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时萧铣拥兵40万,他是怎么败光的?

2021-01-26 14:54:10 首页

  公元557年,出身南方寒族的陈霸先,接受了南朝梁敬帝的禅让,以陈代梁,建立了陈朝。这也表明,统治南方50多年的萧梁政权结束了。

  虽然公元554年,西魏攻破江陵后,立了梁武帝萧衍孙子、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萧詧为帝,建立了西梁,但这是一个备受限制的附庸式政权,最终只能淹没在隋朝的统一大浪之中。

  一个王朝在人间的鲜活遗存,便是那些有着皇室血统的王子皇孙。虽然祖宗的基业早已转手他人,但也说不准哪一代子孙会重新唤醒皇室的基因,再现乃祖的雄风。萧梁的一位子孙,在复兴祖宗基业的道路上,骤兴骤灭,惹人叹息。

  乱世的机缘

  故事的主人公叫萧铣,他是西梁宣帝萧詧的曾孙,正儿八经的南朝梁国后裔。他的祖父萧岩在隋朝废除西梁的时候,率众归降了南朝陈国,所以在隋平定陈之后遭到诛杀。这也使得他们家道中落,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家贫,还去帮人抄书赚钱。等到隋炀帝做了皇帝,因为萧皇后出身西梁,萧铣才以外戚的身份获得了罗川令的职位。

  萧铣的生活有了好转,他似乎将在隋朝的体制内有所作为。然而时代的洪流已经席卷而来,带来了乱世的危险,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隋炀帝统治末期,天下已经大乱,各路英雄纷纷起兵,逐鹿中原,这种时候但凡心里有点想法的人,都开始蠢蠢欲动了。

  当时,岳州地区的一些隋朝官员和军人聚在一起密谋反隋,他们本来要推举岳州校尉董景珍为头,但是董景珍推辞了,他说:我本是寒微出身,不能够服众,而罗川令萧铣,是梁室后裔,宽仁大度,有梁武帝遗风,我们推他为主,不也是应天命顺人事吗?于是他们派人给萧铣送去了书信,将商议的结果告知他。

image.png

  萧铣王子皇孙的身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隋末大乱中,虽然也有不少出身平民的豪杰,但是普通阶层的人往往缺乏自信,而那些出身贵族的人往往被认为是应天命者而受到拥戴。就像出身关陇集团的李渊在北方吃香一样,萧梁后裔在南方的号召力也不小。就像董景珍的话里所说的,隋朝官员的冠带称为“起梁”,就是“梁朝崛起”的意思,当然这完全是附会之辞,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王子皇孙身份的重要作用。

  得到消息的萧铣很高兴,他以梁国后裔的身份写信回复董景珍等人,又募兵数千,做好了卷入这乱世洪流的准备。

  梁国的复兴

  当时有个外来的贼寇头领,叫沈柳生,萧铣率军和他作战屡屡失利,这时候他就想在岳州诸人相请的背景下,复兴梁祚,以此说服沈柳生归从自己。于是,他自称“梁公”,改变了隋朝的服色,建立起梁国的旗帜来,沈柳生果然前来归降。萧铣封他为车骑大将军,合军一处,共同前往巴陵,大军开拔以后,5天之内就有数万人前来投奔。

  按理说,萧铣只要和岳州的董景珍等人汇合,大事便可成就了,但就在双方接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原来董景珍听说萧铣要来的消息后,派了徐德基等数百个首领前去迎接,但是他们先遇到了打头阵的沈柳生。沈柳生的逻辑很独特,他认为自己是第一个推举萧铣为主的人,这些岳州的大小首领,以后恐怕会位居自己之上,不如杀了带头的首领,挟持这些人,然后带着萧铣入城。于是他杀掉了徐德基,扣押了这些首领,然后去禀报萧铣。

  萧铣大惊失色,眼见反隋复梁的大业才刚刚开始,却发生了互相残杀的悲剧,他走出营门,摆出一副要出走的样子。沈柳生立马伏地请罪,萧铣便宽恕了他。等到进了岳州城以后,董景珍便来找萧铣,希望处置凶狠顽劣的沈柳生,免得成为日后的祸患。萧铣又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默许了,于是董景珍命人把沈柳生给杀死了。

  这件事其实反映出萧铣的弱点来,萧铣缺少作为领导者的一些特质,他不能果断地处置沈柳生这样的凶徒,而选择了宽宥,这对其内部人心的凝聚正好起到了反作用。

  沈柳生死后,萧铣就在城内各派的推戴下开始正式建国。他在岳州城南筑坛祭天,自称梁王,因为有异鸟之瑞,所以年号为凤鸣。公元618年,他又称皇帝,署置百官,一切都按照原来梁朝的制度来建立。

  立国后,萧铣借北方势力内斗无暇南顾的机会,在萧梁继承人的皇室天命光环下,积极地在南方开拓领土,填补其他政权无暇顾及的权力真空。于是,他的疆域囊括了长江中游到岭南的大片区域,“胜兵四十余万”。

  兴亡何其速

  当一个政权迅速建立起来以后,风光华丽的表象之下,往往暗藏着千头万绪的问题和矛盾。萧铣在历史的考验面前,却表现不佳,缺乏领导者的杀伐决断和长远眼光。

  称帝之后,萧铣性格中的缺点就表露无遗。他猜忌部下,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而那些领兵日久的将领骄横滥杀,他想夺取他们的兵权,又没有那个决断的勇气。于是,他想了一招,借口天下无事,罢兵务农,其实是夺掉了将领的兵权。在萧铣的猜忌和怀疑之下,梁国内部逐渐分裂,其实力进一步削弱了。在天下还处于混乱之中,在强敌围绕的环境中,选择自损八百的手段,真是眼光狭窄、境界不高。

  就在萧铣的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李唐在中原的争斗之中获得了有利的态势,便将对南方的统一提上了日程。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让李孝恭李靖率领巴蜀兵顺流而下,其他部队相应配合,攻取萧铣。精心准备的唐军出其不意地在长江汛期发动了攻击,势如破竹,攻取一路,直达萧铣的首都江陵。

  当唐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萧铣身边的常备军却只有数千人,这当然是拜他的罢兵务农政策所赐。紧急征兵和召唤援兵已经来不及了,这数千人大概只剩下困兽之斗的最后努力。于是,在与唐兵交战不利,各路援军也不到的情况下,萧铣选择了投降。

  从萧铣起事复梁到国灭人亡,不过短短的5年时间,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萧铣最后被李渊下令处斩,死时不过39岁,一代南方枭雄随着他的复国梦一起破灭了。

  萧铣在长安面对李渊时说:隋朝失掉了天下,而天下英雄共同去追逐,我没有天命眷顾,所以失败。在隋末乱世之中,这些拥有贵族光环、肩负所谓天命的人,可以因为身份而获得很大的优势,然而如何把优势转换成平定天下的实力,却是成败的关键。李渊能够任用和自己有矛盾的李靖,而萧铣却无法处理好内部的关系,这样的对比足以为他们的胜负做出完美的注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