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何郁郁而终?

2020-04-03 10:54:05 首页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睿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晋作为一个南渡政权,本身并不具备极高合法性,皇族也没有高度专权,更像是一个皇族远支(司马睿)与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等)共建的政权,所以东晋初年是“王与马,共天下”。

  再往上追溯,其实西晋的合法性也挺勉强的,因为司马氏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夺取的帝位,按《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明帝听说西晋的发家史后,捂脸哀叹:“祚安得长!”自己人都觉得过分,更别提其他人了。

  尤其西晋在开国之初便埋下了亲王掌军权的隐患,导致晋武帝驾崩后,智障儿晋惠帝被后宫、朝臣、宗室玩弄于股掌之间,司马氏皇族内讧,爆发八王之乱,不仅导致生灵涂炭,还让游牧民族趁虚而入,中原陆沉。

  在洛阳失陷后,西晋小朝廷在长安建立,继续苟延残喘,此时北方仍有不少西晋地方力量,比如幽州王浚、凉州张轨等,但除张轨外其余人多生异心,从不救援西晋,凉州一地又远不是匈奴等异族的对手,西晋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image.png

  与此同时,南方离心力更强,毕竟当时距离西晋灭吴不过二三十年,东吴数十年的本地化使得当地对司马氏皇族几无认同感。

  这时候,打北方来了个王爷:琅琊王司马睿。

  司马睿可以说要兵没兵,要钱没钱,有兵有钱的王爷早都投身轰轰烈烈的夺权战争——八王之乱了,他们的兵和钱以及他们的性命,也最终葬送在那里,导致西晋的虚弱。

  初来乍到的司马睿面临的是当地人不合作(吴人不附)且有可能搞他的局面,他又没有搞人的能力,统治基础薄弱得很。

  这时候,王导站了出来。王导是琅琊王氏的领头羊之一,也是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而在那个士族政治兴起的时代,南北方士族交流反而比忠于皇权更加流行,王导亲自出面联系南方士族,说服他们尊司马睿为主。

image.png

  当然也有些士族是不愿尊崇司马睿的,暗地里搞破坏设置明面上动手,但都被北方士族的军队咔嚓了,南方士族于是认清形势,跟北方士族哥俩好,一起帮司马睿统治南方,在西晋灭亡后建立了东晋。

  除南北方士族外,东晋政坛上还有北方流民帅、南方寒族将领两股势力,他们都是靠军功晋升,砍人砍出来的地位,但前者分化严重,后者根基浅,很难做到权力世袭,影响大而深远的,终究只有士族。

  从根源上说,东晋就是士族找个皇族人士建立起来的,其中北方士族出的力比较多,权力也比较大。司马睿开始心知肚明,建国之初他感激涕零,招呼王导跟他一起坐御座,“王与马,共天下”就是这么来的。

  可当了几年皇帝的司马睿不甘心了,觉得自己是皇帝,怎么都没什么权力?不行,得夺权!

  司马睿开始培植自己的亲信,今天夺王氏一个官职,明天抢王氏一个将领,这种情况,王导能忍,他的堂哥王敦不能忍。

  如果说王导是琅琊王氏的政治代言人,那么王敦就是琅琊王氏的军事代言人,他掌握了琅琊王氏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甚至超过了司马睿所能够调动的,所以当王敦反叛之时,晋军一败再败,建康城破,王敦趾高气扬地进入皇宫。

  一见明晃晃的刀兵,司马睿立刻认怂:“大哥你要我退位,早说啊,我立马跑回琅琊,怎么要这么做呢?”(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

  见皇帝认怂,王敦也不客气,什么权大封什么,把东晋朝廷的权势尽收麾下,这才心满意足地回了驻地。

  王敦虽然走了,但司马睿知道自己加强皇权的措施彻底失败了,一个没钱的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次年,司马睿便郁郁而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