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时,为什么要派士兵装成普通人在门口扫地?

2020-09-22 15:37:25 首页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空城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三国的时候,诸葛亮算得上是最厉害的谋士了。而在他的一生之中,也出现了一个可以和他平分秋色的人物——司马懿。也是他六出祁山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宿敌,一起较量了多次的司马懿和诸葛亮自然是十分了解彼此的,而也是因为足够的了解,才促使了之后诸葛亮"空城计"的成功。可以说是司马懿的成功就在于了解了诸葛亮,而失败也是因为他过于了解。

image.png

  刘备在白帝城去世之后,诸葛亮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蜀国话事人。刘备去世了,蜀国的重担就落在了诸葛亮一个人的手上。而在当时,对于蜀国而言,最大敌人就是当时的魏国。在养精蓄锐几年之后,蜀国因为刘备的失利而损失的元气,也一点点的被诸葛亮弥补了回来,此时的蜀国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只是缺少一个出征的时机而已。

  公元226年的时候,当时魏国的皇帝曹丕去世了,诸葛亮知道此时的是出征的大好时机。于是带着手底下的军队起兵北伐。诸葛亮的如意算盘打的自然是极好的,而这一次出征他也是做了完全的准备,可以说是势在必得的一次出征。却因为马谡的疏忽导致了街亭失守,使得诸葛亮的计策全部毁于一旦。

  诸葛亮虽然料事如神,但他却怎么都想不到,街亭那种地方居然会失守。由于街亭失守,导致司马懿的大军可以畅通无阻。无奈的诸葛亮撤只好退到了当时的西城,也就是日后施展空城计的地方。安排好将领和粮草辎重撤退之后。西城里面只剩下残军两千五。而此时的司马懿,则是率领着十五万大军,朝着西城进发。

  此时的诸葛亮手下没有可用的将领,也没有足够的军队。在一般人看来,就只有在西城等死的结局了。而此时的诸葛亮心生一计,自己高坐城楼抚琴而奏,城内的留守士兵见到他这样,也安心了不少,自顾自的忙各自的事情去了。诸葛亮除了自己抚琴而奏之外,还安排了二十个人大开城门。每个门前都派一些士兵装成普通人扫地。

image.png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到了城下,但是见到城楼上的诸葛亮和大开的城门,生性多疑的司马懿制止大军停了下来,自以为很了解诸葛亮的他,害怕城内会有大军埋伏,导致他功亏一篑,便立刻下令让大军撤退。

  实际上在这个故事中还是有着很多的疑点存在的,而最为让人觉得奇怪的大概就是诸葛亮在每个大开的城门前都安排了几个士兵打扫。这样做有什么深意呢?

  实际上在这个计策中,扫地的士兵们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在当时,诸葛亮一个人镇定自若的在城楼上弹琴,城门上下如果只有诸葛亮和他的书童存在的话,就会让整个城显得极其的空虚,而安排那几个镇定打扫的士兵,则就更能衬托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在司马懿的眼中,诸葛亮是一个不会以身犯险的人。他做的时期都是一些有把握的事情。如此打开城门,想必也是引诱他进城,而城中定然是有大军埋伏,足以让他损失惨重。

  而这几个镇定的扫地的居民,更是让足够了解诸葛亮的司马懿彻底的相信城内有所埋伏了。真所谓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越是看着不像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司马懿也是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谨慎且多疑的他自然不会让自己手下的士兵涉险了。

image.png

  实际上这五个人除了衬托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川蜀大地的气候干燥,地面上的灰尘极多,扫地的时候很容易带起漫天的灰尘。五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力气自然是很大的,扫地带起的灰尘自然也会很多。这样就导致了城门口烟尘缭绕,让人看不清楚城门内的景象。虽然城门大开,但是在外面的人除了知道城门开了之外,是无法看清城门内的景象的。大军冲进去很可能就是被人围在城里打。

  城内的埋伏不知几许,城墙和城门外又有镇定的诸葛亮和居民,这许多细节的有机结合,使得司马懿不敢贸然前进,只好灰溜溜的退兵。

  要说这个两个人是一生的宿敌,那的确是没得跑的。也正是因为他们是一生的宿敌,空城计的成功,也应该有少许司马懿惺惺相惜的态度在里面。他应该也不忍心这样一个对手,因为手下的失误而丧命,而留着诸葛亮,也是有着对对手的尊重成分在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