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代后宫是如何挑选秀女的? 秀女是做什么的

2014-04-17 11:38:28 首页

  古代皇宫中秀女是做什么的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因此,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独有的。所以,清宫选秀女,绝非选美。

  历代的规矩如此,尤其是清朝,14——17岁的满蒙汉女孩子都要参加选秀,不仅是为了做后做妃,也是为了给皇子阿哥亲王贝勒之类的选福晋。

  如果到了年纪却不参加选秀,那么不仅女孩子,她的父母家人也会受到连累。但是有的家里不想女孩子进宫受苦,就打通关系谎报女孩子是残疾,这样就可以逃过一劫了。

  但是也有的家庭为了巩固在朝廷里的地位,执意把女孩子送进宫里,好让自己的后台更加坚硬。这种情况下,女孩子一般都会屈服。

  当然也有很少数情况是女孩子自愿进宫的,但是这样的女孩子很少很少,而且将来肯定把朝廷搅个天翻地覆。

  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旗人,是清朝独有的。因此,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独有的。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来的狩猎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军事、生产等多方面职能。以黄、白、红、蓝四色旗帜为标志,组成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八旗。清入主中原后,旗人又有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区别。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这是清政权赖以统治的主要支柱;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尽管清初将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挑选的方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即三代以内、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在挑选宫女时,就明确地说“引见包衣三旗使女”了。所以说,能够成为清廷后妃的,主要是八旗秀女。

  当应选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走下骡车后,先由户部司官维持秩序,再由太监引入宫中。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根据各旗参选秀女人数的多少进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太后选阅,但有时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还有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于皇宫之中,随侍皇帝左右,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手续会更为复杂,初次“引阅”之后,屡屡“复看”,有“记名”的,这是被选中留牌子的;有“上记名”的,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最后,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其余的都撂牌子。

  当“秀女”二字映入人们眼帘时,人们的直觉是秀女应有沉鱼落雁之貌,然而,靓丽的容貌是否是当选秀女的主要标准呢?这里有一张清末应选秀女的照片,似乎很难将这些面孔与任何一个表述美貌的词汇联系起来,非但如此,少女们爱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阅看时,必须着旗装,严禁时装。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好色”也是极不名誉的,“美女祸国”从来都是帝王和他们的大臣们翻云覆雨的护身符,因而这一标准总在若即若离、讳莫如深的扑朔迷离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位县学生员拦下御驾,恳请乾隆皇帝就削减皇后乌拉那拉氏丧仪之事下罪己诏,致使龙颜大怒,但仍未忘记陈述那拉氏册后“并非以色选爱升”,后来失宠,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总之绝不肯承认自己好色。清统治者公开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祥钟华阀”等等。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相貌奇丑,但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因此,她成了皇后。被光绪皇帝视为红颜知己的珍妃入选时,她的父亲是侍郎长叙,祖父是曾任总督的裕泰,伯父是广州将军长善,长善又是大学士桂良的女婿,是恭亲王奕的连襟,因此他他拉姐妹双双入选为珍、瑾二嫔。

  这张没有填写姓名的红纸,更说明了秀女的门第,不仅关系到秀女本人是否入选,而且关系到入选后她在宫中的地位: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敬事房传旨:

  原任公爵之女着封为妃

  将军之女着封为妃

  知府之女着封为嫔

  员外郎之女着封为嫔

  钦此。

  所以,清宫选秀女,绝非选美。

  选进宫的秀女命运如何?

  清西陵自顺治以来到光绪年间,,每三年一次挑选八旗秀女,由户部主办,从未间断。顺治朝规定 ,凡八旗女子,不论属于官员或兵丁的家庭,年龄到了13-16岁,都必须报部应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朝又规定 ,后族近支及母族系宗室觉罗者准声明免选;八旗内外,满蒙四品以下文武官员之女免选;太后、皇后至妃弟兄、姐妹的女子皆可免选。清代挑选秀女其目的在于"或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

  1、 每逢 挑选秀女之前,先由户部行文到八旗的各都统衙门,直隶各省驻防八旗及外任八旗员,将适龄的女子由族长等到逐级呈报都统,再递户部备案。

  2、 挑选时每旗分满面蒙汉为先后,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参选取的秀女都有备有骡车,按年岁大小排列顺序,入选前一日夜分时刻,由旗署官员领到神武门外下车,再由太监领进顺贞门备帝后选看。备选秀女严禁着汉族服饰和缠足。

  3、 入选日上午备选秀女由帝后选阅,每班 5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牌子,以备复选,牌子上书某人之女,某旗满洲人(蒙古、汉军),年若干岁,落选者撂牌子,初试撂牌子者及复试落选者均可自由婚嫁。

  4、入宫后选为后妃或升至后妃的幸运者。

  以一般秀女身份选入后宫,得到皇帝宠爱的,便可得到答应、常在、贵人不同等级的封号。有的升至妃、嫔,更有幸运者因"中宫虚位"可由妃嫔升至后位。

  5、指配皇子皇孙为一如既往的秀女

  被选中的秀女,除充实后宫主位,还要配给近支宗室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所以在选验秀女之日,宗人府要同时呈报近支宗室名单。所以皇子的嫡福晋都是秀女出身。有的皇子后来即了皇帝位,嫡福晋册立为皇后,这便是最荣耀的秀女

  6、幽怨一生的秀女

  选入后宫的秀女,若从未得到皇帝的赏识,也就得不到任何封号,只能在深宫内院,渡过幽怨的一生,去世后也只称为"格格"。

  7、终生不可婚嫁的秀女

  秀女经过初阅后,选中留牌子的秀女登记备案,记名期5年,5年后仍不复选者,而且未得到退出记名的明文以及某种原因从未入选的应选女子待17岁"逾岁"后,只能终身不嫁。

  8、会亲

  秀女入宫后在一定期间里,可与骨肉家人相会,叫做会亲。《清宫史.宫规》规定:"凡秀女入宫,有名号者,父母年老,特旨许会亲,一年或数月,许本生父母入宫,家下妇女不许随入,其余亲戚不许入宫"。对秀女会亲限制的极严,有封号的秀女还需特旨入行,无封号的或者得不到"特旨"的便"宫门一入深似海",与骨肉亲人分离,终生不得一见。

  9、皇帝翻牌

  凡妃子之备幸者,皆有一绿头牌,书姓名于牌面。敬事房太监置之大银盘中,或十余牌、或数十牌。待皇帝晚膳毕,太监举盘跪帝前,若无所幸,则曰去,若有属意,则取牌翻转之,以背向上。太监下,取此牌,有专以驼妃子入帝榻者。届时,帝先卧,驼妃者脱妃上下衣皆净,以在氅裹之,背至帝榻前,去氅,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与帝交焉。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心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清代除了选秀女外,还要选宫女。宫女是在内务包衣佐领下的女儿中,每年引选一次,由内务府主办。她们在宫中的地位比秀女低得多,主要供内廷各宫主位的役使。宫女虽出身低价,但入宫后若被皇帝看中,也可得到内廷主位的封号,升为妃嫔。宫女也是皇帝嫔妃的来源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