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16:10:03 首页
战争年代,什么最重要呢?当然是粮食,但还有一个,那就是人口,人口就是生产力,在现代如此,古代更是如此,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快,得益于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红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产工具严重落后的古代,人口就是决定国家实力的象征,国与国、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多数是为了掠夺人口和土地,有地无人国家一样是得不到发展。众所周知古代战争没有枪炮,只有冷冰冰的刀剑,面对面地互砍,医疗条件落后,往往在战争中受伤了,由于没有抗生素,很多伤员都会伤口发炎而死亡,交通运输落后,后勤运输都得需要大量的人力,古代战争中动不动就是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战争,其中战斗人员并不多,大部分是后勤保障人员,所以人口对于古代战争的重要性不亚于粮食。
战国时期的秦赵两国的生死之战----长平之战,由于赵军主力被围,而国内已无兵可用、无人可征,北部军队又调不回来,相反,秦国还有15岁左右的男孩可征,最终秦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人口如此重要,但在古代战争史上,却时常发生屠城的惨烈事件。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发生屠城的行为。古代屠杀平民,不仅会引起民愤,失去占领区的民心,还可能使战争形势反转。
为什么古代军队很多都会在城破后大规模屠城呢?
首先攻城战是对攻方十分不利的战斗。
因为对方有城池作为依托,如果是易守难攻的地形,再加上一名出色的善守将军,攻方必定是头破血流,孙子兵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攻城的一方即使是十倍于敌军也未必能十拿九稳,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的洪都之战,陈友谅水陆60万大军空国而去,面对地形不险要只有两万人守卫的洪都,且守卫洪都的是朱元璋得侄子,还是个“小鲜肉”,所有人都认为洪都会很快玩完,陈友谅更加深信不疑,结果令人意外,在朱文正出色指挥下,陈友谅的60万大军死死被挡在在洪都城墙外。
攻城战是非常惨烈的战斗,士兵需要攀附城墙而上,此时的士兵是防御最脆弱的时候,攀墙而上的时候面对的是擂石滚木,踏上了城墙面对的又是数倍于己的敌人,没有十八般武艺,在城墙上立足无疑火中取粟,所以攻城战的伤亡往往是惨烈的,像蒙古攻宋的钓鱼城战役,蒙古军队不仅栽了个大跟头,大汗蒙哥也被击毙了。
正因为攻城战如此惨烈,攻方士兵的怨气也是非常重的,目睹自己的战友一批又一批倒在了城墙下,仗打到最后,最后只剩下最原始的野蛮,当城破那一刻,他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如何让这个让自己受了那么多苦的城市付出代价,太平军和湘军的安庆之战中,两军相持了一年多,期间湘军各种常规攻城方法都用尽了,挖地道炸城墙都没有奏效,最后还是因为太平军筋疲力尽了才被攻克,城破后清军为了发泄长期围城、攻城之苦,屠城了。再加上将领的默许,这些士兵更加肆无忌惮。
第二,战争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让敌人屈服。
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当怀柔政策不奏效的时候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屠城,屠城会造成恐惧的气氛,给自己的军队立威,直接消灭城内潜在的反抗实力或迫使反抗实力直接放弃抵抗,减轻己方部队的损失。
受限于军队人数的制约,蒙古军在屠城的操作上可谓炉火纯青,蒙古军队人数本身不多,不可能每次攻下城池后都留下兵力驻守,那会给蒙古造成极大的压力,蒙古军队屠城往往是把老肉病残全部杀光,身体强壮的则被充当攻城的炮灰。蒙古靠着这一套攻城韬略才在有限兵力的情况下打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并控制了这些地区。
第三,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就是打钱。
在古代落后的后勤保障方面,以战养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策略,一方面,承诺攻下城池,允许抢掠,可以起到提振士气的作用,又可减轻了后勤压力,毕竟当地的的大地主和官僚的粮食储备都是很丰富的。项羽军队的战斗力之所以那么强悍,多半是因为项羽给士兵承诺,城破后允许士兵们随意抢夺。
另一方面,非我族者,其心必异也,兵法有云,兵不厌诈,攻下的城池虽然有了众多人口,但在他们眼里始终是侵略者,是来奴役他们的,他们重新拿起武器又变成兵了,行军打仗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粮道被断的的困难局面,而屠城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亦可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白起长平屠杀了40万赵军和项羽在新安屠杀了20秦军都是为了避免后院起火和消灭敌军有生力量。
屠城虽有违人道、残酷,但在古代为了实现赢得战争目的,这点人口也就不算什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