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高宗赵构的选储绝招 还位于太祖一脉

2021-09-26 15:33:14 首页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南宋第一个皇帝。北宋徽宗之九子,宋钦宗之弟。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占领东京汴梁,俘获徽、钦二宗并3000余皇室成员北去,北宋灭亡;时年五月一日,侥幸逃脱的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金人得知赵构重建赵氏政权,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南侵,目的是要趁赵构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消灭。高宗建炎元年(1127)秋,金朝分兵攻宋。高宗内心惟恐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不顾主战派大臣和将领们的反对,于十月将朝廷迁至扬州。建炎三年二月,宗翰派兵奔袭扬州,攻陷天长,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高宗此时正在后宫寻欢作乐,乍闻战报,慌忙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急驰至瓜洲渡江逃跑。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吓也给赵构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他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便将李马药哑,不久杀死了李马。

  宋高宗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确定为宋朝陪都(仍遥尊已被金侵占的东京汴梁为都城),开始偏安割据一方,基本与金国划江而治。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公元1187年去世,享年81岁,为历朝为数不多的高寿皇帝。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著有《翰墨志》。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宋高宗在立储的时候,倒是有点创意,颇有些搞笑,下面做一介绍。

  赵构虽然嫔妃如云,但亲生儿子只有元懿太子一人。偏偏这位太子还短命,年仅三岁就夭折了。据说,太子在睡觉的时候有宫女碰倒火盆,愣被吓死了。而在金兵南侵过程中,赵构不幸受惊吓而不复生育能力。这样他就只能从宗室择近挑选。可是,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太宗这一支3000余人都被金兵带到漠北劳动去了,基本就剩他一个了!赵构四十岁左右时就开始为立储之事发愁了,不想梦到太祖托梦与他,告诉他“斧光烛影”的故事,赵构心中不安,决定效仿太祖再把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这一想法既出,立即得到了太后、皇后与大臣们的认同,都说应该还位给太祖一脉。

  但到底立谁呢?自太宗以“兄终弟及”方式获取皇位,直至高宗赵构,均出自太宗一脉。太祖在“斧光烛影”中不明不白死去,其儿子德芳、德昭也随后无故早死,给后人留下了千古之谜;但好赖留下了一脉之后,且在靖康之难中幸免南逃至临安落根,细数太祖后裔也达到了1600余人。按赵构儿辈“伯”字辈中由大臣们几经周折,挑选了两个六、七岁的孩子,即伯琮和伯玖这哥俩,分别赐名瑗和琢,一并送到宫里先培养起来,接受考查,也来个竞争上岗。绍兴12年(1142年)分封为普安郡王和恩平郡王。

  十多年过去了,赵构自然不可能再有半儿一女,而太后也终于崩逝慈宁宫,在这俩兄弟里选择一个正式的接班更显得是当务之急。赵瑗(伯琮)性情恭俭,勤敏,好读书,赵构比较倾向选他做接班人,但是不受秦桧的喜欢。但另一个候选人赵琢(伯玖)在太后、皇后那儿挺有人缘,秦桧也极力推荐伯玖。高宗赵构没有轻易相皇后和秦桧,也没有自个儿做主。为了检验二人品质优劣,想出了一个令后人瞠目结舌却又非常有效的办法,而又顾及皇后和群臣意见,实则两全其美

  他选了二十名美貌宫女,平分给兄弟俩。赵琢得了十名美女,左抱右拥,其乐陶陶。赵瑗得了十名美女,但听从了史浩的意见,只是安排她们做点事,毫无相亲之意。几天后,高宗将宫女召回,经过检验发现,在瑗邸内十人,均尚完璧;在琢邸内十人,尽已破瓜。赵构与皇后说明情况,皇后倒也挺明理,完全同意他的看法。绍兴三十年(1160年),高宗赵构下诏立赵瑗(伯琮)为皇子,更名为玮,封为建王。赵琢吗,也没亏待他,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司,改称皇侄,仍将宫女一律给还,供其赏玩。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废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在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为虞允文统帅的宋军所击败,使南宋再次转危为安。不过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对。而使他的统治难以继续维持,高宗倍感身倦神疲,屡与宰相陈康伯等商议,以年老厌烦政务和想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借口,久有禅位于皇子之意,御笔赐伯琮字元永。绍兴三十二年五月,高宗下诏正式册立其为太子,改其名为昚(shèn);六月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夺宫。

  孝宗是宋太祖的七世孙,太祖之子秦王(即八贤王)德芳的后人,他以仁孝博得高宗的认可。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励精图治,立志光复中原,大有复兴南宋之志。遂即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面对金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孝宗主动出击,进行“隆兴北伐”,南宋朝野顿时为之一振,全国上下群情激昂。这些情绪可以从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中辛弃疾的词中反映出来: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由于北伐损失惨重而失败,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以身作则崇尚节俭,所以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六年(1189年),63岁的孝宗自觉心神交瘁,体力不支,不顾大臣劝阻,在紫宸殿禅位于三子赵惇(即宋光宗)。光宗即位后,尊孝宗为寿皇。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九日,寿皇病逝,享年68岁。

  孝宗不愧是太祖的后人,一反高宗时卑躬屈膝的投降路线,一心想恢复中原,他的这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特别是孝宗当了27年皇帝,前25年高宗一直健康的活着,一直影响着他。孝宗为人勤政、节俭,高宗称赞他“勤俭过于古帝王”,真是“俭以养德”的帝皇典范。孝宗朝是南宋国力最强的时候,可惜孝宗碰上了“小尧舜”金世宗这样的明君,能够获得宋、金此时的绝对均势而保持平衡,实属不易!

  宋高宗一生糊涂,做了无数蠢事,唯独在选储这件事上聪明了一回:纵观整个南宋,孝宗几乎是唯一一位英明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