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八位顾命大臣加在一起 为什么斗不过年纪轻轻的慈禧

2020-02-12 11:36:28 首页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咸丰顾命大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相信了解过清朝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咸丰皇帝驾崩之前是有安排8位顾命大臣的,可是最终掌握实权的人却是慈禧太后。那您有没有想过,为何8位顾命大臣加在一起,都斗不过年纪轻轻的慈禧呢?

  或许很多人要说了,造成这一最终结果的人,并不是这8位顾命大臣,而是咸丰皇帝自己,或者说是慈禧太后利用了咸丰皇帝的失误,然后巧施妙计的结果。那您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image.png

  这么说吧,咸丰皇帝在去世只前,曾经有一个非常荒唐的决定,他虽然说是把政务交给八个顾命大臣,但却把两枚玉玺印章“御赏”和“同道堂”交给了慈安和慈禧。本来呢,咸丰皇帝去世前还很得意自己的这一个安排。

  在他看来,安排了这么多的人来共掌朝政,光是辅政大臣就有八个,这什么概念呢?可能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辅政大臣醉倒的了吧,再加上两宫太后共掌印玺,那就是十个人共同掌控。咸丰皇帝认为这样一来,这些人便会互相制衡,谁也不可能做大。

image.png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安排了十个人,但其实只有一个人起作用,这个人就是慈禧太后。为什么呢?因为那八个辅政大臣每次要有什么政令发出来,都必须要找慈安和慈禧盖章。慈安和慈禧不盖章,他们的政令就是废纸一张。所以,八个辅政大臣,其实到最后一切还得听两宫的。而两宫之间,又只听慈禧的。

  慈安太后本来就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再加上当皇帝的又不是她儿子,因此在说话上自然就矮了一截。而慈禧又善于在她面前演戏,装“闺蜜”的样子。因此,她不听慈禧的,听谁的呢?

image.png

  可以说,安排两宫掌印玺,是咸丰的第一大败笔。

  除此之外,咸丰皇帝还曾把弟弟奕訢留在北京和洋人打交道,并且和洋人签订了《北京条约》,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早在竞选太子的时候,咸丰皇帝和奕訢就是竞争对手,那时候,奕訢机灵能干,深得道光皇帝喜爱,因此咸丰皇帝一直非常忌惮奕訢。但后来,排在咸丰皇帝之前的哥哥们都去世了,他便成了长子,再加上他的老师教了他两招,要他充分表现出“仁孝”,以此来换取道光皇帝的信任,他也做到了。

image.png

  有一次在打猎的时候,咸丰皇帝一只都不射,道光问他为什么不射,他说不忍心,道光大为感叹:这就是仁啊!还有一次是在道光生病之后,他到道光面前,既不嘘寒也不问暖,只是一个劲儿地哭。道光问他哭什么?他说是因为父亲生病了,所以非常心痛。道光再一次大为感慨:这就是孝啊!

  那如此仁孝之人,实在是古今少有的好君王!这样一来,道光皇帝便把皇位传给了他。可即便咸丰皇帝得到了皇位,他还是觉得奕訢对他来说是一个威胁,便把奕訢留在北京,签订《北京条约》。想必谁都知道,《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样的条约让奕訢签订,将来就可以把罪过推到奕訢身上。

image.png

  但是,咸丰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把奕訢留在北京,反倒是给奕訢留下了很大的运作空间,他可以充分地和另一个不受待见的军机大臣文祥,以及掌兵的兵部侍郎胜宝、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僧格林沁商量部署,只等顾命八大臣一行回到北京后,就开始动手。当然了,咸丰皇帝当时这样安排的时候,没想过自己会死。

  那其实说到这儿,就要说到咸丰皇帝还有一个失误了,就是他只安排了顾命大臣管理朝政,却没有把兵权交给他们。

image.png

  在这八位顾命大臣中,掌有兵权的只有载垣,他是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但当时慈禧假皇帝的名义,说他担任职务太多,要他把这个职务让出来,他一是没想到慈禧会发动政变,二是不敢不让,因为他收到的是皇帝盖了印章诏书,所以就只能让。这样一来,八位顾命大臣里头,全都是不掌兵的文弱书生。那您说说看,他们在面对这些的时候还能做什么?

  当然了,很多人或许要说,咸丰皇帝也不是不交兵权给顾命大臣,而是不敢交,所以说咸丰皇帝这一步步的失误导致了最终的结局,也是可悲可叹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