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七大恨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把战略重点从原先统一女真诸部转移到反明上。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七大恨”的政治性远远大于感情性,全文并没有过多的实质内容,意在挑起女真内部对中原的仇恨,从而达到努尔哈赤自己的政治野心。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把战略重点从原先统一女真诸部转移到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兴兵进攻明朝。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他对诸贝勒大臣说:“吾计已决,今岁必征明夷。”

  于是积极进行各项战争的准备工作,二月他认为“欲伐木治攻具,恐为众所觉,乃以缮治诸贝勒马厩为名,遺七百人伐木以备攻具”。三月传令八旗将士“治甲胄、修军器,豫畜牧”。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临行书告天曰:“我父、祖未损明边一草寸土,明于边外,无故起衅,杀我父、祖,此其一也。虽杀我父、祖,我仍欲修好,勒碑盟誓云:凡明国、诸申人等,若越帝界,见者即杀其越界之人,倘见而不杀,殃及不杀之人,然明军渝誓岀边驻戍,援助叶赫,其恨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踊边境,侵扰劫掳诸申地方我遵前盟,杀其越界之人。然明置前盟于不顾,责我擅杀,执我前往广宁叩谒之刚古里、方吉纳,并缚以铁索,挟令我献十人解至边上杀之,其恨三也。遣兵岀边戍,援助叶赫,将我已聘之女,转嫁蒙古,其恨四也。

image.png

  不准数世驻守帝边之柴河,法纳哈、三岔三处诸申收获耕种之粮谷并派明兵驱逐,其恨五也。边外叶赫,受天谴责,乃从其言,遣人致书以种种恶语辱我,其恨六也。哈达人曾助叶赫,两次来侵,我反攻之天遂以哈达畀我。其后,明帝又助哈达,胁迫我以还其地。我遣释之哈达人,又屡遭叶赫人遣兵侵掳。遂使天下诸国人互相征伐。天非者败而亡,天是者胜而存也!岂有使死于兵者复生,所获之俘遣归之理乎?若称天授大国之帝,宜为一切国家之共主,何独为我之主?初扈伦合攻于我,天谴扈伦衅,而以我为是。该明帝又如此上抗于天,偏助天谴之叶赫。何以倒置是非,妄为剖断?其恨七也。”

  这“七大恨”从内容的阶级实质而言,无疑是为了他所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但是却打着民族的旗号,因而在客观上是顺应了满族人民反抗民族压迫趋势的,是符合满族人民利益的,所以也就得到了满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夕,大军至古勒地驻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喜欢看清史的朋友可能大多都看过陈道明主演的“康熙王朝”,一剧,在剧中康熙回盛京会见各部汗时,在群臣面前提过“七大恨”,首恨就是“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那么这“七大恨”的首恨是怎么一回事呢?

image.png

  原来,在努尔哈赤起兵的三十年之前,觉昌安和塔克世都是为大明朝办事的,在一次劝降叛将的事件中,二人同时遭遇不幸,此二人便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

  不久之后,大明朝查明真相,证实此次属于误杀事件,并且为了补偿努尔哈赤,封他为龙虎将军,位列二品大员,而努尔哈赤也表明态度,说这件事不怪大明,只怪尼堪外兰,所以随后便起兵为自己的祖父报仇,之后这件事看似结束了,三十多年了努尔哈赤一直对明朝表示的忠心耿耿,但是杀父杀祖之仇岂是一句误杀,然后一点官位就能补偿的?终于,三十年后这仇恨在努尔哈赤的心中彻底爆发。

  1618年,努尔哈赤利用天象奇异的事件,宣布正式起兵与大明作战,并且在起兵的誓师大会上颁布了“七大恨”诏书,其中,首恨就是“明朝无故杀我父、祖”,随后努尔哈赤联系各部族,许以高官厚禄,准备开始对明朝发起复仇之战。

image.png

  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女真族全员开始备战,制作攻城云梯的攻城器械,历时两个多月的准备,努尔哈赤提兵两万,直奔明朝抚顺千户,虽然明朝也经常派使者视察各地的民情,也遇到过努尔哈赤的砍伐队伍,为了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努尔哈赤就让士兵说砍伐是为了给他的儿子建马篷,而且还说努尔哈赤的儿子多需要的木材很多,就这样,明军在毫无防备之下被清军打败。

  努尔哈赤父祖被杀,自己却势单力薄没有反抗之力,只能忍辱负重,不父祖的死说成是误会,把深仇大恨深深的埋在心底,经过长年的努力,他终于有能力复仇了,而这份仇恨经过三十年的积淀也更加的沉重了,所以机会一到,便全部爆发出来,和大明开战的首要一个原因就是杀父之仇。

image.png

  三十年的隐忍,埋在心底三十年的大仇,颁布“七大恨”之后,努尔哈赤便提起三尺锋刃,一路杀到山海关,最终取代了大明,成就了大清,成为清朝太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且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要跟自己曾经的主人——大明王朝叫板,于是煞费苦心地编撰出了一个,为后来历代清朝统治者津津乐道的讨明檄文“七大恨”来。

  “七大恨”的最原始的版本未存于世,流传在世的版本众多,甚至同一版本中“七恨”的内容也往往重复、啰嗦、混淆不清。

  经清史研究专家孟森梳爬、厘清,最接近原始版本的,应该是收藏于北大研究所的天聪四年木刻揭榜之七大恨。

  这个揭榜是天聪四年皇太极带领后金军队打到北京城下,在返程时,为安抚民心而刊布谕民榜文。

image.png

  这个榜文中所记载的七大恨内容,最接近于奴尔哈赤起兵反明时的原状。

  而木刻揭榜中“七大恨”的第七恨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所以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这第七恨的原文是:“我国素顺,并不曾稍倪不轨,忽遣备御萧伯芝,蟒衣玉带,大作威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文□之间毒不堪受。所谓恼恨者七也。”(注:“□”为原榜文遗缺字)

  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则是:我国向来忠义孝顺,从来没有过无礼之举,南朝忽然派遣备御萧伯芝前来巡视。这萧伯芝狗仗人势,蟒衣玉带,作威作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言辞荼毒,让人不堪忍受。即是第七条恼恨。

  这里提到的“备御萧伯芝大作威福”事,由于其他版本不载,众多史书也没涉及到此事,致使后人不知事情来龙去脉,莫名其妙。

  其实,这是一件不大不小的恶作剧,曾让以绝代枭雄自居的努尔哈赤威风扫地、颜面全失。

  明末清初文人计六奇在《明季北略》记录有事情全过程,说:

  努尔哈赤作为替明朝守边的官员,每年都得向明朝进贡蜂蜜,并开蜜市与边民做贸易。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忙于征讨和吞并哈达、辉发、乌拉等部,就不再进贡了。到四十五年(1615年),传言努尔哈赤把这些年屯积下来的蜂蜜炼制成可以携带的干粮,不知意欲何为。辽东巡抚李维翰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但又不敢上报朝廷,想来想去,便私下里派遣辽阳的材官萧伯芝前去质询努尔哈赤。

  萧伯芝是个贼大胆,他带领豪华仪仗队,敲锣打鼓,冒充朝廷都督,大摇大摆地出发了。到了边境,发现努尔哈赤没有亲来郊迎。萧伯芝当场发作,怒斥后金官员:“我奉朝廷的旨意前来,你们的头领居然不来迎接,真是反了你们了!”然后作返回状,声称要回朝禀告努尔哈赤的无礼。

  努尔哈赤得知,穿着橐鞬服屁颠屁颠地赶来,跪在道路左侧迎接。当日,供应的物品十分丰盛。萧伯芝遂转怒为喜,与努尔哈赤交盏欢饮。酒至半酣,萧伯芝板起面孔,责问努尔哈赤为何不进贡。努尔哈赤打着哈哈解释说:“本部的蜂蜜,就好像你们的五谷。五谷遇上欠收之年,皇朝追究谁的责任了?本部这五年来花少蜂死,没有足够的蜂蜜向朝廷进贡。等到来年春天花满枝头,蜂蜜盛产之后,一定像以前一样进贡。这种琐事,如何值得劳烦圣上忧虑?”

  待到欢宴结束,努尔哈赤厚赠萧伯芝,送了很多贵重礼物。努尔哈赤还亲自替萧伯芝把马牵出来。两人上马,并辔而行。到了僻静之处,努尔哈赤在马上拍了拍萧伯芝的肩,笑着说:“你是辽阳的无赖萧伯芝,竟然假冒朝廷的都督出使到我的地盘!我不是不能把你杀了然后再向朝廷禀明缘由,而是实在不愿让天朝受到耻笑啊。替我向巡抚李维翰带个话,下不为例哦。”萧伯芝听了,脸色大变,匆匆而回。

  从事件的结局来看,萧伯芝和努尔哈赤两人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萧伯芝冒充都督,一旦被朝廷侦知,肯定没有好果子吃;努尔哈赤羽翼虽现渐丰,但还没有做好与明朝干仗的准备,也怕明朝怪罪没有进贡之失,所以明知萧伯芝是假,却也只能忍气吞声,赔尽笑脸地向萧伯芝献媚、讨好。

  不过,随着后金事业的壮大,努尔哈赤渐渐把这件事视同自己遭受的“胯下之耻”,耿耿于怀,越来越难堪,越来越难以忍受,以致在公开起兵叛明时,煞有介事地将之列入了赫赫有名的“七大恨”之中。

  说一千、道一万,“备御萧伯芝大作威福”事终究是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奴尔哈赤这样郑重其事只会让人洞察他的心胸狭隘、自卑和脆弱。

  而且,萧伯芝“蟒衣玉带,大作威福,秽言恶语,百般欺辱”,努尔哈赤却又是跪迎,又是奉酒陪笑,又是送礼献媚,既出卖了后金曾经是明朝部属的关系,又让后来的清朝统治者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太祖武皇帝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满洲老档秘录》等书在收录“七大恨”之时,都毫无例外地把这一条删除掉了。

  孟森先生就说“末条以萧伯芝蟒衣玉带为恨,后来太觉其无谓”,“太祖列入七大恨中,亦自觉无事生事。后各本皆删此条,而析别条以足其数”。

  删除了这一条,又要凑够“七恨”之数,就不得不在前面的条数中进行拆解,最终出现了许多重复、啰嗦的东西,致使后人读之如坠云雾,不明就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说起“七大恨”,就不得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努尔哈赤,亦成为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因为正是他做出了“七大恨”的内容,而七大恨中所提及的女子,正是叶赫那拉.东哥!

image.png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七大恨的内容!

  七大恨之一:明朝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父、祖二人;七大恨之二: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七大恨之三:明朝违反双反划定的界线范围,强令努尔哈赤抵偿所杀人命;七大恨之四:明朝派遣兵将保卫叶赫,抗拒建州;七大恨之五:叶赫由于受到明朝支持,背弃盟约,将其“老女”转嫁至蒙古;七大恨之六:明朝当局逼迫努尔哈赤退出以垦种之柴河、三岔、抚安之地,不许其收获庄家;七大恨之七:明朝辽东当局派遣守备尚伯芝等赴建州,作威作福!

image.png

  以上七大恨之内容中所提及叶赫之名有二、四、五,三处!那么,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多次提起叶赫呢?

  这里的叶赫,其中第五条明确提出的就是叶赫那拉.东哥!叶赫那拉.东哥,本是北关老女也就是叶赫部寨的女儿,布扬古背贝勒的妹妹,而叶赫那拉.东哥,本应被许配给努尔哈赤的,但结果却毁了婚约,而之所以毁除其婚约,也完全是努尔哈赤所造成的!

  话说,叶赫布寨贝勒本来应该是努尔哈赤未来的岳父,结果,在一次战争中,却被努尔哈赤手下的士兵所杀了!而这时的他们就已经有了杀父之仇了。但是,如果努尔哈赤能够妥善处理,或许他们之间还有可以转折的余地;然而,努尔哈赤竟然做出了令人费解的决定!

  叶赫部族希望努尔哈赤能够归还其尸身,这本应该是正当的要求,就算是真正的敌人,在处于对对手的尊重,也应该在杀了人之后,归还其尸身(在没有犯大的罪恶前提下),更何况努尔哈赤还与叶赫有婚约在身。然而努尔哈赤竟然把布寨的尸体砍成了两半,只把一半还给了叶赫,而在这种情形下,布扬吉如果还愿意将她妹妹嫁给努尔哈赤的话,那恐怕就不是人类所做的行为了!

  所以叶赫与努尔哈赤解除了婚约,而努尔哈赤因为终身未能娶到叶赫那拉.东哥,愤怒之下,就将这一条加入七大恨当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天命三年(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正月,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宣布:“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