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在瓦岗寨取得了哪些成功?他归唐后为何会被杀?

2021-09-26 16:13:08 首页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李密出身高贵,他的曾祖父李弼是北周大司徒,祖父李矅是北周柱国,父亲则是隋朝上柱国,可谓家世显赫。

  李密是隋朝末年的风云人物,大业九年(613年)六月,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造反,李密作为军师为杨玄感献计,可惜不被采纳,最终杨玄感失败,李密亡命天涯,最后辗转来到瓦岗寨,在这里李密大放异彩。李密的主要功业都是在瓦岗寨取得的。

  1.在瓦岗寨取得巨大功劳

  1.1提出反隋目标,将瓦岗军由一群乌合之众打造成强大的队伍

  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聚集万余人在瓦岗起义,由于他胸无大志,瓦岗寨一直没有长足发展。

  不久李密投奔瓦岗,李密的到来让瓦岗寨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李密通过不断立功,取得了翟让的信任。李密就开始游说翟让,建议翟让“席卷两京,诛灭暴政”。

image.png

  尽管翟让没有夺取天下的雄心,但是他被李密的才华折服,于是同意了李密的建议。

  正是打出了这个口号后,瓦岗寨才从流寇升华为义军,得到迅速壮大。

  1.2斩杀隋朝猛将张须陀,壮大了瓦岗军的实力

  为了达到夺取天下的目标,李密向翟让提议攻取荥阳,夺取粮仓,进一步壮大力量。翟让派兵攻占了金堤关和荥阳郡大部县城。

  瓦岗军高调的表现引起了隋炀帝的重视,他调猛将张须陀前往镇压瓦岗军。

  张须陀是农民军的噩梦,他先后击败多支农民起义军,翟让之前和张须陀交战三十多次全部落败。

  这次翟让听说苦主来了,吓得直打哆嗦想要跑路。李密赶紧给翟让打气说张须陀有勇无谋,而且连续获胜,十分轻视我们,我们可以用计打败他。

  李密利用张巡陀轻敌的心态,先在荥阳大海寺北埋伏了千余人,然后翟让去诱敌进入埋伏圈,张须陀果然中计,陷入重围,最后力战而死。

  打败张须陀意义重大,它表明瓦岗军已经具备和正规军正面作战的能力,沉重打击了隋政府军的士气。

  1.3占领粮仓后赈济百姓,迅速壮大瓦岗队伍

  大业十三年(617年),河南大饥荒,朝廷有许多粮仓却不救济百姓。李密率七千精兵为先锋,翟让领大队人马殿后,一举攻占了兴洛仓。

  之后李密下令开仓赈济百姓,此举深得民心,百姓络绎不绝地加入瓦岗军,使瓦岗军一下扩充到数十万。

  1.4与隋朝主力在东都对决,牵制了大批隋朝主力

  瓦岗军得到壮大后,李密决定围攻东都洛阳。

  由于洛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隋炀帝被迫抽调大批精锐前往救援。他先后命将军庞义、霍世举率关内兵、王世充率江淮兵、薛世雄领三万燕地精兵等前往洛阳讨伐李密。加上东都留守刘长恭的兵力,合计十多万人。

  隋军由王世充指挥,与李密大小百余战,王世充负多胜少。

  大业十四年(618年)王世充得到七万援军,他率大军与李密决战于洛北,结果被李密杀得大败,王世充带着几千残兵败将退守河阳。李密趁机完成对东都的包围。

  由于大批的隋朝精锐调往东都,使地方的防御力量极大被削弱,李渊才能带领三万人马在晋阳起兵,并最终攻下长安。

  1.5和宇文化及血战,大败宇文化及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初十,隋炀帝在江都兵变中被杀。之后兵变首领宇文化及率十几万军北归,大军途经瓦岗地盘。

  李密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于是向东都请降,然后和宇文化及决战于童山,杀得宇文化及只剩两万多人逃往魏县。

  但是童山之战对于李密来说得不偿失,因为宇文化及率领的是隋炀帝的亲军,战斗力强悍,瓦岗军虽然击败了他们,自身也损失惨重,损失了大批精锐,为他们的覆灭敲响了丧钟。

  1.6邙山之战错误地与王世充决战,结果一败涂地

  武德元年(618年)九月,王世充在夺取东都政权后,乘瓦岗军与宇文化及血战后元气大伤之际,率精兵两万驻扎在偃师,李密亲率大军在邙山之下迎战。

  在战前的军事会议,裴仁基和魏征都反对与王世充决战,他们认为瓦岗刚经历了和宇文化及的大战,丧失了许多精锐,而王世充部队缺粮,为了吃饭而战,锐气不可挡。

  李密本人也倾向这种意见,但是刚从宇文化及阵营投降过来的陈智略和樊文超等人立功心切,极力怂恿李密出战,并且主战者占了多数。

  李密由于接连获胜,他产生了骄傲自大的心理,于是在众人的怂恿下,他决定和王世充决战。

  王世充在夜晚派出200余骑潜入北邙山,决战当天,王世充未等李密军列阵就抢先猛攻,随后王世充将一位长得和李密十分相像的士兵推出阵前斩首。

  瓦岗军以为自己的头领被杀,不由军心大乱,此时王世充的伏兵趁势杀出,瓦岗军溃不成军。

  瓦岗将领裴仁基、裴行俨、单雄信、秦叔宝、程咬金、邴元真等纷纷投降王世充。

  李密带着两万余人逃到河阳,李密本人雄心勃勃还想要东山再起,无奈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众人一致认为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时有人提醒李密:“您在东都牵制了隋军主力,使唐王李渊轻而易举据京师长安,这是您的功劳。”于是李密带领部下投降了李渊。

image.png

  2.李密归唐后不受重用而阴谋叛乱,最终被杀

  李密降唐后,并没有受到李渊的重用。李渊将李密封为无足轻重的光禄卿,这个职务只是皇帝的司务长兼厨师长,主要负责朝廷祭祀大典所用食物,以及皇帝宴请文武百官、招待外国使臣时的酒宴制作。

  雄才大略的李密做了厨师长,估计他心里的感觉和孙大圣当年被封为弼马温的感受一样,心里感觉无限的屈辱。

  唐武德元年(618年)年底,李密向李渊请命,请求回黎阳安抚旧部,李渊头脑发热居然同意了。

  当李密到达稠桑驿时,李渊在手下的提醒下终于反悔了,他命人召回李密另有安排。

  李密当然不愿意再回去当厨师长,于是他决定叛变,他准备投奔在襄阳的老部下张善相。

  李密的意图被唐将盛彦师识破,盛彦师在熊耳山设伏,李密果然进入埋伏圈,名震天下的李密最终丧命于无名小卒,其结局令人唏嘘。

  从李密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战功赫赫,但是他的功劳基本都是在瓦岗取得,对于大唐他其实并没有很多功劳,只是他围攻东都客观上牵制了隋朝主力,为李渊入主长安减轻了压力。

  再看李渊如何对待薛仁杲、李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萧铣、辅公祏和杜伏威这些割据一方的首领。

  这些首领有的被唐军俘虏有的主动投降,但是他们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死于非命。

  而且李渊对待这些对手有一个特点,就是名声越好或者威胁最大的往往很快就被处决了,而那些名声不好的或者威胁小的人反而可以活得久点。

  比如仁义的窦建德和臭名远扬的王世充被送往长安,李渊马上杀了窦建德而暂时饶了王世充。

  还有萧铣,此人出身十分高贵,是梁武帝萧衍六世孙。对于这样的对手李渊也是抓获后直接处死。

  李密同样出身显赫,他曾经威震天下,手下人才济济,有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单雄信、王伯当侯君集等人。这样的人李渊迟早是会动手斩草除根的,李密的叛乱只是给了李渊一个极好的铲除李密的理由。李密的死,最终是必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