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死人”的真实故事:亲历79年入越部队大撤退

2013-07-01 15:10:29 首页

  我原来是陆军第1军第1师工兵营舟桥连75年广州籍的老兵,住在浙江省杭州中村。部队的前身是贺龙元帅领导的红2、6军团,发源于湖北洪湖地区,参加过2 万 5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120师358旅,解放战争时期为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从保卫延安到解放大西北。全国解放后,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部队共打出来180多名共和国的开国将帅和全军学习的典型 "硬骨头六连"。

  我们的军长叫张治银,师长李光善。我们的连长叫樊秋阳,指导员陈中原,排长李干强。我所在的班为1排1班(又叫码头班)。

  我在1师服役已经了4年整(当时的兵役期为2年)津贴费从第1年的6元,第2年的7元,第3年的8元,第4年我已拿10元了。第5年15元,到第6年及以后就全是20元了。当时我们每天的伙食费标准是0。45元,由于国家还很穷,就这每月13。5元的伙食标准在我国还有许多地方还远远达不到。

  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里,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其组成人员95%以上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城市,更少数的是高干子弟。

  当时的城乡差别以及观念上的差别很大,城里人比农村人有优越感,可是在部队,我作为城市兵却一点都没有体现到,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隐忧,你干好了吧,他们会认为你这小子爱出风头,喜欢表现自己,如果你干的不好,他们又会说城市兵怕吃苦,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甚至有的干部就是不太愿意接收城市兵到他的连队,不好管理。

  不知连队的领导出自何种考虑,在以重活累活出名的码头班里,城市兵的比例却高的出奇,占了一半。

  我来自广州市,冯学文、于奇贤来自南京市,吕浪平来自浙江金华市,孙舰这小子来头可不小,他来自杭州市,他老爸时任海军司令部作战部的部长,当过彭德怀的秘书,他老妈任浙江医科大学的副校长,我师赵副师长还是他老妈的部下,当然了,也是孙舰当兵的背景人物。

  5个人都是高中毕业,由于文各的原因,大学已经停办,在部队已经是最高学历了,就是咱们这个班,最终以过硬的军事技术的优异成绩荣立集体三等功。

  政治可以吹,大道理更可以吹,那都是些软指标,但军事技术,你能把码头吹起来,能把手榴弹吹到50米以外爆炸?

  如果没有平时大强度的刻苦训练,能拿到一连串优秀的成绩单吗?

  驾设码头---我们的专业,4个人扛的钢粱,我跟李秀康2人扛起就跑,节约出一半的人手去做别的动作,顽强、团结、协作的作风练就了过硬本领。

  共同科目---实弹射击,副班长怕魏少群个人成绩会拖全班的后腿,考核前向我交代,给魏少群的靶上打一发子弹,我只在自己靶上打了9发子弹,靶上还上了 82环。投弹,考官一见我们班上就会说给1班优秀得了,我们扔出去的手榴弹基本上不会掉到地上才爆炸,一般都会飞到50米以外在落地前爆炸。

  就是咱们这些每天乐乐呵呵、爱玩爱闹的稀拉兵,思维聪敏,敢说敢干,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敢冲上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