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亲自率兵镇压张献忠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2019-02-22 16:17:02 首页

  明朝的亡国之君便是崇祯皇帝,登基时不过16岁,别看还是个未成年,可志气不小,第一年崇祯潜伏下来,并没有什么大动作,他默默积攒力量,打算先稳住帝位再对阉党发难。

  登基第二年,崇祯渐渐收回权力,引导大臣弹劾阉党,后逼死了魏忠贤,彻底铲除了阉党,还政治一个清明。

  可是魏忠贤虽然死了,大明的困境却没有解决,外有后金内有起义军,再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大明早已经被掏空身体。

  对此,崇祯也感到不可奈何,不仅头发白了,眼角也长出皱纹了,心力憔悴得吃不下饭,整日忧愁。

  众所周知,崇祯性格多疑,同时又刚愎自负、好面子,对待那些打了败仗,或没办好事情的官吏,崇祯一般不姑息,轻者流放,重则直接处死。

  据传,在崇祯执政期间,有19位内阁先后被撤职,有将近50位大学士因办事不利而遭到处罚。

image.png

  然而有一位大臣,事情没办好,还遭到东林党人弹劾,却最后被崇祯保下来,只因这位大官和崇祯交情颇深。

  他便是杨嗣昌,在崇祯十年担任兵部尚书,又在第二年入阁,非常受崇祯信任。面对越来越猖狂的农民起义军,于是杨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策,将流寇包围,集中镇压、消灭。

  同时杨嗣昌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先假装和后金议和,集中力量消灭流寇,但他这条建议却遭到了主战派的反对,议和是不行了。

  随后在杨嗣昌指挥下,各省督抚围剿农民军取得很大进展,湖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刘国能、张献忠先后受熊文灿招抚,杨嗣昌认为流寇不可信,早前多次诈降,朝廷不该再次信任,应该除掉。可是崇祯和熊文灿急于招安,以便调出兵力去关外。

  不料关外告急,清兵入塞,崇祯赶忙让洪承畴孙传庭被调入京师勤王,而失去两位大将看守,农民起义军再次举起反旗,死灰复燃,至此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大计谋宣告破产。

  由于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毁约,又再次起兵造反,又因为当年负责招安张献忠的人是他推荐的,所以杨嗣昌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杨嗣昌只好请命亲自率兵镇压张献忠,那么最后结果如何?

  原来,张献忠先是流窜于四川,于是杨嗣昌带领大军去四川,不料一直被张献忠放风筝,张献忠一直不和杨嗣昌接触,打一个地方就马上撤离,杨嗣昌只能在后面吃灰尘,甚至还把老迈的杨嗣昌身体拖垮。

  再后来,张献忠虚晃一枪,带兵围攻襄阳,并成功破城,还杀了襄阳王。同时李自成的大军也攻破了洛阳,杀死了福王朱常洵。一时间就有两位身份尊崇的两位藩王被害,这让杨嗣昌惊惧万分,因为杨嗣昌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久杨嗣昌一病不起,最后病死在荆州。

image.png

  杨嗣昌死了,可东林党并不想放过他,还上书弹劾,却被崇祯给挡了下来,崇祯说杨嗣昌功大于过,决定不追究了,后来还以以辅臣之礼葬于龙阳县,可惜的是,两年后张献忠攻破武陵,捣毁杨嗣昌的墓,后来他的子孙又将其站在桃源县。

image.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