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40:40 首页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等。
因清朝推行剃发易服,太平天囯则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被称作“长毛”,清廷蔑称其为“长毛体贼”、“毛贼”、“发贼”、“发逆”等等。又因天国领袖洪秀全为广东花县人,广东简称粤,故清廷当局亦蔑称其为“粤贼”、“粤匪”、“粤逆”、“粤寇”等。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禁止诬蔑太平天囯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 ,从此将“太平天囯”、“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太平天国究竟为何兵败如山倒的?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最后失败了,历史学家总是从政治的角度结论为洪秀全的革命依然是受了阶级局限性。甚至怪罪于石达开的分道扬镳。其实这种学术观点是站不脚的,笔者试问,朱元璋系普通农民,为何又建立了大明王朝呢?
在推翻一个旧政权的过程中,军事斗争是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军事斗争中关键的战事往往能决定成败。碧华先生在分析了太平军几场关键战役后得出结论为:败于信息不畅。
北伐:孤军深入造成通信被清军切断
太平军自1853年5月开始从江苏扬州北伐,4个月即打到天津附近的静海县,前锋直指杨柳青镇,吓得“北京官民逃迁者达三万户”,眼看就要拿下清朝的老巢北京了,却为何又败了呢?原因就是这支北伐军从出发的那一天起,所有与大本营天京的联系就被清军切断,后勤补给跟不上,援军也联系不上,北伐军可谓孤军奋战,苦撑两年后败走山东,最后失败。
西征:长江南北两路信息切断
1860年5月,洪秀全决定发动第二次西征,太平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陈玉成率领由长江以北前进,一路由李秀成率领由长江以南挺进。两路大军计划于1861年4月会师武昌城。结果,北路大军按计划攻占了黄州府,曾国藩自己都认为武昌难保,“已书遗嘱,部署后事”。
然而,南路大军却并不知北路大军的进展情况,李秀成于1861年6月27日修书一封给陈玉成,另写一封给北路的大将赖文光,但这两封信均被英国领事金执尔扣留,造成两路大军信息不通,西征失败。
陈玉成坐困庐州,壮烈牺牲
1861年9月,太平军在安徽的一些军事重镇相继失守,英王陈玉成决定派几员大将远征西北,以便“广招兵马,早复皖省”,自己坐镇庐州(即合肥),以“进兵取粮”,支援天京。4个月后,洪秀全命陈玉成马上进兵取粮,陈玉成便致书西进的陈得才等大将,命令他们立即发兵正阳关。
半个月后不得回音,再修书一封。同时,陈玉成还致信捻军的张洛行和常州的太平军主将陈坤书等,请求援助。这些书信均被清军截获。一年后,西征的部队才得知陈玉成处境艰难,再班师回救时,可怜陈玉成在苦撑一年后庐州失陷,在突围时被俘而牺牲。
天京成孤城,最后沦陷
1862年5月以后,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即南京)及附近重镇已被清军团团围住,屏护天京的苏州危急时,李秀成于1963年9月从天京出发增援苏州,他曾两次写信给驻常州的大将陈坤书,请他一同发兵解苏州之危,没有回音。于是又致信守无锡的主将黄子隆,请求增援,也无回音。原来,这些信件全被清兵截获。天京周围的军事重镇就这样被清兵各个击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也终于在1864年7月19日沦陷。
从以上事例看出,如果剖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只讲其“阶级局限性”,显然是片面的。这几场关键性战役如果其中一两场不因为信息被截断,结局就完全不一样,历史还将改写。可见,信息在战争中是何等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