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子太师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在历代史书官职志中,早见于旧唐书"东宫置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宋代未设东宫三师,元代复置但不常有。明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清代承袭明制"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在历代史书官职志中,早见于旧唐书"东宫置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宋代未设东宫三师,元代复置但不常有。明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清代承袭明制"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

image.png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主要是追赠死去的重臣。著名的太子太师有姜太公,董卓,颜真卿,庞籍,李时,严嵩

  在历代史书官职志中,早见于旧唐书"东宫置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

  宋代未设东宫三师,元代复置但不常有。明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清代承袭明制"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

  汉、魏东宫师保,只置太子太傅、少傅。晋武帝咸宁中,备六傅之职,加置太师、少师、太保、少保。因避司马师讳,太师缺笔作太帅。南朝不置,北魏复置,以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为东宫三太,正二品。北齐沿置,称三师,掌师范训导,辅翊皇太子。隋、唐沿置,隋为正二品,唐为从一品,宋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作为加官,只授给宰相相官未至仆射者与致仕的枢密使,实非东宫官。辽南面朝官,金海陵王天德四年(1152)起,都有太子三师、太少。元不常置。明初以朝臣兼东宫师傅。成祖后,太子三师、三少只用为兼官、加官、赠官。清同明制。

image.png

  官职由来

  在古时皇族中,因太子常居东宫,"东宫"便成了太子的别称,此为"宫"。而"太子少保"是负责教导太子的官员,便得"宫保"的简称。此官制在汉代始置,对于它的由来,要追溯到周代,在周代官制中,设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又设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为"三公"之副。当中的"少"即副也,他们仅次于"公"高于"卿"的特殊官职。以上的"三公"和"三孤"又统称为"师保"。"师""傅""保"三者均含有辅佐和教导的双重意义。如太公姜尚(子牙)就品列为"师",周武王尊他为"师尚父"。其后,汉代沿袭了周代的官制,于"三公"系列外又增设了"太子六傅"之职,专事对太子的教导,他们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合称"东宫三少"。到了隋、唐之后,"太子六傅"已是名存职异,只作为赠官加衔的名号,约为现代的"军衔",并非实职。如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于谦等因军功彪炳,亦曾加封过"太子少保"的荣衔。

  官职终结

  到了清代雍正朝目睹了康熙废立太子和诸皇子争储斗争的雍正,深知建储一事如不妥善解决,清朝政权将永无宁日。因此,他在登基不久的雍正元年(1723年)便创建了"秘密建储"制度。方法是:由皇帝宣布太子人选已定,但不公开其名,只将其名写于密诏;密诏一式两份,一份带在身边,一份封存在建储匣内,置于乾清宫正间宝座上方的"正大光明"匾后;皇帝死后,顾命大臣会同廷臣核看两份密诏,并拥戴密诏内所定皇子为皇帝。"秘密建储"是皇位继承制度上的一个有特色的突破,它否定了两千多年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扩大了选任范围,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争权过程中的骨肉相残,有利于皇族内部的稳定,以更好地管理家天下。这种立储方式被清朝统治者奉为"建储家法"。乾隆嘉庆道光三帝皆因循其则。但是咸丰皇帝死的时候,其子尚幼,故仍然采取了"临终托孤"的办法;载淳(同治)、载湉(光绪)二帝均无子嗣,无储可立;溥仪(宣统)也是慈禧临终指定的。未及亲政,清朝就覆亡了,因此,从咸丰起,"秘密建储"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古代所谓的“三公三孤”指的是太师,太傅,太保,以及少师,少傅,少保。这些官历史都极为久远,是仅有的从周朝保留到明清的官职。地位极为尊崇。

image.png

  太师,官名,始于商朝,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司马师讳,曾改作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 ,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太保,太保是古代官职名。清代为正一品——(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西周始置,最初由召公奭但任太保,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在汉代又重新设立,世代延续,位列三公之一。明代时位居正一品,也为辅导太子之官,是治国兴邦的重要官职。

  明清时期的政府最高机构为六部,六部的最高首领为尚书,各部尚书为正二品。明清两朝的政治核心是内阁或是军机处。内阁大臣或军机处一般都是朝廷里的重要官员,尚书,侍郎,内阁大臣可能是尚书侍郎,尚书侍郎为正三品,但尚书并不都是内阁大臣。所以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三品的侍郎成为了内阁大臣,要领导二品的尚书。为了能让内阁或军机处的大臣名正言顺的管理六部的尚书,想了一个办法——加封,加封这些还是正三品的内阁或军机处大臣为太子太保,或太子太傅或太子太师,而这三个为正二品。

image.png

  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太子少傅,这六个都是辅佐太子的官职,实际上并没有具体工作,都是一种名誉官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太子太师”、“户部尚书,这两个官职,在中国官制中,都是很早出现的。不过,为了更好的比较,我们把时间设定在清朝。当时”太子太师“跟”户部尚书“都是从一品的官衔。这在清代的官场中,已经是很高的官衔了。因为,从一品再往上的官衔,只剩下正一品了。虽然都是相同官衔,名义上都是相同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地位级别并不相同。

image.png

  ”太子太师“这个职位,就是专门教育太子的官职。太子是国家储君,未来的皇帝。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人,一定要是名望、才能,都要同时具备,才可以做到。他们跟”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一起并称为”东宫三师“,享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户部尚书“这个职位,管理的都是整个国家的财政,跟今天财政部长的职能,有一定的相似。不过,户部尚书要管辖的,可不只是钱财,还有全国的人口、土地、税收、粮饷,以及军队打仗的军需,也得户部尚书负责。

  基本整个国库的钥匙,就是由”户部尚书“牢牢掌管着。在清朝的时候,最有名的户部尚书,应当就是和珅。他也是因为在理财方面有特殊的才能,才会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

  从上面对”太子太师“跟”户部尚书“这两个职位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太子太师“这个职位,虽然是直接跟太子打交道,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但是,这基本是一个虚职。因为太子毕竟只是储君,不可能过分干预朝政。而”太子太师“,也只是因为自己教的学生身份特殊,作为老师,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而且,”太子太师“这个官职,有不少都是死后才追赠,属于死后升迁,实际效果不大。即便是生前升迁,也有不少是明升暗降。看着给了一个很高的官职。可实际上,手上的实权已经被剥夺了。

  相比之下,户部尚书这个职位,就是牢牢抓住国家的实权。钱是断肠草,却谁都争着要。国库掌握在户部尚书手里,朝廷当中多少官员都需要他手里那把钥匙。官场的拖延舞弊,事情办得好坏,往往就在户部尚书的一句话。这样的情况,实际地位,自然会更高一些。

  而且,”太子太师“这个职位是为了辅佐太子的。清朝原本也是设立了太子的位置。可是,清朝在康熙晚年因为诸位皇子为了争夺太子的位置,打得头破血流。等到雍正皇帝即位后,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就搞了一套秘密立储的制度。

image.png

  也就是说,皇帝生前不立太子,而是提前把皇帝继承人选写下来,制成两份密诏。一份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等到自己驾崩后,由大臣取出来。一份放在身份,以防不测。

  这样一来,就等于清朝就没有”太子太师“这个位置了。因为太子这个位置都消失了。所以,到了雍正时,太子太师就已经逐渐消失,更没什么地位比较可言了。

  而户部尚书这个职位,还要等到晚清时才逐渐消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依然是朝廷官职中极有实权分量的职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自古以来,为皇帝打下江山的将军后来都会得到很高的待遇,可是有一位将军下场就非常惨,还被株连九族,那就是傅友德傅将军。下面我和大家说说关于这位将军的故事。

image.png

  元末,他参加义军,跟着李喜喜进入蜀地。后来他遇到了朱重八,就到了朱重八的麾下,成为了朱重八的手下。再后来他跟着徐达去讨伐元朝,七战七胜平定了甘肃。于是官职逐渐越做越大,打的仗也越来越多,败在他手下的元军不计其数。到最后傅将军与汤和一起攻打了四川,傅将军接连攻打了贵州,甚至把云南也给平定了。如此强大的功劳让傅将军直接加官进爵,被封为了颍国公,后来还被封为太子太师。

  傅将军很懂得打仗,天色刚刚泛起了大雾,就悄悄来到白石江边,表面上展现出要过江的样子,结果却偷偷派了很多分队从白石江的下游渡江过去,最终声东击西,打得元军一个措手不及,活捉了当时的首领,然后就迅速收复了曲靖。此战给我们展示了傅将军强大的带兵作战能力,彰显了他的不凡。不过据统计,傅将军在战役胜利之后,还屠杀了很多无辜的百姓。可能是傅将军怕之后元朝的百姓死灰复燃,所以下令把十岁以上的男人全都杀死,妇女都沦为营妓,其铁血的手段叫人心底发寒。

  或许就是因为傅将军的铁血手段才让他能够如此战功赫赫,之后傅将军接连战捷,朱重八也非常倚重他,经常赏赐他许多东西。他是朱重八的左膀右臂,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都有他的踪影,可以说明朝的大半个江山几乎都是他打下来的。按道理来讲,这样的一个人设,几乎跟汉朝的韩诸侯差不多了,看看韩诸侯的待遇,不同样就是因为功劳超过了皇帝而死的么?所以大家也就知道傅将军是为什么死的吧?纯粹就是因为傅将军的功劳太大了!

image.png

  他的功劳有多大?他的功劳大到朱重八都为之震惊,甚至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平西蜀文》,里面主要是赞扬了傅将军的功绩,肯定了他的赫赫战功,甚至把傅将军拿来跟西汉的战神霍去病相比。这一看,就知道朱重八是非常的倚重这位老臣。但是,有能力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傅将军的功劳太大了,大到朱重八都开始怕了。在打江山的时候,朱重八挺好说话的,但是江山一打下来,朱重八就开始鼓捣起来了。傅将军有三个孩子,有一个在之前跟着父亲一起打仗的时候战死了,另外两个同样都在军营里发展,这一看就是世世代代做将军的命格啊!可惜,朱重八心念一动,就准备要收回这傅将军的兵权了。

  因为这傅将军的能力太大了,要是一直让傅将军握在手里,万一哪天他想不开,要叛变怎么办?所以朱重八就趁着自己请大臣们吃饭的时候,直接说起对傅将军的孩子有一些不满的地方,当众要求傅将军惩罚自己的孩子。傅将军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皇帝既然都说了,他自己就赶紧起来道个歉吧,顺便再自己检讨一下什么的。但是朱重八还不满意,就直接假装借口说傅将军在殿上失了礼仪,要惩罚他,就赐了傅将军一柄宝剑,命令傅将军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提着自己儿子的头到皇帝面前来请罪。

  傅将军是左右为难,这杀吧?这可是自己的亲生的孩子,自己怎么下得去手?可是要是不杀的话,自己就是违反圣命,一家人都得遭殃。傅将军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遵守圣命,含泪杀了自己的儿子,提着自己儿子的头来见朱重八。朱重八见状,故意说傅将军特别狠心,傅将军没有想到朱重八还要针对自己,直接面对面的对朱重八说:既然你想要我父子的头,给你就是了。说完这句话,傅将军就拔剑自刎,血溅金殿,傅将军也因为顶撞皇帝被杀了九族。

  有一些聪明的人懂得明哲保身,早早就弃官回家,这样虽然没有了荣华富贵,但是还是能够保住自己的小命。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荣华富贵都在自己面前了,谁还能忍得住不去动呢?大抵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将领最终才饮恨吧。一直对皇帝忠心却换来这个下场,这样的统治者真让人心寒。如果是现在的老板对自己的员工这样的话,估计没人会愿意替他忠心干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到了隋、唐之后,"太子六傅"已是名存职异,只作为赠官加衔的名号,约为现代的"军衔",并非实职。如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于谦等因军功彪炳,亦曾加封过"太子少保"的荣衔。
更多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