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当初如果传位给恭亲王 清朝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2024-10-27 08:00:04 首页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道光当年如果传位于恭亲王,是否可以改变清朝灭亡的命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而接替他位置的便是他的第四子爱新觉罗·奕詝

image.png

  恭亲王即为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爱新觉罗·奕訢,乃系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的异母弟弟。在选择皇四子奕詝还是皇六子奕訢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道光皇帝一度非常犹豫,但奕訢的精明能干和工于骑射到底没拼过嫡子身份、以“孝”夺嫡的皇四子奕詝。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皇帝正式将皇四子奕詝的名字秘密写入传位诏书。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驾崩,皇四子奕詝登基为帝,是为咸丰皇帝。

  而咸丰在位并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可言,只能算是守成之主,关键是他还守不住,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他便携皇室宗眷逃到了热河的避暑山庄。

  而他所宠幸的女子慈禧,更是成为了后来加速清朝灭亡的刽子手。

  那么不禁有人在想,假如当初,道光没有传位于咸丰,而是传位于恭亲王,那么清朝的命运又将变得如何呢?

  我想,如果当初道光真的把位置给了恭亲王,那么清朝的命运即使不是能起死回生,那也不至于会败亡得那么快吧。

  恭亲王本名爱新觉罗·奕訢,是道光的第六子,咸丰的亲兄弟。是清末的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可以说他的能力比起咸丰,真的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于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咸丰携眷逃跑的做法,奕訢可是拿出了自己皇室宗亲的担当。

  他临危受命,毅然决然地担任起议和大臣,分别和英国,法国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列强与清廷的矛盾,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

  大多数人看来,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于是屈辱,可是别忘了,当时连敢去签订条约的人都没有,咸丰帝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只有恭亲王挑起了这个担子。

image.png

  另外,还记得那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吗?恭亲王就是支持洋务运动为数不多的当权派之一。

  他支持曾国藩李鸿章等在封建的王朝里搞近代化工业,兴办了大量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而中国的近代史也由此起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清朝这个行将朽木的老病人,出现了一次回光返照,也就是“同治中兴”。

  恭亲王当臣子,权力有限的情况下,凭借聪明才智尚且让清朝出现了短暂的回光,那么要是当年道光真的传位与他,那么清朝的命运无疑会有一定的改变。

  退一步讲,至少清朝皇位的传递不会像咸丰皇帝一脉出现断绝的情况。

  清朝自咸丰皇帝便开始出现皇嗣严重减少的情况,咸丰皇帝生育两位皇子,其中皇次子不幸早夭;同治皇帝更是没有生育任何皇嗣,只得从皇室近支宗亲中选择皇位继承人;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也没有生育皇嗣。晚清时期皇嗣的减少乃至消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image.png

  如果奕訢继承皇位,做起码在皇位传承上不会像咸丰皇帝一脉出现“兄终弟及”、“近支承继”的皇位传承办法。奕訢共有四个儿子,虽然第三子和第四子早夭,但长子和次子都健康地活到了成年。而且,在奕訢去世之前,已经有两个孙子降生,最起码向下再传两代没有问题。

  奕訢共有4个孙子,而且都是健康的活到了成年,甚至还出现了69岁才去世的长寿记录。

  甚至于,一旦当年真是恭亲王登基为帝,那么也就不会有慈禧什么事了。

  后期大清走向下坡路,“后权”和“帝权”的相对立,慈禧独揽大权各种“作妖”。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短命的咸丰帝造成的,如果咸丰帝不早逝,后党也不会崛起,也不会在后来一直影响和把持着清国的政权,搅得大清停滞不前。

  毫不夸张地说,清朝之所以会败亡得那么快,其实慈禧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慈禧当上太后后便独揽大权,而清朝在她的顽固“统治”下,更是日益腐朽。

  还记得那场百日维新吗?

  光绪帝年轻,有志向,他深知中国非改革不可,于是满怀期待地同康有为等人讨论变法新政,可是终究不能为手握大权的慈禧所容,最后只能以皇帝被囚,戊戌六君子被杀收场。所以百日维新是被慈禧扼杀在摇篮里的。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道光帝把皇位传给恭亲王,而不是咸丰。那么身为咸丰妃嫔,恭亲王嫂子的慈禧也就没有机会以太后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独揽大权了。

  那她也就没有机会以她顽固的势力来阻止新政变法。

  那么,可想而知,清朝的命运会有很大的改变,即使不能再现强大,也可以多存活几年。

  当然,这仅仅是个人畅想而已。

  他恭亲王在牛,也只是一个人,即使他能做“明治天皇”那样的人物,也没有倒幕派这样的势力区帮助其改造这个国家。满清晚期遭遇的是三千年未见之变局,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力挽狂澜的,倘若恭亲王有足够的铁血手腕手握实权铁血改革,那可能还会使得清朝统治再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终究还是会走到末路,殊途同归。

image.png

  没错,洋务派、维新派,这些人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动摇不了满清贵族的地位。想要改造或者说拯救那个病入膏肓的中国,唯有破后而立。恭亲王作为皇族,自然不可能革自己的命。

  而且咸丰驾崩后,除了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以外,大清朝的朝政,特别是日常事务,事实上就是控制在恭亲王手中,恭亲王已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政治才华。恭亲王固然与一众晚清名臣一起打造出所谓的“同治中兴”,但终究在甲午战争中被雨打风吹去。

  也就是说,恭亲王如果做皇帝,我相信他应该仍然可以打造出一次属于他自己年号的中兴,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