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隐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拒绝皇帝的任命

2020-07-07 15:26:40 首页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大唐官员李朝隐是什么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李朝隐(665~734 )字国光,历仕高宗李治、武周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五朝,以清廉、刚正不阿著称于世。

  李朝隐出仕之时,正值武周末年,朝堂之上波谲云诡,李朝隐明智地不选边、不站队,而是兢兢业业埋首本职工作。为官数十年秉公执法,从不以权谋私,向权贵低头。

  李显曾经两度为帝,第一次在位仅三十六天,就被废为庐陵王。武则天被逼退位后,李显在张柬之等大臣的拥戴下重新登基,又做了六年皇帝,史称“唐中宗”。历史证明,武则天确实眼力过人,李显实在不是做皇帝的料。复辟后的六年间,唐中宗胡作非为,朝堂间乌烟瘴气,政治上更是毫无建树。

  中宗再就业不久,朝政大权就落入了韦皇后武三思之手。韦、武二人狼狈为奸,肆无忌惮地迫害打击政治异己势力。发动“神龙政变”帮助李显成功复位的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位复国功臣为此忧心不已,数次弹劾武三思,希望李显能够把武姓势力逐出中央以免留下后患。无奈李显做不了老婆的主,嘴上答应着却不敢拍板决定。

image.png

  武三思得知消息恨地咬牙,必欲除之而后快。他先是构陷五人诬蔑韦后,撺掇李显为五人升职,明升暗降剥夺了几个人的实权。不久,指使亲信上表章弹劾五人有不臣之心。唐中宗听信谗言,不问情由令人将五大臣悉数捉拿下狱。武三思早与负责案件审理的大理寺主官裴谈打好了招呼,不出所料,大理寺判处五人死刑并籍没家产。

  这时,李朝隐恰好担任大理丞,负责该案复核工作。李朝隐觉得这样判决草率粗暴,无异于是草菅人命,劝裴谈:“大人,这五位大臣都对复兴李唐立有殊勋,如果不经过调查取证、审问,就宣判死刑怕是不能服众,恐怕会造成冤狱。”下属的质疑,令裴谈恼羞成怒,他劈头盖脸地训斥李朝隐一番,让他闭嘴。

  万幸的是李显突然天良发现,想起这五人于已有恩,免去了他们死刑,改为发配流放。武三思岂肯放过落井下石的良机,除了张柬之在途中忧愤而死外,另外四人都被他派人暗杀于贬途。

  李朝隐公然质疑案件审判不公,令武三思恼怒不已,一个小小的六品官胆敢这样,分明就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不久,李朝隐被指为“勾结逆党”,流放岭南。幸亏宰相韦巨源、李峤在唐中宗面前求情,指出李朝隐“素清正,一日远逐,恐骇天下”。李朝隐虽躲过一劫,却被贬出朝堂做了闻喜县令

  几年之后,李朝隐重回朝堂,任吏部员外郎,相当于组织部的副职,主管官员的任免工作。

image.png

  这时候的朝堂之上贪腐成风,货贿公行,在唐中宗的姑息纵容下,皇亲国戚都参与到卖官敛财的行列之中,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买官跑官。

  一般人以为,天子富有四海,想升谁的官就升谁的官,想封他多大的官就封多大的官,这完全是受了影视或者戏剧的误导,在政治制度健全的封建王朝,皇帝的权力是受制约和限制的。唐代的官员任命,文职由吏部铨选,武官由兵部铨选,有关部门提名上报中书省,中书省草拟文书送交皇帝批阅裁定,再经门下省审核副署,这才正式生效。如果门下省长官(宰相)认为不妥,就会拒绝署名,否决后退回再议,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官员的任命,宰相不认可,那么皇帝说了也不作数。

  面对皇亲国戚的请托,唐中宗既无力拒绝,也明白如果照章办事,这些官员的任命根本不符合条件,如果让怕老婆的皇帝放下架子去求门下省官员,这个天子也实在做的没什么乐趣可言了。琢磨来琢磨去,中宗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装诏敕的封袋不按常规封发,改用斜封。书写“敕”字也不用朱笔,改用墨笔。这种办法,有个特殊称谓“斜封墨敕”。有了这个好办法,唐中宗开始乐此不疲地玩起了他独创的帽子戏法,卖官的钱源源不断地流入了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手中。

  直到把自己玩死,中宗李显复唐的六年间,基本上就干了一件事——批发官帽!

image.png

  由于这种敕书是斜封着交付中书省的,所以这类官员被人们戏称为“斜封官”。做斜封官的多是不差钱的富二代、纨绔子弟,他们哪里懂得执政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花钱买官当不是只为了过官瘾,而是视为一种投资,花出去的钱,必须加倍捞回来。可想而知,这种官员到了地方除了不干人事,就是绞尽脑汁的刮地皮。

  唐中宗自己祸祸大唐江山社稷,幸亏他只干了六年,再干下去,就不会有开元盛世了。

  由于“斜封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所以负责决策的中书省对这些官员的才德情况都不敢过问,只是将任命文件向有关部门传达而已。“斜封官”大行其道,官员数量猛增,吏治愈加败坏。

  李朝隐不能理解唐中宗这种自掘坟墓的愚蠢行为,但人微言轻无力改变现实,能做的只有不让“斜封官”从自己这里审核过关。每当有任命“斜封官”的文件传达到李朝隐的手里时,他都会拒绝通过,就这样他前后阻止了 1400 多名“斜封官”的任命,一时间震动朝野。

  坚持原则、公然不买皇帝的账,李朝隐这样的大臣令后人肃然起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