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4 12:47:41 首页
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时,“自比管仲、乐毅”,受刘备三顾后,制定了著名的草庐对策,为刘备制定了“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战略目标,这也成为诸葛亮为之奋斗终生的志向。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遵照白帝城托孤,全力辅佐后主。为了蜀汉帝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军中,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果。
在诸葛亮下葬后,黄皓(蜀汉后期第一红人)上书要求清查诸葛亮家产,黄皓说:“诸葛亮在世时,独揽朝政,权倾朝野,他的财产清单,不过是作秀。陛下您就没有一点怀疑吗?”由于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于是派黄皓和习隆一起带人去相府清点财产。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诸葛亮的家产与《自表后主》里写的分毫不差,所有的财产加在一起,不过800棵桑树,15顷薄田,就连儿子们都是自给自足,根本没有任何多余的土地和钱财。
因诸葛亮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地位,围绕为诸葛亮立庙一事,蜀汉进行了朝议,但后主刘禅“不从”。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当面给儿子刘禅交代,要他把诸葛亮当作父亲一样尊敬。那么,刘禅为诸葛亮立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后主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对给诸葛亮立庙,说穿了,是一种报复。
刘禅把为诸葛亮立庙之事,一拖就是三十年,并且直到最后也不同意在成都为其立庙,而且禁止民间私祭诸葛亮,可见他对诸葛亮确有意见。这种君臣关系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政见不同。刘禅是一个浑浑噩噩过着骄淫奢侈生活的“帝二代”,这和诸葛亮的远大志向形成了鲜明对比,是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二、诸葛亮对后主要求甚严。出师表中透露出刘禅的种种不放心,仍把22岁的刘禅当作孩子,耳提面命,教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做,这怎能不引起刘禅的怨恨和不满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