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真实的大理段氏:世代傀儡从未掌实权

2014-08-22 10:39:45 首页

  导读:金庸先生在小说《天龙八部》中对大理国有过相当的描述,其中甚至涉及到大理皇帝的名字和谥号,如保定帝段正明(保定是段正明的谥号)。本刀一时兴起,翻了翻《现汉》后面的世系纪年表,果然在大理国这一段找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段正明、高升泰、段正淳……段正淳之后,则是其子段正严继位。看到这里心想,大概金庸笔下的真实历史人物也就到段正淳为止了,因为书中所写段正淳的儿子乃是段誉啊。可谁知,再查了查相关的历史资料,发现段誉在历史上还真是确有其人。原来段誉便是段正严,本名段和誉,大理国第十六代皇帝。但是,《天龙八部》里描写的大理国历史人物,大多都是为了小说的情节需要进行了虚构,有其名不一定实有其事。那么,他们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

  先看一段《天龙八部》里的描写:“原来十多年前的上德五年,大理国上德帝段廉义在位,朝中忽生大变,上德帝为奸臣杨义贞所杀,其后上德帝的侄子段寿辉得天龙寺中诸高僧及忠臣高智升之助,平灭杨义贞。段寿辉接帝位后,称为上明帝。上明帝不乐为帝,只在位一年,便赴天龙寺出家为僧,将帝位传给堂弟段正明,是为保定帝。上德帝本有一个亲子,当时朝中称为延庆太子,当奸臣杨义贞谋朝篡位之际,举国大乱,延庆太子不知去向,人人都以为是给杨义贞杀了,没想到事隔多年,竟会突然出现。

  保定帝听了高升泰的话,摇头道:‘皇位本来是延庆太子的。当日只因找他不着,上明帝这才接位,后来又传位给我。延庆太子既然复出,我这皇位便该当还他。’转头向高升泰道:‘令尊若是在世,想来也有此意。’高升泰是大功臣高智升之子,当年锄奸除逆,全仗高智升出的大力。”

  这一段叙述颇为接近历史真实。不过一翻大理国历代皇帝世系表,就会发现段正明之后赫然竟是高升泰!高升泰之后才是段正淳、段誉父子。所以这个在小说里看来忠君勤王的善阐侯高升泰,历史上究竟扮演过什么角色,不能不令人产生兴趣。翻寻历史资料一查,发现这个高升泰果然不是个寻常人物。据史料记载,高氏是大理白族的大领主,早在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时期,就是朝中重臣。到高升泰的父亲高智升时,被上德帝段廉义委以清平官(相当于宰相)的要职。在平定杨义贞叛乱、拥立上明帝段寿辉这两件事上,高智升的确是居功至伟,因功受封为善阐侯(善阐就是今天的昆明),权倾朝野。小说里写上明帝段寿辉“不乐为帝,只在位一年,便赴天龙寺出家为僧”,到底是真的不乐为帝,还是因为权臣当道别有隐情,那就见仁见智了。不过保定帝段正明,可是真的废在高氏手里。上明帝出家后,高智升立上明帝庶弟段正明为帝,不过实权却由高氏掌握。高智升死后,高升泰继其父为清平官、善阐侯,继续把持朝政。段正明暗弱不振,在位十三年,是个完完全全的傀儡皇帝,可不象《天龙八部》里描写的保定帝那般明智练达。

  高升泰掌权日久,也想过过皇帝瘾,便于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以“天变不祥”为名,逼迫段正明出家为僧,并禅位给他,演了一出篡废的政变戏。高升泰改大理国号为“大中”,段氏大理宣告祚终。但是,大理并不是中原,改朝换代是朝廷的当权者说了算,当时大理各部世族的领主们势力很大,与官府平起平坐。现在高氏称帝独大,打破了部族间的平衡,各家都不买帐。高升泰称帝后不仅处境非常孤立,还落得一身骂名,真是典型的没逮着狐狸反惹上一身骚,在位仅两年,便郁郁而死。临终时,高升泰命儿子高泰明还君位于段氏,并嘱后人切勿效尤。高泰明遂立段正明之弟段正淳为帝,是为安文帝,同时恢复大理国号,但高氏仍然掌握着实权。自段正淳始,大理国在历史上又称为后理国,高泰明及其子孙世代为后理宰相,始终掌握着朝廷大权。真正段氏的大理,实际上在保定帝段正明那一代已经亡了。

  历史上的段正淳形象不同于小说里描写的那位风流好色的镇南王,至少比起乃兄段正明要振作得多,他登基于段氏存亡危急之时,力图通过改革振兴王室,在国内“赦差役”,减轻国民负担;外交上,“使高太连入宋,求经书69家,药书62本”,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与“缅人、昆仑、波斯三夷同进白象、香物”,密切与宋朝的贸易联系。可惜这时段家王朝委实是气数将尽,安文帝在位11年后,“彗星出西”,“大疫”流行,种种不祥之兆接踵而来,最根本的是,安文帝手中的权力有限,后理国真正的主宰还是高氏一族。安文帝回天无术,最后不得不走上“禅位为僧”的道路,让位给儿子段和誉(段正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