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何还要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2020-11-23 14:27:26 首页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二战时期的苏德两国。

  苏德两国都是二战时期欧洲的老牌军事强国,德国作为二战的轴心国,首先制定了闪击波兰计划。为了计划成功实施,德国采取麻痹苏联手段,先与其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然而两年后的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协议,发动了侵苏战争,最终也兵败莫斯科。那么苏联在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前提下,为何还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事态的起因!

image.png

  1938年3月,德国使用胁迫手段吞并奥地利,次年3月又通过《慕尼黑条约》侵占了捷克斯伐克。轻松连占两国后,希特勒决定乘胜追击,波兰成为了他的下一个吞并目标。

  波兰东接苏联,西邻德国,南连捷克斯洛伐克,北临波罗的海。如果德国能占领波兰,不仅可以消除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还可以把波兰作为入侵苏联的军事基地。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又于同月23日占领立陶宛滨海城市默麦尔。德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到达波兰边境,想通过同样的胁迫方法侵吞波兰。

image.png

  然而波兰在得到英法支持并保证其独立的前提后,不肯屈服于德国。

  见到波兰不肯轻易就范,希特勒于1939年4月3日下达秘令,要三军作好在9月1日以后进攻波兰的准备。

  为了能成功闪击波兰,希特勒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进行着充分的准备。而且想方设法分化西方联盟,孤立波兰。因为苏联同波兰接壤,德国东进侵略波兰,将会威胁到苏联的安全。

  由于此时英法的态度转为强硬,希特勒认为同英法的战争不可避免。为了麻痹苏联,避免德军两线作战,德国只好先稳住苏联,前往莫斯科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image.png

  1938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试探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出动7000日军、37门大炮向中国吉林中苏边境驻张鼓峰的苏军发动进攻。

  苏联以两个步兵师和两个坦克营,在重炮及重轰炸机配合下,对张鼓峰及沙草峰日军发动猛烈反击,经5天激战,日军被逐出张鼓峰及沙草峰并求和签订停战协议。

  这次被迫求和的日本仍不甘心失败,又于第二年5月至8月又在苏、蒙边境挑起事端。

  1939年5月,一支200人的日军部队越过边境,侵入蒙古境内,被苏蒙联军消灭。而后日本关东军不仅不收敛,还开始大规模的向蒙古边境增兵,同时向蒙古境内深处发动了大规模轰炸攻击,并不断地派出更多军队越过边境。直到8月20日至31日,苏联在名帅朱可夫的指挥发动了进攻决战,日本被击溃而结束。

image.png

  当德国正加紧实施攻击波兰计划时,苏联也意识到危机,于是想拉拢英、法通过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建立反侵略战线。

  但英、法两国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拒绝了与苏联的合作,并且为了防止战火蔓延到本国,秘密与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企图把战火引向苏联。

  1939年8月中旬,苏联已经危机重重,同时来自日本关东军的虎视眈眈和西边德军的全线压境,此时的苏联正处于政治和军事上孤立无援的境地。

  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在大战迫在眉睫的形式下,为了避免深陷两线作战泥潭,暂时缓解来自德军的压力,苏联只有将“祸水东引”。开始调节与德国的关系,并于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

  缔约双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直接或间核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

  在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该第三国任支持;

  以和平方法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有效期

  条约签订后,日本方面认为德国破坏了协定,表示抗议,平沼内阁被迫辞职;意大利独裁者认为德国藐视意大利,从而感到受了侮辱;佛朗哥则发表声明,要在欧战中保持中立。

  而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也认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若干年来英法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手段的彻底失败。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为苏联减轻了来自德国方面的压力,也粉碎了英法打算挑起苏德战争,置身事外的阴谋。同时也破坏法西斯轴心国统一阵线的思想,为日后苏联的反侵略战争赢得了时间上的充分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