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何计杀韩信?韩信只适合生在战乱时期!

2020-02-10 22:43:54 首页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萧何为何计杀韩信?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是最高掌权者,几乎掌握一切人的生杀大权,对于帝王,人们往往是敬而远之。古人认为君王喜怒无常陪伴君王如同陪伴老虎一样,随时都可能有杀身之祸。对于帝王身边的人,最忌讳的一词便是“功高盖主”,若是碌碌无为之人,自然难以得到帝王的赏识,可若是太过于强大,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祸端。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功高盖主而遭到皇帝猜忌致死的人不在少数,为稳固皇权,帝王不得不如此。

image.png

  在封建社会时期,许多开国皇帝都会除掉开国功臣或是夺其兵权,为保证皇权不受到任何威胁,即便是曾经并肩作战的功臣,若是无意挑战皇权,也难逃一死。自古帝王可共患难,却不可同富贵。秦始皇立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后,便已经规定皇权是不可逾越的,任何挑战皇帝权威的人,都不可能留。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以劣势而赢得天下,他深感天下来之不易,而底下的文臣武将皆有大功。天下若不安定,则他们会是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基业;若天下安定,则成为祸患的根源。他们有辅佐刘邦为帝王的能力,必定有能力辅佐另外一个刘邦,这也是皇帝所担忧的事情。刘邦知人善任,有着超强的识人能力。

image.png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的回答都没有到点子上。刘邦于是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张良、萧何和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可他们的结局却并不美好。

image.png

  汉朝建立后,张良选择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丝毫不留恋权位,他也深知与帝王不可同富贵的道理。至于萧何,计杀韩信后,萧何更加得到刘邦的信任,经过高人点拨后,萧何主动辞封邑,并拿出家财充国库,如此才保得周全。韩信作为军事上的强者,自然更为刘邦所猜忌,最终一步一步将其逼上绝路,并处死韩信。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思想“兵权谋家”,他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最初,韩信并未得到刘邦的赏识,经过萧何的保证后封为大将。此后,韩信一路连胜,为刘邦制定汉中对策,大破楚军、平定魏国、北伐一举定代国背水一战大胜赵国、派人降服燕国、潍水一战全歼龙且20万大军、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韩信的军事才能让人叹为观止,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

image.png

  西楚霸王项羽死后,刘邦便再无强劲的对手,也就是说已经不再需要韩信。于是,刘邦在项羽死后不久便解除韩信的兵权,徙为楚王。不久之后,因有人诬告韩信谋反,无论传言来自何处,对于刘邦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有理由再次削弱韩信的实力,于是贬其为淮阴侯。韩信功高而被擒,功成而被贬。

image.png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部将陈豨在代地起兵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平叛,韩信则托病没有跟随。在陈豨造反前,韩信便与其约定里应外合,一举夺得天下,可是计划泄露,有人将此事告知吕后。吕后得知此事后非常担心,于是打算将韩信召到宫中,可有害怕韩信不肯就范,于是找来萧何谋划。萧何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于是萧何假传消息令韩信入宫,韩信认为萧何对自己有恩,于是前往宫中。入宫后,韩信被早已埋伏好的武士捆绑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被处死。韩信被处死后,其三族都被诛杀。

image.png

  韩信被诱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仰天长叹,说出一句肺腑之言:“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萧何作为谋臣,他也明白一个道理,韩信只适合战乱时期,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他已经没有任何利用的价值。如今天下初定,不能让韩信再次发起战争,否则天下定会大乱,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感叹“终不负天下苍生”,世人故称“成也萧何,败萧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