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详,“草人借箭”的故事你知道吗?

2020-03-23 11:27:03 首页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草人借箭”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史比小说更加精彩”,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小说是作家凭空构思,或者按照某个人或事,加以改编而形成的,超不出人脑的思维。而历史则不同,在各种原因的促使下,各种矛盾的作用下,其精彩、生动、血腥、曲折往往远远超出人的思维。

  比如,大唐安史之乱时期的名将张巡,上演了一出“草人借箭”,其精彩程度远超《三国演义》中令大家耳熟能详的“草船借箭”。

image.png

  张巡

  首先说明一下,虽然三国早,唐朝迟,但张巡并没有学诸葛亮。因为“草船借箭”是罗贯中先生构思的,历史上并无此事。而写《三国演义》是明朝的事,反倒是罗贯中有可能受到张巡的示,将真实的“草人借箭”与“孙权驾轻舟亲探曹营”的史实结合起来,安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我们来看看张巡“草人借箭”是怎么回事:

  张巡,蒲州河东人,史称他“博通群书,晓战知阵”,翻翻历史就可知道,其实张巡守城的本领在整个历史中也难有匹敌。

image.png

  草船借箭

  安史之乱爆发时,张巡任真源县令,他的上司谯郡太守杨万石与同僚雍丘县令令狐潮都投降了安禄山,逼迫他一起投降,但张巡奋起反击,没有与这些“唐奸”为伍。而是进入雍丘,修筑城防,拉起了抗击安史叛军的大旗,开始了他悲壮的守城岁月。

  此时的雍丘城内,约有两千守军,但令狐潮带来攻打雍丘的叛军足有四万。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张巡毫无惧色,与叛军斗智斗勇,硬是守了四十多天,令叛军一筹莫展。

  就在这关键时刻,传来了潼关失陷,皇帝流亡巴蜀的噩耗,一股悲观情绪在守军蔓延开来,很多人的意志动摇了。有六名将领找到张巡,劝他投降,张巡不置可否。

image.png

  次日,他将玄宗画像高悬于大堂之上,领着众将士一起跪拜,然后大喝一声,将那六名将领全部斩首!将士们都惊呆了,更加坚定了坚守到底的信心。因为他们的身后就是帝国的财税财税重地,江淮。雍丘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信心虽然坚定了,但箭却没有了。将士们愁眉不展,望着张巡。而他却若有所思地望着敌营。

  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叛军士兵突然发现,雍丘城头有一千余人准备缒城而下,显然是想搞夜袭,于是想也不想就朝着雍丘城放箭。天亮之后,令狐潮等人惊奇地发现,雍丘城头上,半空中,挂满了浑身是箭的稻草人,纷纷大呼上当。

  张巡毫不费力的就得到了十几万支箭,将士们信心倍增。

image.png

  这还没完,几天之后,又是一个晚上,叛军竟再次发现有唐军准备缒城而下,令狐潮一想,张巡竟然蠢到故伎重施,呵呵一笑,说:“不用管他,肯定又是稻草人。”

  然而,这次下来的却是真正的敢死队。五百余人向猛虎一样扑向毫无准备的叛军大营,直将他们杀得后撤了十几里。好一招兵不厌诈!

  史载,张巡在雍丘城坚守六十余天,大小三百余战,之后他又转战宁陵,死守睢阳。最后在弹尽粮绝,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城破被俘,最终与三十六名将领死于叛军刀下,终年四十九岁。

image.png

  唐肃宗剧照

  张巡虽然官职不高,但能识大体,顾大局,审时度势,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死守城池,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叛军通往江淮的路上,使敌人几万大军一筹莫展。

  他的功绩被历史所称颂,唐肃宗追封他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代宗评定安史之乱以来的功臣,张巡等八人被定为第一等。大中二年,唐宣宗将张巡等三十七人的画像挂入了“凌烟阁”。这些荣誉,体现了历代帝王对这个深明大义的热血忠臣,给予了极大赞誉与肯定。(文:熊鱼自笑)

  浅见寡识,以就正于大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