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杀开国功臣的方式有多高明?后世对他的计策并不赞同

2021-03-17 10:40:11 首页

  对晏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国自古以来,杀功臣的方法千奇百怪。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最初投靠项羽不被重用,在张良的举荐之下去投靠刘邦,也不被重用,于是韩信决定另谋它路。萧何知道后,连夜将韩信追回。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image.png

  韩信在替汉朝打江山的过程中功不可没,“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在四面楚歌之中,采取 “十面埋伏”的策略,把西楚霸王项羽逼得乌江自杀,刘邦终于得到了天下。刘邦曾经答应过韩信“遇天不杀,遇地不杀,遇铁不杀”。意思是说无论韩信犯多大的罪,都会免死。

  但是在刘邦一次巡视时,皇后吕雉却用萧何之计,将韩信骗至未央宫,吊起来蒙住眼睛,用竹签给刺死了。于是就出现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后周世宗柴荣死后,刚刚七岁的柴荣的儿子登基,是为周静宗。静宗年幼,柴荣的拜把子兄弟赵匡胤便耍起了把戏,假装出征,走到陈桥这个地方,手下大将将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之下,登上了皇位,是为宋太祖

image.png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黄袍加身。赵匡胤登上皇位之后,感到了威胁,如果大将们将黄袍加在别人身上怎么办?于是乎,赵匡胤准备了一桌酒席,将大将们请来喝酒,满脸愁绪,在大将们的追问之下才说出实情:有旦一日,如果有人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该怎么办?大将们听了以后,吓了个半死,于是乎主动将兵权交出,得到很多赏赐之后,回家享福去了。这就是著名“杯酒释兵权”。可以说赵匡胤对待功臣的办法还是很温和的。

  但明太祖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方法就激烈的多,直接将功臣们请到楼上庆功,等他们喝的醉醺醺的时候,命人将梯子撤下,一把火将庆功楼烧了。这就是有名的“火烧庆功楼”。

  但是我国历史还有一个很高明的杀功臣的方式,那就是“二桃杀三士”。这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说的是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功劳很大,为避免以后造成危害,晏子建议齐景公早日杀之。

image.png

  于是,晏子想了一个办法,让景公把三位请来,赏赐他们两颗桃子;三人平分两颗桃子,没有办法,晏子就建议他们比一下功劳,功劳大的两位可以分到桃子。公孙接和田开疆先说出了自己的功劳,分别拿了一个桃子。古冶子却认为自己功劳更大,就指责那两位;公孙接、田开疆听到古冶子说出自己的功劳之后,自觉不如,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而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并致使二位自杀感到羞耻,于是也拔剑自刎。于是,齐景公仅靠两颗桃子,就杀死了三个威胁。

  虽然晏子使用如此高明的计策帮助齐景公兵不血刃的杀了三个悍将,但后人对晏子的计策并不赞同,这在诸葛亮的汉乐府诗《梁父吟》就有所体现。

image.png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也讽刺了晏子的权谋。

  其实,古代的皇帝,是不讲任何情面的,只要他感到了对他的威胁,无论功劳多大,他都会毫不留情,只不过使用的方式不同罢了。真可谓是“伴君如伴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