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时期的米价是什么样的?那时的唐朝真有那么富裕吗?

2021-04-13 15:24:36 首页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对于史书的一些“盛世”记载,有人会相信,有人会质疑。毕竟,文字是人所写,若是为了“歌功颂德”,自然会不吝词藻,加大美化,放大渲染。于是,更多的史学家会从数据中,来验证自己的判断,而日常的吃穿用度消费,最能反映一个社会的真实状态。

  因此,有学者就觉得李世民时期的“贞观之治”涉嫌夸张。理由很简单:米价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新唐书·食货志》记载了米价每斗只有四五钱。乍一看上去,觉得大唐初年的生活真好,物价这么便宜。但是,若按照现在的经济学解释,物价便宜比物价贵更“伤人”。

  其实,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了价格贵贱带来的不同影响。粮食属于季节性作物,碰上一个丰收年,农民们都希望能卖上个好价钱,如是价格过度低于自己的预期,很多人估计就选择放弃了,忙了一年,还不如人家走街串巷挣得多。

image.png

  但是,如果价格高了,就会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这个价格平衡不好,导致的结果就是“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当时,米卖得如此之“贱”,那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那时的唐朝真有那么富裕吗?

  到了唐高宗时为何要以洛阳为东都?这其实就和“吃”有关。长安做都城的时间久了,会带动各方面的发展,包括人口。而附近一带的产粮,已不足以应付如此庞大的人口了。当时,白居易到了长安,不是有人嘲笑他的名字吗?长安米这么贵,生活可是一点都不容易呀。

  由此可见,当时的米价昂贵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长安米贵,两个原因最重要:

  一是人口多;

  二是物流昂贵。

image.png

  当时很大一部分粮食都是东南的漕米,这些米经水路和陆路辗转才来到了长安城。到达洛阳时的运费,会占到商品价值的两成(“率一斛得八斗”)。更甚者,到了长安,每斗米至少还要再花运费50钱(“率两斛计佣钱千”)。但不管怎么算,也算不出4、5钱一斗的米。

  不过,若是大唐政府有补贴这倒是可以实现的。

  其实,大唐政府还真的平抑过米价,建中元年(780年)的米一斗为200钱。经过一番努力后,到了元和十五年(820年)的米价为一斗50钱。李世民在位时谷价跌过,宰相陆贽就建议可借此机会多多购进。不过,运到粮食储备仓库太仓后,光物流费用每斗米就要耗70钱。

  有时,自家人说自家事未免有自夸的嫌疑,那就看看外人如何说。高昌国的国王麴文泰,于贞观四年来到大唐,他回去就公开说:“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城市面貌萧条,应该是有几个因素,其一就是人口。而人口稀少,自然拉不动经济的发展,就显得没有活力。

image.png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西晋末年开始,原本世居北方的很多门阀士族,都选择了南迁,接下来就是百年的战争。到了隋朝隋炀帝又不消停,不是打仗就是修运河。试想一下,这么折腾,人不是跑了、躲了,就是死了。几十年的时间,不可能恢复到隋朝的鼎盛状态。

  武德满打满算不过九年,贞观二十多年,加一起不过三十年,战乱过后,民户增加了多少?不管财富还是人口,李世民都得先填上隋末大乱这个坑。

  只是,史书中将这段时期夸得太美了,反倒让人有了挑刺的借口。《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九,就记录了唐高宗和户部尚书高履行的一段对话。当时,李治问去年人口增加了多少?并问前朝隋的人口情况。当时,唐朝人口380万户,而隋鼎盛时,是870万户。

  这其实也从侧面证实了,隋朝末期人口消耗巨大,当然,不排除一些自然灾害或者疾病的影响,而唐朝用了近40年的时间也未能完全恢复。虽然,人口不能说是绝对影响国力,但是,在古时,人口就是国力强盛的一个重要指标。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自然人丁兴旺。

  无怪乎后人不屑古人对“贞观之治”的描述,这等于是用文字来粉饰一个并不强盛的时代。其实,任何一种现象,都要放于一个更长的时间线看。也许,“贞观之治”并没有达到某些学者心中界定的那种“鼎盛”,但这段时间所做的积累,却为唐朝的兴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image.png

  古人夸皇帝,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个是军事;

  一个是民生。

  其实,军事没什么好描述的,输赢都是无法更改的事实。惟有这民生,其乐融融一片,不就成了太平盛世。但任何成绩都是努力积累的结果,没有一蹴而就的神话。也许,“贞观之治”的国力还不如前朝隋,但这个朝代所创下的那些成就,后来朝代又有几个可以超越呢?

  不管怎样,一个国家的发展始终都离不开民生,毕竟只有人丁兴旺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李世民有沽名钓誉之举,比如:纵囚回家就常被史家认为做作,但轻徭薄赋让利于民总不是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