  那当然不是,战国中后期非常流行合纵连横。只要是哪个国家实力太过强悍,就会是其他政权攻击目标,比如齐国被击败之后接下来就轮到楚国倒霉了。同样之前大秦也遭受到了其他六个国家的攻击,只不过秦国有底蕴,他们能坚守住自己的底线,不会被联军所击败,成功抵挡住了合纵,但是齐国却没能抵挡连横。较为复杂的局势环境下,前一刻还可能是盟友,下一秒就是敌人,战争发生的时机真的是瞬息万变难以琢磨,所以,谁有准备谁就能延续得最久,五国伐齐之后给了大秦朝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南方门户大开各个国家犹如一盘散沙,凝聚不到一起,所以他们一个个都会被击败,此后也就泯然众人,消失在历史的往事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