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的一生有没有犯过错误呢?

2020-11-09 14:24:13 首页

  大家好,我是趣历史小编,说起诸葛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六十三岁的汉昭烈帝刘备,在经历了夷陵之战的重大失败后,心力交瘁身染重病,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刘备的死是蜀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蜀汉锐意进取的开拓进程戛然而止,进入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

  无论后人对于诸葛亮的才能予以如何肯定,事实证明,刘备在蜀国的地位与影响力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得知刘备的死讯,蜀汉的南中地区的地方豪族纷纷蠢蠢欲动,意图脱离蜀汉,割据称王,一场极大的危机在酝酿之中。

image.png

  三国时代的南中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带。南中地区远离中原,是多个部族杂居之地,山岭纵横,河流密布,地形与民情均颇为复杂。刘备在世时,蜀汉凭借强大的军事压力,借助当地的地方豪族与酋长雍闿、高定、硃褒的势力,还能勉强维持对此地的统治。

  南中虽然辽远但并不荒僻,气候温暖湿润,是个物产丰饶的宝地,《华阳国志》记载,“其地富产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富产金银矿藏、耕牛战马,是蜀国重要的后勤物资补给重地。三国之中,数蜀国的面积狭隘、资源紧缺,因此南中地区也一直被蜀汉视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刘备一死,南中各郡县的地方豪族们立刻心怀二志,想要乘人之危,拥兵自重。南中豪族雍闿,“恩信著于南土”,在当地威望极高。刘备死后,他接连两次驱逐蜀国委任的南中太守,并暗中与孙权互通声气,谋反之心昭然若揭。蜀汉中都护李严写信劝慰雍闿,反而遭到他的嘲笑。

image.png

  南中牂牁太守朱褒,也与雍闿暗中勾搭,南中地区形势紧张。诸葛亮对此高度重视,于是派遣益州从事常房,赶赴南中地区视察当地情况,安抚当地百姓。

  常房是个忠诚正直之人,他来到牂牁后,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调查,认为牂牁太守朱褒确实有重大谋反嫌疑。于是常房当机立断,把朱褒手下的一个主簿拘捕,经过审讯后,此人如实供出了朱褒勾结雍闿、图谋造反的实情。

  朱褒一看事情败露,于是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指挥部下围攻并杀害了常房,还倒打一耙,“诬以谋反”,向诸葛亮诬告常房谋反。

  诸葛亮接到禀报后,立即做出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之事:“诛房诸子,徙其四弟於越隽,欲以安之”,按照谋逆大罪追究常房的责任,把常房的四个儿子全部斩杀,还把常房的四个弟弟流放到南中的越隽,任由当地那些豪族处置,想以此安抚南中豪族。

  这件事,堪称是诸葛亮一生犯过的最不可原谅的一个严重错误。如裴松之所说:“房为褒所诬,所宜澄察,安有妄杀不辜以悦奸慝?斯殆妄矣”,认为诸葛亮此举大错特错,明知南中豪族谋反迫在眉睫,常房是含冤被害,不仅不明察秋毫为常房恢复名誉,反而把常房的四个儿子无辜杀害,以此取悦安抚南中豪族,简直是荒谬绝伦。

  诸葛亮的本意,大概是考虑到刘备新丧,蜀国大局不稳,外部又有魏国吴国虎视眈眈,因此急于稳定大局,不想在蜀国内部挑起内战。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南中豪族的谋反已经箭在弦上,根本不是隐忍退让所能解决的。

  诸葛亮的姑息妥协,并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反而被南中豪族认为蜀国软弱可欺,不久之后“南中皆反”,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全面叛乱。诸葛亮只能面对现实,大举出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番鏖战之后才平定南中,成了他一生的辉煌战绩之一。但蜀国忠臣常房含冤被诸葛亮杀害的家人,却被世人遗忘,令人一声叹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