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9月2日 大清嘉庆皇帝热河猝死驾崩

2013-09-02 11:23:34 首页

  1820年9月2日大清嘉庆皇帝驾崩

  在193年前的今天,1820年9月2日(农历七月廿五),大清嘉庆皇帝驾崩。

  大清仁宗睿皇帝(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爱新觉罗氏,原名永琰,后为避免避讳扰民,改称颙琰,年号嘉庆,世称嘉庆皇帝。

  1760年11月13日(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颙琰出生,初名永琰,是乾隆帝第十五子,母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令妃之子永琰为嘉亲王。清代以秘密建储制指定皇位继承人,乾隆连两次建储,惜指定人选均早早去世;到乾隆晚年才第三次立储,为十五子永琰。

  乾隆帝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禅位颙琰。最初四年,乾隆帝仍以太上皇名义掌朝;至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颙琰开始亲政,是为嘉庆帝,时已39岁。

  嘉庆帝任期内显著政绩不多,比较值得一提的乃其亲政仅五天,即逮捕乾隆朝大权臣和珅,迅即下诏宣布其二十大罪,赐和珅自尽,充公其家产。亲政第十五天,就将和珅一党全部打倒。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十五年岁入半额而强。此后嘉庆就没有其他显著治绩。

  嘉庆帝对贪污深恶痛绝,翰林院侍讲梁同书“恭录嘉庆七年御制骂廷臣诗”:“满朝文武著锦袍,闾阎与朕无分毫;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人泪落时天泪落,笑声高处哭声高;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尔曹。”但他却拿不出治贪的办法,他的治贪方式仅针对和珅一人,不肯扩大扫荡层级,以致于收效有限,更无以改变朝廷全面性的腐化。嘉庆三年(1799年),白莲教首领王三槐在北京受审时的供词提到“官逼民反”,嘉庆知道后受到很大震动。嘉庆八年(1803年),爆发陈德在紫禁城门口行刺嘉庆案。嘉庆十八年(1813年),发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宫事件。

  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这时期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清朝倾全部的军事、财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乱。嘉庆在天理教起义平定后,颁布“罪已诏”,当然不会有任何收效,历史学家称这时期为“嘉道中衰”。

  台湾民间有“嘉庆君游台湾”的传说(大意是在乾隆朝,尚未即位的嘉庆帝曾经微服游台湾),甚至迄今仍有许多穿凿附会的说法,但并非史实。嘉庆帝一生不曾到过台湾。

  1820年秋季,嘉庆帝木兰秋狝(秋季打猎)。在到达热河避暑山庄的次日,即1820年9月2日(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因天气暑热,旅途劳顿,诱发心脑血管病而猝死。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天京事变”

  在157年前的今天,1856年9月2日(农历八月初四),太平天国“天京事变”。

  1856年9月2日,北王韦昌辉奉天王诏,杀东王杨秀清。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创立人,也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者。而杨秀清不仅从金田起义后,一直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且利用代天父传言的特殊地位,分享了洪秀全在宗教上的最高发言权。定都天京之后,一方面由于洪秀全日益讲求帝仪制和沉溺于宗教迷信,潜居深宫,疏于朝政,使东王杨秀清原权力超过自己;另一方面,杨秀清居功自傲,大权独揽,挟制洪秀全,欺压同僚,树立自己的权势。洪秀全事实上已成为傀儡。因此,太平天国无论在宗教上,还是政治上、军事上,一个名义上的领袖之餐,还有一个事实上的领袖。

  这种矛盾,在创业初期,被全国对敌以求生存的共同愿望所掩盖着。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西征取得辉煌胜利:接连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天京外围的威胁已被解除。杨秀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权力欲恶性膨胀,急于废洪自立。8月22日,杨秀清以代天父传言的方式,召洪秀全到东王府,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洪秀全随即密诏在江西的韦昌辉、在湖北的石达开和镇江的秦日纲等速回。

  9月1日,韦昌辉带精兵3000赶回天京,在先已回京的秦日纲配合下,包围东王府。秦带随从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4日,韦昌辉诱杀在天京的东王部下各级文武及其家属5000人。东王部属余众奋起反抗,双方展开血战,历时两个月。双方被杀者二三万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的许多中上层干部死于这场自相惨杀的内乱之中。

  9月中旬石达开自武昌赶回天京,对韦昌辉的滥杀无辜表示不满。韦昌辉又起杀心,要杀害石达开。达开连夜逃出天京。韦昌辉将其留京家室全部杀死,并派秦日纲率兵追杀达开。达开至安庆,召集部众4万,起兵讨韦,并上书洪秀全,要韦昌辉首级,否则班师回京以清君侧。韦昌辉则围攻天王。洪秀全和朝内大将士认清了韦昌辉的真面目,诛韦昌辉。秦日纲领兵在外,洪秀全派兵押回处斩。长达两个多月的天京变乱(又称杨韦事变)才告平息。11月,天京军民石达开回朝佐政。天王赐他爵号(达开廉让未受)。石达开尽力扭转危局,但遭天王猜嫉。次年,达开被迫率部出走,离开了天京。天京事变这场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使太平天国由盛到衰。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在108年前的今天,1905年9月2日(农历八月初四),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实力通筹,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乡城各处遍设蒙小学堂。

  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汉代已有考试取士之法,但系临时措施,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废除为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诸科,又有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武则天亲行殿试,并增设武举。其由皇帝特诏举行者称制科。诸科之中,惟进士科为常设,最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举制仅有进士科。唐宋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宋神宗熙宁时,玉安石改用经义。元、明、清均用具法。明清两朝的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须依朱熹《四书集注》等书。

  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京城里进行科举考试的贡院,以前学子们最向往又最恐惧的地方

  1901年9月清廷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时,科举考试已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因科举为利禄所在,人们趋之若鹜,新式学校难以发展,因此清廷诏准袁世凯、张之洞所奏,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分离。

  1861年9月2日《中德通商条约》在天津签订

  在152年前的今天,1861年9月2日(农历七月廿八),《中德通商条约》在天津签订。

  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也激发了德意志企求从中国攫取特权的欲望。当时的德意志尚未统一,以普鲁士为最强。普鲁士派出了远征队,其中包括一个以艾林波为首的外交使团和3艘军舰,代表普鲁士和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各邦,要在中国取得与英、法、美、俄四国在华同等的权利与地位,并不惜采用敌意的示威行动以胁迫清政府谈判签约。1860年初,普鲁士远征队出发,1861年(咸丰十一年)3月到达上海,不久又到达天津。

  1961年5月,普方提出谈判签约事宜,既对清政府进行威胁,又对清政府进行诱骗。谈判进行了三个多月,最后,清政府迫于压力,妥协让步。9月2日,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崇纶与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的代表艾林波签订了《通商条约》。

  中普《通商条约》共42款,另附"专条",主要内容有:1.在条约交换批准5年之后,允许普鲁士使节进京居住。2.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3.允许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民人家属在广州、潮洲、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芝罘、天津、牛庄、镇江、九江、汉口、琼州、台湾、淡水等口居住、贸易,"至于赁房买屋、租地、造堂、医院、坟茔等事,皆听其便。"4.普鲁士及德意志各邦在中国均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5.普鲁士官船(军舰)可驶入中国各口,"船上水师各官与中国官员平行相待"。

  中普《通商条约》是普鲁士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与普鲁士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也使得普鲁士取得了与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同等特权,为普鲁士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创造了便利条件。中普《通商条约》签订10年后,德意志统一,这个条约为德国所继承,成为中德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70年9月2日,法国在色当战役中惨败。

  1870年9月2日法国在色当战役中惨败

  在143年前的今天,1870年9月2日(农历八月初七),法国在色当战役中惨败。

  当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会见德国首相俾斯麦,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拿破仑三世、法军元帅麦克马洪以及39名将军和10万士兵全部做了普军的俘虏。色当战役中法军死亡1.7万人,被俘10.3万人,德军仅伤亡0.9万人。

  评论:色当战役是普法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战役,法军的惨败和拿破仑三世的被俘加速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

  1898年9月2日恩图曼会战爆发

  在115年前的今天,1898年9月2日(农历七月十七),恩图曼会战爆发。

  1898年9月2日,恩图曼会战爆发。英国和埃及军队(8200名英军、17600名埃军)依托工事,并发挥机枪的威力,击败5.2万苏丹马赫迪军。马赫迪军阵亡近万人,1.3万人受伤,5千人被俘,英埃军队仅阵亡48人。

  点评:武器的精良使英军占了绝对的优势,也许这就是落后就挨打的现实版。

  1914年9月2日日军在山东登陆

  在99年前的今天,1914年9月2日(农历七月十三),日军在山东登陆。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国宣战。9月2日,日军第十八师团2000余人在山东黄县龙口登陆,强迫商会为其供应骡马车1000辆及夫差数百人,发行军用钞票,强制中国人使用。次日,又有日军3000人登陆。

  10日,日军侵占平度,强迫县知事供应肉类数千斤和米麦、燃料数百万斤,限5日内交出,过期按军法惩办。并张贴布告,对中国人宣示斩律5条:一、妨碍日军一切行动者处斩;二、切断电源或倾损者处斩;三、拘送或指明告密者重赏;四、知罪不举,窝藏匪徒,邻居乡保从重治罪;五、如于该村有一人妨碍日军行动者,该村人民尽处斩刑。公然把中国人视为被征服者。北洋政府外交部为此向日本提出抗议,日置之不理。

  17日,日军占据胶州火车站,将中国警察尽行驱逐。26日,占领潍县车站。北洋政府外交部提出抗议,要求立即撤退日军,“以重信睦”。日本公使日置益恃强狡辩,竟说胶济路是德国产业,日本有权占领,与中国无关,并要中国军队撤离,否则发生冲突,日本将认为中国协助德国。

日本军舰运载攻击青岛的陆军,在山东崂山湾登陆

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瑞金全景

  1931年9月2日红军粉碎第三次围剿

  在82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2日(农历七月二十),红军粉碎第三次围剿。

  1931年9月2日,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的国民党军,在根据地军民连续打击下,全线撤退。红一方面军乘机对退却之敌实施追击和截击,进一步扩大战果。

  15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在江西兴国县方石岭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师、第九师炮兵团和一个步兵营,俘敌5000余人,缴各种枪4500余支,子弹120余万发。至此,红一方面军历经一个多月作战,六战六捷,共歼敌17个团3万余人,缴枪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向中国军队轰击的日军炮兵阵地

  1944年9月2日日军进攻广西

  在69年前的今天,1944年9月2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军进攻广西。

  1944年9月2日,日军冈村宁次指挥10个师团、3个旅团约15万兵力,向广西进攻。这是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援救陷入南洋的孤军,完成其“1号作战”的第三步。前两步为“河南战役”和“长衡战役”,日军都达到了战役目的,已攻占了3省100多座城市,中国军队已损兵近百万。这次中国守军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所部约12万人,加之其他各部援军共85万人,组织抵抗。自9月1日起,日军分二路开始进攻,23日占领梧州,28日攻占丹竹空军基地,从而对桂林、柳州形成夹击之势。

  1945年9月2日朝鲜三八线划分

  在68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2日(农历七月廿六),朝鲜三八线划分。

  1945年9月2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0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到12月苏军全部撤离。

  美军则继续驻扎三八线以南,拒不撤军,从而造成朝鲜国土和民族的分裂。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讯和人员物资的交流被切断。

  1950年6月,南北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发生军事冲突,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由此爆发。1953年7月,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朝鲜三八线划分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仪式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在68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2日(农历七月廿六),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加、法、荷、新西兰等国代表依次签了字。至此,三个法西斯轴心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日本正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重光葵外相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签字。()旁立者(左一)为麦克阿瑟

阿肯色州小石城事件

  1957年9月2日美国阿肯色州发生“小石城事件”

  1957年9月2日(农历八月初九),美国阿肯色州发生“小石城事件”。

  1957年9月初,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根据1954年最高法院关于取消公立学校中种族隔离的决定,宣布该市公立中心中学接纳9名黑人学生入学。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激烈反对这一决定。9月2日,该州州长福布斯以“防暴”为名派出国民警卫队前往阻止黑人学生入学,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长的纵容下,上千名种族主义分子包围学校,殴打黑人记者,并把8名入学的黑人学生赶走。随后南方几个州也发生了袭击黑人的事件。小石城事件震动了全世界,艾森豪威尔政府被迫于24日派伞兵部队1,000余人赶赴小石城,“保护”黑人入学。在政府的干预下,地方当局于1959年宣布取消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

  阿肯色州州长奥维尔-福布斯采取了力所能及的一切措施阻止黑人学生在学校注册,甚至动员国民警卫队守在门口,不让黑人学生进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