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 11:43:33 首页
我们都知道,悠久的中国涌现出来的君王有很多,其中不乏有一些,完全可以称得上大有作为。尽管他们生逢乱世,但是还给了老百姓一片安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就比如说汉武帝刘彻,他在位期间,就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但他刚刚上位的时候,所面临的的确是比较尴尬的处境。朝堂上呈现出了一番动荡,虽然看起来比较平静,可实际上特别复杂。
面对这一番状况,汉武帝也不得不开始倡导儒家文化,而这还是因为魏其侯窦婴以及武安侯田蚡,对于这件事情的鼎力支持。这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魏其侯与武安侯他们两个人在这件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毋庸置疑,并且按血缘关系和辈分来看,武安侯还是他的舅舅,是建立功勋的人。但令人想不到的便是,汉武帝刘彻在最后,为什么竟声称,要灭了他舅舅全家呢?
一、朝堂上的风云暗涌
1、孝景帝的担忧
孝景帝刘启还在世的时候,对于朝堂上的风云暗涌也是有所担忧的。因为他知道汉朝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特别是现如今朝堂上的一系列动乱,以及官员们的做法,甚至让他这位帝王也是有心无力。
就比如说特别奸诈狡猾的窦婴,虽然甚至他在朝堂上做出了很多难以启齿的事情,但是作为帝王的他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以为到公元前139年的时候,这位白脸奸贼开始辞官,朝堂上就会好起来。
但事情似乎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发展。就在他归田园后,能够死心塌地辅佐帝王把持朝政的人就是舅舅田蚡,就在窦婴离开朝堂后的四年。朝廷的风云暗涌得到了暂时的安定,这也让刘彻把心放在了肚子里。毕竟辅佐自己的人是舅舅,再怎么样,身为九五之尊的他,也不可能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
2、并不安分的舅舅
刘彻把朝堂安定的所有希望都放在了舅舅的身上,本以为经历了如此长时间的风云暗涌之后,就能够再一次回归平静。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舅舅并不安分,在形式等各个方面的手段,甚至要比离开朝堂的窦婴还要狠。
《史记》就明确的记载着:发生在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时的一场案子。虽然这个案件在最后是公开审理的,但在最后到底公平与否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发起这一案件的主导人正是汉武帝的舅舅。
而这一件公案已经翻篇17年了,谁也没有想到,刘彻会看到这一谋反案的真实内幕。得知真相的刘彻,在当时当真是恨的咬牙切齿。并且直言表示:倘若武安侯还活着的话,我一定要把他整个家族都灭掉。
君主所说的话语完全没有戏言之称,这就更令人疑惑。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会让刘彻对于自己的舅舅如此愤恨。不仅要杀掉舅舅,还要杀掉舅舅的同宗以及族人。
二、淮南谋反案
1、案件实情
根据司马迁在当时所记录的这些来看,就在建元二年的时候,被封为淮南王的刘安在当时接到了京城的诏书,准备入朝去觐见。然而迎接他的人正是刘彻的舅舅,两个人见面之后就展开了一系列的交谈,但是在交谈的过程中。
刘彻的舅舅就直接表示:现如今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完全没有想要立储君的意思。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倘若皇帝有一天出现了什么样的意外,那他到时候将会第一个站出来,去支持着刘安,成为汉朝的新一任掌管者。
相信这样的话语传到了刘彻的耳中之后,一定是愤恨不已的。就拿血缘关系来看,这可是自己的亲舅舅呀,是母王太后的亲生弟弟。为什么自己人不帮自己人?反而还要把自己人推得远远的去巴结别人呢?
这未必有点不太符合常理,更何况刘安在当时和朝堂之间的距离,相对于刘彻来说还是比较远的。更何况刘安如果论辈分来看刘彻也得喊他一声叔父,这也就意味着刘安和刘彻的父亲是一个辈分的。
古代君王在立王朝接班人的时候,最为看重的就是这个人的身份,更加直白一点来看,也就是血缘关系。倘若刘彻,没有任何的子嗣,想要挑选王位继承人的话,还有很多的宗室子嗣可以挑选,又哪里轮得着刘安?
更何况当时的人们寿命完全不是特别的长,能够成为长寿老人的又有几个呢?在新陈代谢的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叔叔的刘安又怎能在寿命这一方面,占据相应的优势,成为上风之人?
2、揭开内幕
倘若按照上面的推断来看,如果把这一层遮羞纸揭开之后,内幕就是他的舅舅,所做出的这些举动都比较反常。而当时的汉武帝刘彻很有可能会突发疾病暴毙而亡,又很有可能直接就被废黜。
如果这一切都像祥云流水一般开展的话,那么紧接着称为九五至尊的人就是刘安。毕竟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所有姓刘的诸侯王一时之间赶到京城之后,也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作为舅舅的他,在当时主动向刘安表明了这一番心意,这也就意味着他在为自己铺路,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有人在幕后支持。
当时的刘彻所处于的情况还是比较尴尬的,甚至还有些被动。而他的舅舅似乎就有点如鱼得水,小动作特别多。并且认定了刘彻,不会走得太长远。所以事先就为自己选好了新一任的辅佐者。
这似乎就显得更加的神奇了,让这件事情,看起来也更加的离奇。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又是什么样的人能如此坚定让刘彻,真真切切的退出?
3、窦太后听政
其实就在刘彻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在当时和魏其候以及武安侯,共同支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扶持了很多的儒家学子,让他们敞开膀子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但当时手中握有实权的人,其实是太皇太后,也就是窦太后。
但是窦太后他们所相信的就是道家学说。在两种思想产生矛盾的过程中,火花自然而然也就应运而生的,随后黄帝的势力和太后的权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形成了一种斗争。
而事情的导火索就发生在,这些儒生们一起上书要剥夺窦太后听政的权利。就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太后杀掉了这些儒生,也罢免了支持儒生的魏其侯和武安侯。在这样的境地下,如果窦太后在当时还坚定自己的做法,并且要把这一口气畅畅快快的吐出去,那接下来很有可能发生的一幕就是皇帝被废。所以在这个时候,刘彻的皇位到底能不能保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
三、儒生改革并非失败告终
1、悄无声息的搏斗
正是因为窦太后从中做出了一系列的阻挠,所以儒生们所掀起来的改革,还是以失败落下了帷幕。仅仅过去了四年,窦太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终究没能熬过岁月。而此时重新让权力倾荡朝野的人就是田蚡。
在他的一番运作之下,所有信奉黄老学所的人在当时都被清理出了朝堂。而留下来的人就是那些儒家学子。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作为舅舅的他,在之前就已经穿梭着刘彻,浩浩荡荡的开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已经帮双方的矛盾拿在了台面上,也在用刘彻的皇位和窦太后之间进行悄无声息的搏斗。
2、为自己铺就道路
这一场悄无声息的搏斗,倘若刘彻大获全胜,那作为舅舅的他,权力自然而然也会增长不少,并且在朝堂上的地位也将随之上升。倘若这一场搏斗以失败落下帷幕,那作为舅舅的他,又怎会不为自己铺就道路?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提前巴结刘安。
正是这一切,被刘彻真真切切的揭开内幕之后,才恍然发现自己的亲舅舅竟然把自己当弓箭一样玩耍。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他推向了最为尴尬的境地,布置好了这一切后,还为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这似乎就是在掀起一场政治方面的改革,但是却为自己买足了利益。站在任何角度来看,作为舅舅的田蚡,都不可能落得一个亏本的结局。
结语:
倘若田蚡,在当时所布的这一场,有关于儒生的政治改革,成功落下帷幕之后,他完全有这个能力去兴办太学,再一次把儒家学说发扬光大。但是他终究没有那么做,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为了扶植自己的党羽,似乎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包括把自己的侄子也当做手中的一个玩物,甚至是一个换取利益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