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21:45:10 首页
1999年,在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内发现一座清代古墓葬,盗墓贼将随葬品洗劫一空之后,只留下了考究的墓室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干尸。女墓主人面部狰狞,大张着嘴,四肢弯曲,是什么让这位三百年前的诰封夫人如此痛苦的离开人世?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究竟经历过什么?她两腿间那块黑色的粘连物又是什么?为什么一个驻守边关的三品夫人能够在沼泽深处历经三百年而不腐至今?她的身上究竟还有多少秘密正在或者永远无法揭开?
虽然我们看到的她已经是一具没有血肉的干尸,但是大家仔细看她的样子,狰狞的面部表情、大张着嘴,似乎想向人述说些什么?她的左脚和左手已经残缺不全,两 腿蜷曲起来,在她的两腿之间还有一块荷叶状的黑色粘连物,种种表现让看到她的人不禁产生疑问,她是谁?为什么死相会如此恐怖?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究竟发生 过什么?她的身上是不是还隐藏着更多未知的秘密?
考古人员发现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从木棺的外观和随葬服饰上看,墓主人的身份应该非富即贵,遗憾的是墓室已经被盗,两个棺盖也已撬开,就在考古人员感到失望的时候,右侧木棺内的一具神秘尸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李兆平:我当时一进墓一看,把我吓得够呛,我说张个大嘴,身上的衣服撕得特别破乱,而且一层一层的,抬出来以后一股特殊的味,直呛鼻子。
这个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会葬身于此?考古人员找遍了墓室,除了26枚铜钱之外,再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这具保存完好的尸体,居然是位200多年前的古人,这个发现令许多人感到疑惑不解。
齐齐哈尔市医学院解剖实验室主任刘一弘:非常蹊跷,一般正常的咱们尸体,我们搞人体解剖学的,在两年之内埋在土里面,基本上就变成了白骨。这么些年,皮肤、肌肉、关节都没有受到损害,这我们就很难判断它是怎么回事。
考古人员继续清理着墓室,急切的希望能够有新的发现。然而盗墓贼除了两口棺材和几件残旧的衣服之外,什么也没有留下。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疑惑都集中在了这具神秘而怪异的古干尸身上。
随着随葬物品的逐一清理,一件看上去十分残旧的外衣慢慢显露出原来的威严,这件外衣前襟中央有一块约40厘米的方形补子,四周环绕着祥云丘陵、树木花草, 一个威风凛凛的金钱豹坐卧在补子中心。究竟是什么人能够穿戴这样的衣服呢?它能够揭开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吗?随后考古队又在墓室内发现一个木制灵牌。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而且是这个墓志是在这个女棺的前面,是雕刻着一个寿字,寿字当中有一个长方形的,下边和上边带花朵纹的这种装饰,当间有这么一个小绢条,满文书写的。
经过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的黄锡会先生辨认,灵牌上的满文翻译成汉语是“诰封墨尔根觉罗妇之列棺”的意思。很明显这个灵牌就是女墓主的墓志了。原本以为这个墓志能够帮助人们揭开这具神秘干尸的身份之谜。
但是没有想到考古人员查遍了所有史料,在600多个满族姓氏中“墨尔根觉罗”并不在其中。既然铭文上写的是“诰封墨尔根觉罗妇之列棺”,但是为什么史料上 没有关于这个姓氏的记载呢?于是考古人员决定从墓室中发现的那件绣着金钱豹的衣服入手。据资料记载绣有这种图案的衣服正是清朝三品武官的官服。
但遗憾的是这件衣服除了能够说明墓室中的男主人生前可能担任过清朝的“副都统”之外,考古人员仍然没有找到和“墨尔根觉罗妇”相关的资料。最后专家推测“墨尔根觉罗”很可能是赐姓或者是女真部族的某一支。
调查死者身份的线索只能等待以后更多的考古发现才能继续下去了,专家们暂时将这位“诰封墨尔根觉罗妇”简称为“墨氏”。
难道200多年前发生在这位“墨氏”身上的故事真的永远被历史掩埋,不为人所知了吗?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李兆平:在清理的时候,发现这具女尸身上有一种白色的物体,当时我问辛健,我说这是什么东西。
干尸身份为三百年诰封夫人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副研究员辛健:我们当时分析,这种白状物,有可能是防腐剂。
当时受条件所限,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并没有对尸体上的这层附着物进行检测,没有科学的检测依据,防腐剂的说法就只能是一种猜测,有人就提出质疑,说既然 当时的古人掌握了防腐技术,能够将尸体保存的那么好,那么为什么同一时期同一个地方甚至同一个墓室里仅仅只发现这一具干尸?她的丈夫为什么只剩下了一堆白骨?
如果当时真的有这种防腐技术,这位贵族格格应该是做的非常成功的,历经200多年还这么纤毫必现,这是历代帝王将相所梦寐以求的东西,难道在这小小的边陲 之地早在200年前就已经研制了出来?既然那个时候的人已经掌握了非常成功的防腐技术,为什么墓室里的男主人下葬时却没有进行处理?
而且干尸的左脚和左手非常明显的因为腐烂而残缺的痕迹又怎么解释呢?对于这些质疑,辛健一时也没有找到更好的答案。而如果这位死于200多年前的贵妇人不是在死后经过防腐处理,那么她又是如何成为不腐之身的呢?她的身上究竟还隐藏着多少秘密没有被揭开?
令人惊奇!三人合葬诡异冥婚 千年古墓小新娘
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故居的扩建工程,正在紧张地施工。趁工作的间隙,几个工人凑在一起闲聊,有人将手中的工具随意地支在地上,钢钎竟然在这个工人的脚下戳出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口,考古专家随即介入,一个掩埋于地下的巨大秘密即将重见天日。下面就和趣历史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封闭千年的石门
接到工地传来的报告,考古专家赶到施工现场,凭借多年的经验,专家从暴露出来的土层判断,这是一个古代墓葬,一场抢救性发掘立即展开在王羲之故居内发现的古墓,是否会和传奇色彩浓郁的王氏家族有关呢?
王羲之出生于晋代的琅琊郡,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一带。王羲之是东晋着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被后世称为书圣,他所创作的行书《兰亭集序》被称为古今第一行书,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由于家族文化的传承,王氏一门大多擅长书法,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一位着名书法家,成就几乎可与父亲齐名,被世人并称“二王”。如果这个墓葬属于王氏家族,那么墓中极有可能会藏有王氏家族成员的书法真迹,那无疑将是价值连城的文物。
作为东晋第一大豪门,王氏家族的墓葬还从未被发现并证实过,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家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只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传说与想象。封闭了一千多年的石门尚未打开,关于墓中情形的猜测,已经令所有人兴奋不已。
墓主人身份指向皇族
人们在清理墓门前面的空地时,发现了一些红色的痕迹,这一发现令在场的考古专家立即警觉起来,因为这些人为涂抹的红色印痕,很可能预示着这个陵墓有着更加复杂的身世。根据《太平御览》的记载,用铁矿红粉涂地,是天子陵墓的规格。
王羲之出生的王氏家族,在东晋时期虽然属于显赫的名门望族,但是并没有权力享受皇室墓葬规格,看来王氏家族并非这个墓葬的主人。那么这个墓葬到底属于什么人呢?带着这个巨大的疑惑,考古专家指挥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厚重的石门,假如墓葬没有被盗墓贼破坏过,那么所有的谜团,也许将在石门开启之后,大白于天下。
古墓为地下砖砌建筑,分左右两室,都是长方形,拱形穹顶,开启石门,进入墓室,单墓室东西横宽3.8米,南北纵长4.6米,高3.4米。墓葬使用的青砖,是由精土烧制而成,建筑成型后,砖砌的表面还进行过细细的打磨,这也再次证明墓主人有着非比寻常的身份地位。
这个墓分成东西两个室,两室墓大部分都是前后室,就跟现在家里住房一样,前边是客厅,后面是居室,没有把床搁到客厅里去的,墓葬也一样,前室上供,祭祀的,后面是比如夫妻两个棺材搁在后面的,或者一个人的棺材也搁在后面,这个墓挺怪,居然是东西两室。
让专家们好奇不已的是,放置陪葬品的墓室地面并不平坦,而是从墓室边缘开始,向墓室中心弧面隆起,呈现出龟背状。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墓葬地面处理方式,把墓室地面做成中间凸起、四周落下的龟背状,是要把棺椁和陪葬品放在凸面顶端,避免墓室渗水的影响。
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形式, 进一步证明了专家此前的判断,墓主人必定是举足轻重的皇族成员。随后的发现让专家们睁大了眼睛:厚厚的尘土掩盖下,陪葬的器皿发出隐约的金色光芒。这让大家激动不已,这些随葬品是否会透露出关于墓葬主人的秘密呢?随着墓葬内积尘的清理,随葬品开始一点点露出了本来面目。考古人员共清理出250多件各种陪葬品,有金器、玉器、铜器、漆器等。
陪葬品再次印证皇室身份
就是在这些漆器上,专家发现了 “大康七年”、“大康八年”、“十年”三个纪年,古代“太”与“大”时常通用,“太康”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墓主人与这位两晋时期的开国皇帝,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发现墓葬的山东临沂一带古称琅琊,太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80年,西晋皇帝司马炎分封他的叔叔为琅琊王,此后在整个西晋时期,这一支皇室成员一直生活在临沂一带。专家分析,墓葬的主人必定与琅琊王有关。
让专家感到兴奋的是,被封琅琊王的这一支司马氏皇族,命运与同样生活在临沂的王羲之家族息息相关。公元317年,就在西晋王朝,被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攻灭的一年之后,偏安临沂的琅琊王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护佑下,渡过长江,在今天的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祖父王导,就是辅助司马睿登上皇位的东晋第一宰相。因为王氏家族在东晋政治中的巨大影响,王家的庞大势力几乎可以与东晋皇室平起平坐,当时在民间,曾经流传“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由此可见,早在司马睿任琅琊王时期,皇族司马氏和王氏家族不仅关系密切,在地理位置上也非常接近,今天重新扩建后的王羲之故居,也许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规模,把原本司马氏家族的家族墓葬也涵盖在内了。
种种的证据都将墓主人指向了皇族司马氏,那么墓室当中到底埋葬的是这一家族的谁呢?随着墓室一点点被清理出来,接下来的发现,却让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遭遇了他们考古生涯中最为奇特诡异的景象……
墓葬主人竟是幼儿
2003年5月8日,墓室外围的陪葬品已经清理完毕,考古专家准备打开东西两个墓室当中的棺木,此时,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发现接踵而来,墓葬的主人变得更加神秘而离奇。专家在西侧墓室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棺椁,一具幼儿的骸骨奇迹般的保存完好。
棺木长2.3米,宽0.6米,东西向横置于墓门口,专家推测棺木最初放置在龟背地面的顶端,数千年间墓室内的积水使棺木漂移到了现在的位置。棺内的幼儿骨架头东脚西,身材纤细矮小,从骨骼判断,幼儿的头骨上右侧门齿乳牙已落,恒牙尚未完全长出,专家由此判断,幼儿正处于换牙的阶段,年龄顶多在五六岁的样子。
在这个幼儿骨骼四周,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陪葬品,依稀残存的头发上,还插着两枚金簪和两枚金钗。在幼儿骸骨的胸部清理出散落的43颗金珠子,这些串起来应该是佩戴在幼儿脖子上的金项链。在这个幼儿骸骨的左右手腕上,各戴一副金手镯,手镯附近散落着几个金铃铛。
在死者交叠的双手上共发现有11枚金指环。胸前放着金子和煤精石雕刻的小动物,用于穿线佩戴。此外还有翠珠、带钩、带扣等等,仅仅身上佩戴的饰品就已经极尽奢华。可以说,这个五六岁就夭折了的儿童享受到了非同一般的厚爱,他是皇族司马氏的子嗣吗?那另一侧的墓室里埋葬的又会是谁呢?
考古队员打开相邻的东侧墓室,让人震惊不已的是,东墓室里竟然是更小的两具木棺,一具东西横置于墓门口,另一具斜置于墓室西北角,两棺皆长1.2米,宽0.4米。棺木里面两具幼儿遗骸,大的不过两岁,小的是个不足周岁的婴儿。
按常理推测,三个幼儿不可能同时病死,而墓室中又没发现二次下葬的痕迹,显然三个人是同时下葬的,那么这些极有可能是源自于一次极不寻常的事故。在风雨飘摇的两晋,皇室权力的转移,往往是通过宫廷政变实现的。两晋的多数皇帝都没有善终,不是在宫廷政变中被杀,就是因荒淫无度而早亡,甚至超过30岁的都是少数。
但是,即便如此,三个不到10岁的皇子同时夭折仍然令人无法解释。由于骨骼太过细小,一千多年来腐化严重,东墓室里的两个幼儿只能隐约看出人形。幼儿遗骸的手腕上也都带有金镯,周围散落着各式精美的陪葬器物。
在这个规模庞大、建筑考究的墓室中,埋葬的竟然只是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墓室和棺木中还拥有如此众多的陪葬品,这在考古上是前所未闻的。这让专家进一步推断,墓主人必定是两晋时期皇族司马氏的后裔,那么,在三个年幼的死者中,到底哪一位才是墓主人呢?
三个孩子同时夭折?
在挖掘过程中,西室中的随葬品明显比东室多,而且更为精致、贵重。这件胡人骑兽灯台,是一件即可盛水、又可插蜡烛的多用途实用器,一个深目高鼻的胡人骑在神兽背上,上身穿短衫,下身穿花格长裤,一手揪兽角,一手执芭蕉扇,目视前方,气度威严。
最吸引人的是那顶近似夸张的高帽。胡人骑的神兽,怒目张口,圆体短腿。应该是一只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雄狮。这件文物制作巧妙,绝非寻常人家可以使用的器具。更奇怪的是,这是一件具有明显越窑风格的青瓷,越窑在今天的浙江一带,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离开临沂后建都南京,难道这是来自于他的赏赐?
另外, 西室死者身上佩戴的黄金制品远多于东室两个死者所佩总数。很显然,西墓室中那个五六岁的儿童,应该是这个墓葬中最重要的人物,他很可能就是琅琊王司马氏的皇室成员,那么他到底是位小公主还是小王子呢?由于死者年龄过小,骨骼发育不完全,医学专家无法从骸骨准确判断三人的性别。
更多的疑问依然困扰着大家:什么造成三个孩子的同时夭折?他们经历了怎样令人恐怖的、不同寻常的遭遇?东墓室中的两个幼童和西墓室中的墓主人又是什么关系呢?从发掘开始到现在,原本指望打开石门就能破解的疑云,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因为三个幼童的出现,而越加的匪夷所思。奢华的陵墓和大批珍宝,陪葬的却是夭折的幼童,离奇的墓葬背后,隐藏着1700年前那个古老的西晋皇室怎样的秘密呢?
诡异的古老习俗
三具幼儿骸骨里,西墓室当中的那个年龄最大,看得出正在换牙,它的右侧门牙乳牙脱落,恒牙还未全部长出,由此专家推测他的年龄在五六岁左右。中国古代,死者不满八岁被称为无服之殇,按礼死后只以瓦棺装敛,埋在园内就算了,不能按成人之礼埋葬。
但这座墓葬不但规整,而且有着丰富而精美的陪葬品,墓主人的身份一定非同小可。古墓中没有二次下葬的痕迹,也就是说,这里的三个孩子是同时下葬的。由此,专家推测,三个孩子当中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墓主人,而其他两个则是给这位皇室王子陪葬的,真相是否如此呢?
从东西两间墓室的格局来看,这明显是一座双墓室的合葬墓,在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中,只有夫妻才能合葬。
比如在汉代,汉晋时期,大约16岁就可以了,女孩子就可以结婚。但这三个人加在一起都不够16岁。这让专家想起一种诡异的古老习俗冥婚。父母为还没成年就死去的孩子找一个已死的异性合婚,两家因此而成为“亲家”,俗称结阴亲。
这种风俗由来已久,但早在周代就受到有识之士的排斥,已经被明令禁止。尽管如此,这种婚俗仍然在民间偷偷沿袭下来。魏晋时期,曹操的爱子曹冲,死的时候才十二岁,曹操哀痛不已,不顾旁人的反对,下聘已死的甄小姐作为曹冲的妻子,举行了冥婚。父母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未成年的孩子有了夫妻名分,从而有权享受成年人的丧礼待遇,而不是用陶瓮草草装殓尸骨。
专家推测,这座诡异大墓的主人很可能是司马家族夭折的王子,年幼的他通过冥婚取得了如此厚葬的权利,那么,这三个幼儿当中,到底哪个是小王子?哪个又是他冥婚的鬼新娘呢?
谁才是她真正的夫君?
显然这个墓应该是个夫妻合葬墓,夫妻合葬墓东边如果是丈夫的话,西面就是妻子。但假定东面是丈夫,怎么可能有两个丈夫呢?在西墓室的一个角落,专家发现了随葬的三把铁刀,专家猜测西墓室中埋葬的可能是男性,他会不会就是夭折的王子呢?
此时,有专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西室里的尸骨纤细矮小,发掘时有金镯子、金指环仍套在上肢骨和手指骨上,更有金笄和金簪插在残存头发上,显然应该是个女孩。在《太平御览》中,专家找到了这样的记载:“皇太子纳妃有金钏两双”,由此专家推测西室中五六岁的幼童是个女孩,而金钏,也就是金镯子,很可能是小小新娘嫁给王子成为王妃的实物证明。
《太平御览》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女孩幼年时出嫁必须佩戴金笄,西室女孩头插金笄是以“成人礼”婚嫁的实物证明,而仍然套在女童手指骨上的十一枚金指环更是成婚时才有的信物。
按照男左女右的规矩,女孩葬在了西侧墓室,那么小王妃为什么会有本该男子使用的兵器呢?在《晋书》中有明确记载:妇女可以佩戴兵器。这让陪葬武器的疑惑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刚刚打开墓室时,由于西侧墓室的陪葬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精美异常,曾经一度让考古专家以为这位正在换牙的5岁孩子才是墓室主人。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穿金戴银的小姑娘,不过是司马皇族为夭折的儿子娶的冥亲。这位娃娃鬼新娘到底有着怎样神秘的背景,竟能拥有比两个皇室王子还多的陪葬品。古人视死如生的美好愿望,能否让这个只有五岁的小小新娘,有一个幸福的归宿呢?东墓室两个王子中,谁才是她真正的夫君呢?
不合礼仪的叔侄合葬
专家希望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到蛛丝马迹:公元317年,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定都南京后,封自己的儿子作了琅琊王,但不曾想这个只有18岁的儿子,于封王的当年就死了。于是只能由孙子司马安国继承了爵位,但不曾想这个还未满一岁的琅琊王也于次年死掉了。按规定分封的诸侯王死后必须埋在封地,专家推测,夭折的琅琊王司马安国应该就葬在今天的临沂。
几个月后,皇帝最心爱的小儿子司马焕身患重病,为了给他冲喜,皇帝封他做了新的琅琊王,谁曾想受封的当天,这位琅琊王司马焕就病重而亡,死时不满两岁。
东墓室中的两具幼儿尸骸,与《晋书》中记载的司马焕与司马安国极为吻合,而且两位短命的琅琊王,死亡时间,前后相差不过几个月。专家推测,东墓室的主人很有可能就是他们。
叔侄俩同葬一墓,即使是在平常人家也是极不寻常的事,更何况还是皇室贵族。出现这种不合礼仪的事情背后,有怎样的原因呢?两位先后夭折的王子中,谁才是这场冥婚中的小新郎呢?
乱世中不寻常的真相
据《晋书》记载,皇帝司马睿特别钟爱儿子司马焕。在其死后,不但营造陵园,而且为他娶了阴亲,此事引起了臣属的不满。谏文中还提到:“开始时只是在山陵上草草安葬了司马安国,后来才把他迁到小叔叔司马换的旁边,将不同辈分的两人埋葬在一起实在不合礼仪。”那么,皇帝司马睿坚持这么做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专家的推论揭开了三个儿童骸骨的关系,东墓室中室两个夭折的王子,司马焕和他的侄子司马安国,而西墓室中的女孩,则是司马焕娶的冥婚。我们可以想象,晋元帝司马睿在自己的儿孙接连夭折的打击下,几近崩溃的边缘。
这个软弱的皇帝,朝政大事自己无法做主,但在如何安葬自己的爱子这件事上,他决定不顾臣子的激烈反对,坚持为夭折的王子司马焕娶了冥亲,并为他修建了豪华的陵墓。也许是为了让儿子死后不再寂寞,他将原本薄葬的孙子与儿子葬在了同一墓室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