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别是什么官职?哪个职权大?

2019-11-28 18:16:19 首页

  《三国》中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官职大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这个太守是秦汉时代对郡守的称呼。

  是郡县制以后的产物,这个“郡”在秦代的是比县小,汉代的时候才变得比县大。

  行政级别提高了,譬如在秦代以前,一个县下辖四个郡,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乡一级。

  秦代时,郡比县大了,一跃成为我们今天的地级市级别了。

  这时候的一个郡下辖管理数十个县,每个郡管理的县的数量都不一样。

  譬如我们常常听说的“河内郡”,它一度下辖管理18个县;由于汉代实施“郡国制”,就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双管齐下。

  像曹操的老家就是“沛国谯县”,这个

  沛国就管理着21个县,按照我们今天的划分,其实也相当于是地级市。

  既然郡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地级市,那么郡守自然就是市长级别了。

  这个郡守(太守)是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经济,生产,军事都一把抓。

  再来说说这个刺史。

  这个刺史和御史是如出一辙的,御史大家都知道相当于纪委,专门给你找问题,然后弹劾你。

  但是后来这个御史内部出现了腐败,问题不好好找了,反而开始包庇那些有问题的官员。

  于是拥有文韬武略的汉武帝一上台就来了一个改革,先是把天下的行政划分改为十三个州,分别是:

  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州、司州。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州还不是行政区域,它的性质是监察区。

  这叫“部刺史监察制度”,就是把天下都划分十三州,在每个州都派出一名刺史专门去监察每个州下属的郡太守们是否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但这时候的州仅针对刺史而言,对于郡太守来说,州并不是他们的上级。

  每个州也没有所谓的州长,所以这时候的太守依然还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而刺史就是皇帝派来监察他们的,所以这个刺史又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固定的巡查区域。

image.png

  可能今年去巡查益州,明年就去巡查扬州。

  这是早期刺史的流动性,主要也是为了防止刺史权力过大。

  但是随着汉朝进入晚期,这个州、郡、县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先是从王莽开始,他先是把十三州改为了九州,剔除了其中的并州、交州、司州。

  而刺史也改了名字,不叫刺史,叫州牧了。

  由于王莽的统治激起了老百姓的反感,大家都起来反对他,要把这个穿越过去的家伙打回未来。

  王莽于是就放权给州牧,让他们可以领兵作战,去镇压当地的起义暴动。

  为此王莽还加授州牧大将军的官衔。

  所以这时候的州牧就变成了位于太守之上的地方大员。

  位面之子刘秀获得胜利以后,又把这个州牧改成了刺史,因此到了东汉末期。

  这个称呼变得越来越乱,一会儿称刺史,一会儿称州牧。

  当两者的职能都是一样,刺史不再简单是监察官,而是地方行政长官了,只不过和州牧的称呼不一样。

image.png

  譬如说陶谦称徐州刺史,而刘备后来被曹操表为豫州牧。

  当两者都是一样,前者是徐州的老大,后者也是豫州的老大。

  黄巾之乱爆发后,州的行政属性变成了位于郡之上的更高一级划分,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省一级了。

  朝廷为了镇压起义,就让州牧统辖每个州下属的郡县,整合力量围剿黄巾起义

  剿灭倒是剿灭了,但是州牧或刺史们却成为了地方军阀。

  每一个州的下面都管辖好几个郡,譬如豫州下辖两县四国,徐州下辖两郡三国;

  因此这时候的刺史和州牧就相当于是省长级别了。

  因此我们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个刺史,那个太守,又或者是那个州牧。

  但实际上这时候的州、郡、县的秩序已经被打乱了,太守不一定听你刺史的,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相互割据独立的情况。

  譬如在《三国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里,既有州牧,又有刺史,还有大量的太守。

  换言之,市长不听省长的话,省长也管不了市长,大家都闹起了独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