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要进行大化改新?与唐朝又有什么关系?

2022-06-14 16:29:49 首页

  日本为何要进行大化改新?与唐朝又有什么关系?这其实是一场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是日本留学生去唐帝国学习之后回国的产物,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同明治维新并称为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变革。大化革新将日本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明治维新将封建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背景

图片.png

  圣德太子的改革,随着他的逝世而销声匿迹,它没有挽救社会危机,国内阶级矛盾依然日渐激化。7世纪前半叶,土地兼并盛行,租佃制广泛兴起。贵族们“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己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少(之)地。”部民制因此衰落。

  随着部民制的衰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深。朝廷地位受到严重影响。臣、连、伴造等向朝廷上缴调赋时“先自收敛,然后分进。”朝廷内部外戚权贵和皇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苏我马子曾向推古天皇要求割让葛城县,被天皇拒绝。

  626年苏我马子病死,其子虾夷继承大臣。628年推古女皇去世,虾夷独断朝政,排斥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拥立田村皇子即位,是为舒明天皇(629—641在位)。至皇极朝(642—645)时期,虾夷之子入鹿更加专擅朝政,甚至征调人夫修建其父子陵墓,势倾朝野。入鹿为了扼杀改革事业,打击新兴势力,于643年消灭了山背大兄王及其一族。

  当时,氏姓贵族“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加上征伐新罗的战争和营造宫苑、陵墓、寺院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广大部民苦不堪言。不堪忍受痛苦的部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高涨,他们或逃亡,或聚集山泽,同贵族进行武装斗争。部民起义打击了氏姓贵族,动摇了部民制的基础。

  正当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推古朝时期派到中国的交流生陆续回国。僧旻于632年,南渊请安和高向玄理于640年回到日本。他们在中国交流二、三十年,经历了隋唐两代,吸收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统治经验,归国后积极进行传布,在部分贵族中发生强烈影响。在归国留学生传授隋唐封建制的影响下,皇室和贵族阶层内出现了主张改新的新兴势力,其代表人物是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

  中大兄皇子是舒明天皇之子。中臣镰足出身于世袭祭祀官的家庭,幼年好学,博览群书,曾就学于僧旻,又同中大兄皇子一起受教于南渊请安。中大兄和中臣镰足都憎恶专横的苏我虾夷、入鹿父子,所以两人共谋打倒苏我入鹿,推翻苏我氏,夺取朝廷大权。中大兄接受中臣镰足的建议,首先争取与入鹿素有矛盾、又有声望的大夫苏我石川麻吕,分化苏我氏的势力,然后联合反苏贵族,组成了革新派。

  影响

图片.png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后来,由于地方杂税和徭役过重,农民不堪重负,有的弃地逃亡,有的依附于豪强地主、贵族和寺院,成为依附农民。

  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