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德之乱

明德之乱,是日本明德二年(1391年)山名氏清和山名满幸发动的反对室町幕府的一场动乱。结果以山名氏清的战死和山名氏的衰落告终。

  足利高氏(日文:あしかが たかうじ,英文:Ashikaga Takauji;1305年8月19日-1358年6月7日),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武将,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6-1358年在位)。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后醍醐天皇讳"尊治") 。

  足利一族本是河内源氏义家流嫡系子孙,北条氏执权之职后,足利氏备受屈辱。正庆二年(1333年),足利尊氏受镰仓幕府之命出征,之后受后醍醐天皇之命明确宣布讨幕,一举攻下京都六波罗府,灭亡镰仓幕府。建武政权建立后,后醍醐天皇对尊氏的权力加以种种限制。尊氏与 建武政权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建武二年(1335年)七月,"中先代之乱"爆发,原镰仓幕府执权北条高时之子北条时行举兵攻入镰仓。足利尊氏率军与其弟足利直义会合,大破镰仓军。此后,足利尊氏占据镰仓,拒不回京。建武三年(1336年),率军攻入京都,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改年号为延元元年,并受封征夷大将军,在京都室町开府。后醍醐天皇已逃入吉野,并建立了南朝,与室町幕府相对抗。直到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执权时,才将两朝统一。

  由于足利尊氏在镰仓反叛后醍醐天皇,后来又攻入京都流放天皇,因此被水户学的儒学学者们当做逆贼。江户时代德川光圀在编纂《大日本史》时,将他列入逆臣之中。明治时代后,由于受到皇国史观的影响,足利尊氏被日本政府当作逆贼。但二战以后日本人的历史观出现了变化,部分历史学家对其作出了肯定评价。

image.png

  足利尊氏一族本是河内源氏义家流嫡系子孙,自北条氏得到镰仓幕府执权之职后,足利氏备受屈辱。传说足利氏先祖足利义家曾有遗书,希望自己的第七代孙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孙足利家时(即尊氏的祖父)之时,未能实现先祖遗言。一天,家时祈求八幡菩萨,愿他的三代子孙中能有人实现先祖的遗愿,然后,含恨剖腹自杀。

  足利尊氏在嘉元三年(1305年)出生,他是足利贞氏的次子,初名高氏,幼名又太郎。母亲是上杉清子,同母弟是足利直义(初名高国)。足利尊氏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丹波国八田乡梅迫(现京都府绫部市梅迫町)被称为"尊氏诞生之井户" ,另外一种是镰仓。《难太平记》记载道,尊氏出生时出现奇瑞,即在新生儿初次洗澡的时候,飞来二只青鹪,一只停在尊氏的左肩,一只停在勺柄。

  足利尊氏由于兄长左马助高义的夭折,虽然是庶出之身最终成为嫡子,元应元年(1319年)十月,十五岁的时候,叙任从五位下治部大辅。元应二年(1320年)九月,辞去治部大辅,以后称为前治部大辅 。不久迎娶北条氏一门赤桥久时的女儿赤桥登子(镰仓幕府最后的执权北条守时的妹妹)。

  出仕镰仓

  镰仓幕府末期,北条高时担任执权,而政治实权由内管领长崎高资掌握,因为他随心所欲专断妄为,使得政治混乱,御家人的不满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朝廷在13世纪中叶以后,皇统分裂为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统,围绕皇位的继承产生的激烈对立一直持续着。镰仓幕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两统交替即位的方式,但是两统的对立依然存在 。

  文保二年(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趁着父亲后宇多法皇停止院政的时机,计划改革政治,设立记录所,起用人才,开始亲政。关于皇位的继承,被决定为在天皇之后是兄长后二条的皇子邦良亲王,接着是持明院统的量仁亲王(光严天皇),两派各自出谋划策推动幕府催促后醍醐天皇尽早退位。后醍醐天皇在这样的形势中,为了安定自身的皇位,也为了实现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理想,同时受到多年来学习的宋代儒学的名分思想的影响,痛感必须打倒镰仓幕府,于是和近臣们密议讨幕的计划。此计划在正中元年(1324年)被发现,在幕府的干预下失败,史称"正中之变"。此后后醍醐天皇打倒幕府的意志不曾动摇,继续拉拢奈良和睿山的僧兵等,积极准备讨幕的工作。

  元弘元年(1331年),天皇等人的预谋再次被幕府察觉,以日野俊基为首,文观、圆观、忠圆等主谋者被抓。后醍醐天皇在同年八月逃到大和的笠置举兵。以河内的楠木正成在赤坂城举兵,各地出现相继举兵的情况。接到天皇举兵的通知的幕府,于九月二日下令出兵镇压,幕府军从五日到七日离开镰仓出发 。足利尊氏在九月五日失去父亲足利贞氏,佛事尚未结束就接到动员令。一般认为此事在尊氏的心中深深地刻上对北条氏的憎恶。不久北条大军将后醍醐天皇的藏身处笠置城攻陷,天皇被抓,神器也被幕府交付给由幕府拥立的光严天皇(量仁亲王)。足利尊氏等西上军于十一月返回镰仓。

  元弘二年(1332年)三月,后醍醐天皇被流放于隐岐,事件的主谋们也受到处分,元弘之乱到此结束。然而同年末,赤坂城落城时消失踪影的楠木正成在千早城,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护良亲王在吉野,相继举兵。进入元弘三年(1333年),播磨的赤松则村举兵等,倒幕势力在各地再次蜂起。后醍醐天皇在闰二月逃出隐岐,被伯耆的名和长年迎接到船上山,向各地的武士下达纶旨呼吁讨伐幕府。幕府得报,决定派遣大军,任命北条一门的名越高家、足利尊氏为大将使之上洛。

image.png

  室町开府

  建武二年(1335年)十一月七日,足利尊氏公布二项十七条的建武式目,向天下宣布幕府的复兴同时出示今后施政的基本方针。幕府的组织大体上从建武三年(1336年)到四年(1337年)得到确立 。足利尊氏在期间得到北朝的委任,叙权大纳言,历应元年(1338年)八月十一日就任征夷大将军,同日位阶进入正二位,如此室町幕府正式成立。后醍醐天皇在建武三年(1336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秘密逃出京都,潜行至大和吉野,开设朝廷南朝与足利尊氏拥立的京都朝廷北朝对抗。如此两个朝廷和两个年号并立的南北朝六十年的内乱就此开始。后醍醐天皇呼吁全国讨灭足利氏,派遣皇子、诸将在各地努力扶植收复京都的势力。作为对应,足利尊氏任命一族为守护配置于各国,关东、九州等前代以来的有力豪族拥有守护职的地方设置关东管领、九州探题与南朝势力对抗,以之做为全国支配的布局。

  两军的战斗在各地展开。北陆方面,新田义贞进入金崎城,与本据地上野、越后联络开始活动。重视事态的足利尊氏让越前守护斯波高经、若狭守护斯波家兼兄弟负责对付新田义贞,并派执事高师直之弟高师泰作为后援。高师泰等在建武四年(1337年)三月,攻陷金崎城,尊良亲王自杀,恒良亲王被捕。斯波军在此后与新田军激战。历应元年(1338年)闰七月的藤岛之战,新田义贞败死。奥州方面,北畠显家受到足利军的猛攻不得不放弃多贺国府。建武四年(1337年)正月,转移到伊达郡的灵山,由于后醍醐天皇的命令再度踏上西上之途。同年八月,带领十万精锐出发。十二月导致在镰仓辅佐足利义诠的的斯波家长败死。历应元年(1338年)一月,到达美浓。于是足利尊氏派遣高师冬防御显家军,高师冬的军势在同国青野原大败。北畠显家军自此南进伊势,经伊贺向奈良进发,准备进攻京都。对此足利方的高师直率大军南下,二月,在般若坡击破北畠显家军,连战之末的五月,北畠显家在和泉石津败死。

image.png

  北畠显家、新田义贞的相继阵亡,对于南朝方来说是极大的打击。后醍醐天皇为了挽回颓势,采用再次派遣皇子到各地的策略。同年九月,怀良亲王作为征西大将军下向西国,义良、宗良两亲王与北畠亲房及其次子北畠显信等下向东国。伊势出航的义良亲王一行,在途中遭遇暴风雨,义良亲王(后村上天皇)被吹回伊势,宗良亲王漂至远江国,只有北畠亲房成功到达目的地常陆。进入常陆的北畠亲房为争取南朝的据点而奋斗,不久由于关东执事高师冬的东下逐渐受到压迫。康永二年(1343年)十一月,北畠亲房含恨返回吉野。自此之后,后醍醐天皇在历应二年(1339年)得病,八月十六日在吉野结束一生,义良亲王即位,也就是后村上天皇。

  足利尊氏接到后醍醐天皇驾崩的通知后,十分感慨,立刻停止幕府的杂务沙汰七天表示哀悼之意。同年冬,为了吊唁天皇的菩提,在洛西之地创建天龙寺。历应四年(1341年)七月同寺竣工之时,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一起出席,亲自负责着土。

  足利直义回到了幕府,管理政务,由足利义诠担任其副手。尊氏和义诠以讨伐谋反的佐佐木道誉、赤松则佑为由亲自出兵近江、播磨,实际上是就讨伐直义、直冬的问题同南朝方面进行讲和。得知此事的直义经北陆道逃往镰仓。同年十月,足利尊氏同南朝讲和,废除了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史称正平一统。同时尊氏率军讨伐直义,进入东海道,在骏河萨捶山(今静冈县静冈市清水区)、相模早川尻(今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等战役中击破直义,逮捕了足利直义并将他关押在镰仓。观应三年(正平七年,1352年)二月,足利直义突然死去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德之乱,是日本明德二年(1391年)山名氏清和山名满幸发动的反对室町幕府的一场动乱。结果以山名氏清的战死和山名氏的衰落告终。

image.png

  背景

  六分之一殿

  山名氏是新田氏的一族,山名时氏时跟随足利尊氏一同起兵,南北朝争乱时作为足利氏的属下立下赫赫战功。观应之乱时跟随足利尊氏之弟足利直义一同反叛至南朝,直义死后一度归顺幕府。后再次叛乱归属南朝,曾一度有攻向京都的势头,这之后又协同足利直义之子足利直冬转战山阴扩大势力。后来在二代将军足利义诠时以领国安堵为条件归顺幕府。任因幡、伯耆、丹波、丹后、美作五国守护。

  时氏去世后山名氏势力继续扩大,继承总领的长男山名师义得到丹后、伯耆守护;次男山名义理为纪伊守护;三男山名氏冬为因幡守护;四男山名氏清为丹波、山城、和泉守护;五男山名时义为美作、但马、备后守护。后山名师义的三男山名满幸又得到播磨守护职。当时全日本分66国,山名氏独占11国,被世人称之为"六分之一殿"。

image.png

  将军权力的强化

  室町幕府是在守护大名联合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此将军的权力很脆弱。正平二十四年/应安二年(1369年)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上位,他谋求强化将军权力。天授五年/康历元年,康历政变发生,管领细川赖之垮台,斯波义将就任管领。而足利义满通过细川氏与斯波氏的对立而掌握了权力,通过增强直辖军和奉公众,义满成功强化了将军的实力。

  不仅如此,义满还通过削弱势力过大的守护大名来集中权力。元中四年/嘉庆元年(1387年),幕府创业功臣,美浓、尾张、伊势守护土岐赖康去世,其侄子兼养子土岐康行继位。义满借机挑动土岐氏内乱。于康应元年/元中六年(1389年)下达了对土岐康行谋反的追讨令。被逼上梁山的土岐康行在美浓池田战败,丧失了权势。康行的领国全被没收。总领移至康行叔父土岐赖忠,封得美浓守护,尾张则封给了康行之弟土岐满贞,土岐氏被严重削弱。而义满的下一个目标,就锁定在了"六分之一殿"山名氏身上。

  山名氏的内讧

  山名师义于天授二年/永和二年(1376年)去世,由于继承者尚幼,就将总领传给了末弟山名时义。而对于此事,山名氏清和山名满幸表现出了不满。康应元年/元中六年,山名时义去世,把总领和但马、备后守护之位传给了儿子山名时熙,伯耆传给了养子山名氏之。然而,此时作为病弱的山名义幸(山名师义长男)的代官出仕于幕府的山名满幸感到自己被无视,心中的不满渐渐加深。

  明德元年/元中七年(1390年)三月,足利义满以山名时义生前对将军不逊,山名时熙、氏之兄弟对将军不敬为借口,向山名氏清和山名满幸下达了对时熙、氏之兄弟的追讨令。时熙、氏之兄弟被迫举兵,山名氏清攻击时熙本据地但马,山名满幸攻击氏之本据地伯耆。第二年,时熙、氏之兄弟战败。战后论功,氏清得到了但马、山城,满幸得到了伯耆。备后则由满幸之兄山名义熙继承(同年被细川赖之替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明德之乱,是日本明德二年(1391年)山名氏清和山名满幸发动的反对室町幕府的一场动乱。结果以山名氏清的战死和山名氏的衰落告终。

image.png

  与山名氏对决

  义满的挑拨

  山名氏分裂后,虽然时熙、氏之被追放,但氏清、满幸的实力却极度膨胀。但是,足利义满通过巧妙的手法,成功的挑起了战争。

  元中八年/明德二年(1391年),逃亡中的时熙、氏之兄弟潜伏到京都清水寺求见足利义满,请求赦免。很快,义满想赦免其罪行,并恢复其领地的消息四处传开。这使得山名氏清极度不安,同年十月以生病为借口拒不出席义满在宇治举行的红叶赏。此年三月,义满罢免斯波义将管领之职,由细川赖之养子细川赖元继任,蛰伏于四国的细川赖之被赦免上洛。这一切据推测是足利义满想打倒参加康历政变和土岐康行之乱而势力膨胀的斯波派的做法。

  同年十一月,山名满幸强夺后圆融天皇的御料地出云国仙洞领横田庄。足利义满以此为借口下达御教书,剥夺满幸出云守护职,命其来京都谢罪。愤怒的满幸来到了岳父氏清的领国和泉堺港,向其说道:"最近将军殿下的做法,是要灭我山名氏啊!(昨今の将军のやり方は、山名氏を灭ぼすつもりである)"。最终,山名氏清在堺港起兵,决定一举攻上京都,山名满幸则返回领国丹波起兵呼应岳父。并且,山名氏清成功说得兄长纪伊守护山名义理举兵。为了获得大义名分,氏清投向南朝,获得锦御旗。

  12月19日,幕府在丹后和河内的代官向幕府报告了山名氏清和山名满幸起兵的消息,但幕府重臣半信半疑。直到氏清的侄子山名氏家(因幡守护,山名氏冬之子)与氏清合流,京都发生骚动后,才明确山名氏谋反的消息。

  12月25日,足利义满召集众臣召开军事会议,重臣间发出了与山名氏和解的声音。然而挑拨氏清和满幸举兵的义满早已有了必胜的把握,"本家的命运和山名氏的命运就在此战,看上天眷顾哪边吧。(当家の运と山名家の运とを天の照览に任すべし)",义满斥退了和解论者,决定开战。

image.png

  内野合战

  次日,幕府军进至旧平安京的大内里内野处迎击山名军,义满亲率御马回五千骑坐镇堀川后的一色邸处。

  山名军将决战之日定在了12月27日,山名氏清率3000骑从堺港,山名满幸率2000骑从丹波出发,相继向京都进军。由丹波进军的满幸于26日到达内野三里之外的山峰布阵。但是,山名氏清军受到了河内守护代游佐国长的阻击,于29日才到达淀川,并且部队中不断出现向幕府投降的逃兵,士气极其低落。

  12月29日,迟到的氏清军由淀川的中岛兵分三路向京都进军,满幸也兵分三路向京都进击,由于在黑夜中进军,各部联系极其混乱。

  30日晨,山名军将领山名义数、小林上野介所率的七百骑攻击二条大宫,与大内义弘以下的三百骑展开激战。大内军先下马射箭袭扰山名军,被激怒的山名军发动莽撞突击,被四面埋伏的大内军以混战战术击溃,小林上野介被斩杀,山名义数亦战死乱军之中,幕府军旗开得胜,大内义弘受义满太刀赏赐。

  接着,山名满幸的主力两千骑也傻乎乎地投入到了内野的战场中,与田山等人激战,被死死拖住。关键时刻,足利义满将手下五千"御马回"投入战场,满幸军全线溃败,其人逃往丹波。

  山名氏清率残余的两千人马,兵分两路发动了最后攻势,大内和赤松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前往援助的山名时熙五十骑郎党,被氏清杀得只剩八骑。传令兵接二连三向义满告急,义满认为决定性出击的时刻已到,便命预备队斯波军和一色军投入战场,本人也亲自打着将军旗号,出马迎敌。幕府士众见将军亲临,高呼万岁,山名军则抱头鼠窜--氏清回天乏力,企图逃亡,结果被一色诠笵团团包围,力战被杀。

  内野之战,幕府方战没将士二百六十,击杀山名叛军八百七十九名,一日取得完胜。

image.png

  战后

  明德三年/正中二年(1392年)正月,足利义满论功行赏。畠山基国受封山城,细川赖元受封丹波,一色满笵受封丹后,赤松义则受封美作,大内义弘受封和泉、纪伊,山名时熙受封但马,山名氏家受封因幡(战后降伏,被足利义满赦免罪行),山名氏之受封伯耆,京极高诠受封出云、隐岐。原先占据山阴十一国的庞然大物山名,此时沦落到了只保留三国的境地。此后足利义满大幅加强直辖军"马回"(奉公众)的实力,向世人昭示了将军绝对的权威。

  同年二月,山名义理受到大内义弘的攻击而没落。应永二年(1395年),在九州筑紫剃发出家的山名满幸被捕,送往京都斩首。

  明德三年(1392年),明德和议达成,南朝后龟山天皇向北朝投降,南北朝最终统一。

  应永六年(1399年),足利义满挑拨大内义弘造反,将其剿灭(应永之乱),最终巩固了将军的绝对权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山名氏清,室町前期的武将。跟随着足利义满与南朝作战,建功。反对义满的组织再编组,於是兴起叛乱,称为明德之乱,但不幸败死。

  山名氏是新田氏的一族,山名时氏时跟随足利尊氏一同起兵,南北朝争乱时作为足利氏的属下立下赫赫战功。观应之乱时跟随足利尊氏之弟足利直义一同反叛至南朝,直义死后一度归顺幕府。后再次叛乱归属南朝,曾一度有攻向京都的势头,这之后又协同足利直义之子足利直冬转战山阴扩大势力。后来在二代将军足利义诠时以领国安堵为条件归顺幕府。任因幡、伯耆、丹波、丹后、美作五国守护。

image.png

  山名军将决战之日定在了12月27日,山名氏清率3000骑从堺港,山名满幸率2000骑从丹波出发,相继向京都进军。由丹波进军的满幸于26日到达内野三里之外的山峰布阵。但是,山名氏清军受到了河内守护代游佐国长的阻击,于29日才到达淀川,并且部队中不断出现向幕府投降的逃兵,士气极其低落。

  12月29日,迟到的氏清军由淀川的中岛兵分三路向京都进军,满幸也兵分三路向京都进击,由于在黑夜中进军,各部联系极其混乱。

  30日晨,山名军将领山名义数、小林上野介所率的七百骑攻击二条大宫,与大内义弘以下的三百骑展开激战。大内军先下马射箭袭扰山名军,被激怒的山名军发动莽撞突击,被四面埋伏的大内军以混战战术击溃,小林上野介被斩杀,山名义数亦战死乱军之中,幕府军旗开得胜,大内义弘受义满太刀赏赐。

  接着,山名满幸的主力两千骑也傻乎乎地投入到了内野的战场中,与田山等人激战,被死死拖住。关键时刻,足利义满将手下五千"御马回"投入战场,满幸军全线溃败,其人逃往丹波。

image.png

  山名氏清率残余的两千人马,兵分两路发动了最后攻势,大内和赤松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前往援助的山名时熙五十骑郎党,被氏清杀得只剩八骑。传令兵接二连三向义满告急,义满认为决定性出击的时刻已到,便命预备队斯波军和一色军投入战场,本人也亲自打着将军旗号,出马迎敌。幕府士众见将军亲临,高呼万岁,山名军则抱头鼠窜--氏清回天乏力,企图逃亡,结果被一色诠笵团团包围,力战被杀。

  内野之战,幕府方战没将士二百六十,击杀山名叛军八百七十九名,一日取得完胜。

  当时日本据说共分66国,而山名氏清一族就兼任了其中11国的守护,被人们称为"六分之一大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内野之战,幕府方战没将士二百六十,击杀山名叛军八百七十九名,一日取得完胜。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